50例冠心病的运动治疗
作者:辛沈 耿玫姝 王丽娟
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市,110015
关键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000229
运动治疗是当今冠心病的重要康复手段。我科选择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半年至一年运动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年龄60~81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肌梗塞恢复期15例。
1.2 方法
1.2.1 运动处方:运动类型以步行为主。运动时间和强度: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力、病情等不同情况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运动锻练的时间从15分钟增加至45分钟,一般病人30分钟;运动强度和时间共同决定运动量,运动强度低则运动时间可长些,运动强度大时则时间可短些。运动前要先做简单、平稳、舒展,不引起屏气的体操,经过短期适应性训练,在病人体力与心理都能适应以后,再开始进行运动锻炼。在开始锻炼时,运动量不能太大,老年病人采用间歇运动即运动2~3分钟休息2~3分钟。通常掌握“3、5、7”的运动是很安全的。“3”指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30分钟以上。“5”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只有规律性运动才能有效果。“7”指用170-年龄的数字作为运动时的靶心率。这样的运动属于中等量。运动锻炼后,上、下肢轻松摆动及呼吸练习3~5分钟,使病人逐步恢复正常心率和呼吸。
, 百拇医药
1.2.2 运动监护:运动锻炼初期最好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运动量是否适合,如出现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或ST段下移≥1 mm,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减量。每次运动锻练前要测量血压及脉搏,如运动中有血压变化及心律不齐,则根据情况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运动后亦观察血压、脉搏恢复情况,要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并嘱病人随身备带急救药品及氧气。
2 结 果
50例患者经运动疗法后心绞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消失者46例,占92%。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降至正常者32例,占64%。ST-T改善(ST偏移恢复、T转为直立)者26例,占52%。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心肌耗氧量结果见表1。
表1 运动前、后患者各参数变化
运动前
运动后
, 百拇医药
P
SV(ml/beat)
49.44±10.24
70.74±12.28
<0.05
Co(L/min)
4.07±1.15
4.88±1.16
<0.05
CI(L/min/m2)
3.42±0.62
4.9±0.41
, http://www.100md.com
<0.01
RPP(HR×SBP)
124.27±15.79
95.10±8.06
<0.01
3 讨 论
以前认为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运动锻炼是有害的,可引起症状加重和心功能进一步损害。尽管有证据提示心肌梗塞后不久进行运动锻炼可在心室运动严重不协调的患者中引起左心室壁变薄和形态变形,但在慢性心功能不全代偿功能尚好的患者中没有心功能恶化的证据。在过去10年间一些研究显示有计划地运动对心功能没有损害反而有益,其某运动能力、耐力及最大氧消耗均有增加,并伴有外周情况改善[1,2]。运动有助于冠脉硬化斑块消退已有不少报道。其中有报道[3,4]每日运动量相当于步行或慢跑2公里的运动组中,一年后冠脉造影显示粥样硬化消退者(消退>10%)占28%,不变者占62%,加重者10%。而不运动组则分别为6%、49%及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运动量相当于步行或慢跑3公里者几乎全部呈现粥样硬化斑块消退。可见运动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冠心病患者运动锻炼的目的不只限于恢复患者的职业性工作,对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说延长患者寿命,达到并保持独力的生活方式,才是心脏康复效果的主要指标。因此心脏康复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能力,改善心肌氧供,减少心绞痛发作,从而更快地恢复日常生活职业能力以及社会生活能力。
我们的观察证实:设计合理的运动康复方案,运动在医疗监督下进行,则运动对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绞痛的痛阈,增强心功能,提高体力、运动耐力,恢复工作、生活能力是有益、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Circulation,1990,82(6):2286
2,Leiev C,et al.American Heart Jo urnal,1991,1:24
3,洪昭光.临床内科杂志,1992,1:1
4,Uren N,et al.British Heart Journal,1992,67(6):430
5,张淑华,綦广进,金泽光.3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运动康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7(4):104
(收稿日期:1999-09-01), 百拇医药
