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1883
眩晕验案三则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莫滚

    单位: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 南宁 530001

    关键词: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000223 眩晕,古医籍中亦称“头眩”、“眩冒”、“头旋”等,是由于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笔者在临床辨证施治中取得较好疗效,略有体会。现摘验案三则于下。

    例1 肝阳上亢

    黄某,男,52岁,1997年3月5日因眩晕3个月初诊。患者近3个月来经常眩晕耳鸣,经中西医治疗,略有好转。近2天来因情绪激动,病情加重。证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少津,脉弦细稍数。此乃肾阴不足、肝阳上亢之证。治拟滋阴补肾、平肝潜阳。以天麻钩藤饮加味:天麻6g,钩藤10g,菊花15g,蒺藜10g,石决明15g,牛膝10g,泽泻10g,茯苓10g,白芍15g,夜交藤15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6剂。服上药后,头痛目胀、眩晕稍减,余证无显著变化。原方去石决明,加生地15g,杞子15g,山萸肉10g,连进9剂,患者诸证渐平,偶有眩晕耳鸣,腰酸,改投杞菊地黄丸,一月后诸证悉除。1年后随访,病情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病多因平素恼怒郁懑、气郁化火,耗伤肝阴,以致风阳内动,风火上抗所致。《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本案证属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肝阳上亢之征。治以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化裁,诸药合用,使肾水得补、水涵肝木、肝阳平潜,眩晕、头痛目胀减轻。二诊加生地、杞子、山萸肉滋阴补肾,阴阳平衡,眩晕大减,诸证悉平。

    例2 痰饮中阻

    张某,男,22岁,1996年6月20日初诊。眩晕头重、耳如蝉鸣3年。曾到某医科大学附院检查,诊断为内耳性眩晕。5天前眩晕突然发作,视物旋转、耳鸣、时吐痰涎、胸闷心烦、少食多寐、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弦滑。此属脾虚水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眩晕。治以健脾和胃、祛痰化湿。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半夏10g,白术10g,天麻6g,陈皮10g,茯苓15g,泽泻20g,石菖蒲10g,竹茹10g,郁金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6剂,诸症消失,1年后随访未见眩晕复发。
, 百拇医药
    按:《丹溪心法*头眩》谓:“无痰则不作眩”。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湿聚成痰,痰湿中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眩晕。治疗上应攻补兼施、祛痰燥湿与健脾和胃并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方中二陈汤健脾化湿;白术益中健脾;天麻熄风定眩。《医学正传》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本方健脾祛痰,使浊阴下降,清阳上升,眩晕自愈矣。

    例3 气阴两虚

    陈某,女,35岁,1998年5月16日初诊。主诉眩晕2年余,经检查,血压偏低,在10.5~11.5/6.5~7.5kPa之间波动,常服补中益气丸等中药及多种营养补品,疗效时显时差。近10天来,因工作紧张,头晕又发。症见: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少寐健忘、口干咽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缓无力,证属眩晕日久,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拟人参养营汤与生脉散加减: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熟地15g,麦冬15g,五味子10g,太子参15g,山萸肉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进药9剂后,诸症大减,宗上方加减化裁1月余,诸症皆消,血压稳定在13.5/9.5kPa以上,1年后随访,精力充沛,坚持正常工作。

    按:低血压性眩晕,多见于气血两虚、肝肾两亏。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脑为髓海,肾阴不充、肾精亏耗,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致眩晕。《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故笔者拟益气补阴为治法,拟人参养营汤与生脉散加减使“后天之本”得养,“先天之本”得充,故眩晕可获痊愈。

    收稿日期:1999-12-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