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Q-T离散度与室性早搏关系探讨
作者:刘守洛 赵丽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210医院,大连市,116021
关键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000250
近年文献报道,Q-T离散度(Q-Td)对室性心律失常是一个无创伤性而敏感的预测指标。本文通过检测老年高血压病人Q-Td与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探讨其与高血压病人发生室性早搏(室早)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39例老年人被分为:①正常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6±7.1(60~78)岁。均按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1982年建议的健康老人五条标准判定;②高血压病组:94例,男7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9±6.3(60~80)岁,血压均≥160/95mmHg(1mmHg=0.133kPa)。其中高血压病Ⅱ期81例,Ⅲ期13例。除个别病人外,均停用各种药物一周后进行全面检查,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各种心脏病及严重肝、肾、肺疾病,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临床上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 百拇医药
1.2 监测方法
1.2.1 超声心动图监测:采用美国CE6800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探测,二维超声与M超声配合,测量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PWTd),计算左室重量(LVM)。LVM(g)=1.04〔(LVIDd+PWTd+IVSd)2-(LVId)2〕-13.6。具备下列指标至少2项者判定为左室肥厚(LVH):①IVSd≥12mm;②PWTd≥12mm;③LVM≥250g。凡有室壁非对称性肥厚(IVSd/PWTd≥1.3)者及室壁假性腱素者均予以摒除。
1.2.2 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英国牛津MEDILOG 4000Ⅲ型双道盒式记录仪,连续24小时监测,观察室早次数及严重程度(采用Lown分类法)。凡在J点后80ms处有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1mm者均不列入研究对象。
1.2.3 心电图监测:采用普通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取T波清楚导联至少8个,每导联测3个Q-T间期和R-R间期(取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Q-Td=Q-Tmax-Q-Tmin;Q-Tcd=Q-Td/R-R。Q-T间期终点判断:①T波与等电位线交点;②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③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交点。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LVH与室早的关系
高血压病LVH、无LVH及正常组的室早检出率分别为70.6%、48.8%、30.4%。经统计学处理,LVH者室早检出率与后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两者室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wn分类Ⅱ级以上室早均出现在高血压病组,LVH与无LVH者的室早检出率分别为31.4%、1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wn分类Ⅰ级室早在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LVH与Q-T离散度关系
高血压病无LVH者Q-Td、Q-Tcd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高血压LVH者Q-Td、Q-Tcd增加与上述两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表1 各组24小时室早检出情况(Lown分类)
无LVH
LVH
n
0级
Ⅰ级
≥Ⅱ级
n
0级
Ⅰ级
≥Ⅱ级
正 常 组
50
, http://www.100md.com
33
17
0
0
0
0
0
高血压病组
43
22
16
5
51
15
, 百拇医药
20
16
表2 正常组与高血压病组Q-T离散度
例数
Q-T离散度(±s ms)
Q-Td
Q-Tcd
正 常 组
50
46.7±12.3
49.8±9.4
, http://www.100md.com
高血压病组无LVH
43
47.9±10.6
51.1±8.7
LVH
51
68.8±9.2* * *
72.4±11.6* * *
注:与正常组、高血压无LVH者比较 ***P<0.001。3 讨 论
本组高血压病LVH者Q-Td、Q-Tcd及室早≥1次/日的检出率与无LVH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Lown分类Ⅱ级以上严重室早均在高血压病组中检出。正常组与高血压病无LVH者的Q-Td、Q-Tcd及室早检出率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LVH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已有许多报道。近年又发现Q-T离散度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猝死有一定意义。正常成人Q-Td<50ms,Q-Tcd<60ms。本组高血压病LVH者的Q-Td、Q-Tcd均超过正常范围。由此可见,Q-Td离散度与LVH及室性心律失常间有密切的联系。
, http://www.100md.com
Q-T离散度为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是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引起。高血压病LVH者,因过量心肌纤维化或坏死及心肌间质组织增多,故不稳定区增加,各节段心肌复极时间差异增大,导致Q-T离散度增加。因此,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会增加。
参考文献
1,陆广成.左室肥大作为可控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89,16(3):149
2,王 伟.Q-T离散度是持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无创伤而敏感的指标.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16(4):250
3,王安才,徐志明.离血压左室肥厚的现代意义.中国循环杂志,1992,7:600
4,范陈豪,陈建平.老年高血压病和冠心病115例Q-T离散度变化规律.人民军医,1998,41(2):90
, 百拇医药
5,张 洁, 陈万春.Q-T离散度.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97,24(1):3
6,张建平,郑干才.Q-T、J-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意义.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7(2):20
7,马 兰,张建平.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QTc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1):7
8,侯爱洁,张 明,李占全,等.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2):14
9,陈安安,张淑娟,邓宇春.急性心肌梗塞Q-Td与预后关系的探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3):6