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市,110015
关键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000229
运动治疗是当今冠心病的重要康复手段。我科选择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半年至一年运动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年龄60~81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肌梗塞恢复期15例。
1.2 方法
1.2.1 运动处方:运动类型以步行为主。运动时间和强度: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力、病情等不同情况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运动锻练的时间从15分钟增加至45分钟,一般病人30分钟;运动强度和时间共同决定运动量,运动强度低则运动时间可长些,运动强度大时则时间可短些。运动前要先做简单、平稳、舒展,不引起屏气的体操,经过短期适应性训练,在病人体力与心理都能适应以后,再开始进行运动锻炼。在开始锻炼时,运动量不能太大,老年病人采用间歇运动即运动2~3分钟休息2~3分钟。通常掌握“3、5、7”的运动是很安全的。“3”指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30分钟以上。“5”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只有规律性运动才能有效果。“7”指用170-年龄的数字作为运动时的靶心率。这样的运动属于中等量。运动锻炼后,上、下肢轻松摆动及呼吸练习3~5分钟,使病人逐步恢复正常心率和呼吸。
, 百拇医药
1.2.2 运动监护:运动锻炼初期最好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运动量是否适合,如出现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或ST段下移≥1 mm,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减量。每次运动锻练前要测量血压及脉搏,如运动中有血压变化及心律不齐,则根据情况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运动后亦观察血压、脉搏恢复情况,要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并嘱病人随身备带急救药品及氧气。
2 结 果
50例患者经运动疗法后心绞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消失者46例,占92%。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降至正常者32例,占64%。ST-T改善(ST偏移恢复、T转为直立)者26例,占52%。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心肌耗氧量结果见表1。
表1 运动前、后患者各参数变化
运动前
运动后
, 百拇医药
P
SV(ml/beat)
49.44±10.24
70.74±12.28
<0.05
Co(L/min)
4.07±1.15
4.88±1.16
<0.05
CI(L/min/m2)
3.42±0.62
4.9±0.41
, http://www.100md.com
<0.01
RPP(HR×SBP)
124.27±15.79
95.10±8.06
<0.01
3 讨 论
以前认为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运动锻炼是有害的,可引起症状加重和心功能进一步损害。尽管有证据提示心肌梗塞后不久进行运动锻炼可在心室运动严重不协调的患者中引起左心室壁变薄和形态变形,但在慢性心功能不全代偿功能尚好的患者中没有心功能恶化的证据。在过去10年间一些研究显示有计划地运动对心功能没有损害反而有益,其某运动能力、耐力及最大氧消耗均有增加,并伴有外周情况改善[1,2]。运动有助于冠脉硬化斑块消退已有不少报道。其中有报道[3,4]每日运动量相当于步行或慢跑2公里的运动组中,一年后冠脉造影显示粥样硬化消退者(消退>10%)占28%,不变者占62%,加重者10%。而不运动组则分别为6%、49%及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运动量相当于步行或慢跑3公里者几乎全部呈现粥样硬化斑块消退。可见运动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冠心病患者运动锻炼的目的不只限于恢复患者的职业性工作,对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说延长患者寿命,达到并保持独力的生活方式,才是心脏康复效果的主要指标。因此心脏康复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能力,改善心肌氧供,减少心绞痛发作,从而更快地恢复日常生活职业能力以及社会生活能力。
我们的观察证实:设计合理的运动康复方案,运动在医疗监督下进行,则运动对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绞痛的痛阈,增强心功能,提高体力、运动耐力,恢复工作、生活能力是有益、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Circulation,1990,82(6):2286
2,Leiev C,et al.American Heart Jo urnal,1991,1:24
3,洪昭光.临床内科杂志,1992,1:1
4,Uren N,et al.British Heart Journal,1992,67(6):430
5,张淑华,綦广进,金泽光.3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运动康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7(4):104
(收稿日期:1999-09-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