(收稿日期:2000-02-25), http://www.100md.com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210医院,大连市,116021
关键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000250
近年文献报道,Q-T离散度(Q-Td)对室性心律失常是一个无创伤性而敏感的预测指标。本文通过检测老年高血压病人Q-Td与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探讨其与高血压病人发生室性早搏(室早)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39例老年人被分为:①正常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6±7.1(60~78)岁。均按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1982年建议的健康老人五条标准判定;②高血压病组:94例,男7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9±6.3(60~80)岁,血压均≥160/95mmHg(1mmHg=0.133kPa)。其中高血压病Ⅱ期81例,Ⅲ期13例。除个别病人外,均停用各种药物一周后进行全面检查,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各种心脏病及严重肝、肾、肺疾病,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临床上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 百拇医药
1.2 监测方法
1.2.1 超声心动图监测:采用美国CE6800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探测,二维超声与M超声配合,测量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PWTd),计算左室重量(LVM)。LVM(g)=1.04〔(LVIDd+PWTd+IVSd)2-(LVId)2〕-13.6。具备下列指标至少2项者判定为左室肥厚(LVH):①IVSd≥12mm;②PWTd≥12mm;③LVM≥250g。凡有室壁非对称性肥厚(IVSd/PWTd≥1.3)者及室壁假性腱素者均予以摒除。
1.2.2 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英国牛津MEDILOG 4000Ⅲ型双道盒式记录仪,连续24小时监测,观察室早次数及严重程度(采用Lown分类法)。凡在J点后80ms处有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1mm者均不列入研究对象。
1.2.3 心电图监测:采用普通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取T波清楚导联至少8个,每导联测3个Q-T间期和R-R间期(取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Q-Td=Q-Tmax-Q-Tmin;Q-Tcd=Q-Td/R-R。Q-T间期终点判断:①T波与等电位线交点;②T波与U波之间的切迹;③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交点。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LVH与室早的关系
高血压病LVH、无LVH及正常组的室早检出率分别为70.6%、48.8%、30.4%。经统计学处理,LVH者室早检出率与后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两者室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wn分类Ⅱ级以上室早均出现在高血压病组,LVH与无LVH者的室早检出率分别为31.4%、1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wn分类Ⅰ级室早在各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LVH与Q-T离散度关系
高血压病无LVH者Q-Td、Q-Tcd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高血压LVH者Q-Td、Q-Tcd增加与上述两者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表1 各组24小时室早检出情况(Lown分类)
无LVH
LVH
n
0级
Ⅰ级
≥Ⅱ级
n
0级
Ⅰ级
≥Ⅱ级
正 常 组
50
, http://www.100md.com
33
17
0
0
0
0
0
高血压病组
43
22
16
5
51
15
, 百拇医药
20
16
表2 正常组与高血压病组Q-T离散度
例数
Q-T离散度(±s ms)
Q-Td
Q-Tcd
正 常 组
50
46.7±12.3
49.8±9.4
, http://www.100md.com
高血压病组无LVH
43
47.9±10.6
51.1±8.7
LVH
51
68.8±9.2* * *
72.4±11.6* * *
注:与正常组、高血压无LVH者比较 ***P<0.001。3 讨 论
本组高血压病LVH者Q-Td、Q-Tcd及室早≥1次/日的检出率与无LVH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Lown分类Ⅱ级以上严重室早均在高血压病组中检出。正常组与高血压病无LVH者的Q-Td、Q-Tcd及室早检出率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LVH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已有许多报道。近年又发现Q-T离散度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猝死有一定意义。正常成人Q-Td<50ms,Q-Tcd<60ms。本组高血压病LVH者的Q-Td、Q-Tcd均超过正常范围。由此可见,Q-Td离散度与LVH及室性心律失常间有密切的联系。
, http://www.100md.com
Q-T离散度为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是由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引起。高血压病LVH者,因过量心肌纤维化或坏死及心肌间质组织增多,故不稳定区增加,各节段心肌复极时间差异增大,导致Q-T离散度增加。因此,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会增加。
参考文献
1,陆广成.左室肥大作为可控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89,16(3):149
2,王 伟.Q-T离散度是持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无创伤而敏感的指标.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16(4):250
3,王安才,徐志明.离血压左室肥厚的现代意义.中国循环杂志,1992,7:600
4,范陈豪,陈建平.老年高血压病和冠心病115例Q-T离散度变化规律.人民军医,1998,41(2):90
, 百拇医药
5,张 洁, 陈万春.Q-T离散度.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1997,24(1):3
6,张建平,郑干才.Q-T、J-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意义.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7(2):20
7,马 兰,张建平.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QTc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1):7
8,侯爱洁,张 明,李占全,等.Q-T离散度与冠心病猝死.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2):14
9,陈安安,张淑娟,邓宇春.急性心肌梗塞Q-Td与预后关系的探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3):6
(收稿日期:2000-02-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