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1889
止嗽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58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陈斯宁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南宁 530011

    关键词: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药治疗;@止嗽汤;临床应用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000216

    中图分类号 R259.622.1

    1997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止嗽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58例,并与同期西医治疗52例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有关外感咳嗽辨证规范,分为风热犯肺型、风寒袭肺型及风燥伤肺型。治疗组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9~62岁,平均36岁;病程2~11天,平均3.7天;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型40例,风寒袭肺型8例,风燥伤肺型10例。对照组52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18~64岁,平均35岁;病程2~10天,平均3.4天;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型36例,风寒袭肺型9例,风燥伤肺型7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中医证型等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用止嗽汤:桔梗10g,杏仁10g,前胡10g,紫菀10g,荆芥10g,蝉蜕10g,黄芩10g,鱼腥草25g,甘草6g。风热犯肺型加牛蒡子10g,银花10g;风寒袭肺型加苏叶10g,防风10g;风燥伤肺型加沙参15g,花粉15g,枇杷叶10g。水煎服,每日1剂,复煎,分2次口服。

    对照组 服乙酰螺旋霉素每次0.2g,每日3次,棕色合剂每次10ml,每日3次。

    两组均7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制定。治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及全身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消失,白细胞、胸片正常。好转:体温下降但未正常,咳嗽、咳痰及全身症状减轻,肺部体征消失,白细胞、胸片正常。无效:体温下降,症状不消失甚至加重,肺部体征仍有,白细胞增加,胸片提示支气管炎仍存在。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8例中,治愈42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对照组52例中,治愈30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8%。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兼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痒痛、脉浮等表证,属中医学外感咳嗽范畴。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侵袭肺系,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风为六淫之首,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挟热、寒或燥邪为主侵袭肺系。故本病辨证分风热犯肺、风寒袭肺和风燥伤肺型。本组病人以风热犯肺型多见,与蒙定水等报导[2]相似,这可能与本组患者地处亚热带有关。所以治当祛邪宣肺,清泻肺热,投自拟止嗽汤。方中荆芥、蝉蜕祛风解表;桔梗、杏仁、前胡、紫菀宣降肺气,止咳化痰;甘草祛痰止咳,调和诸药;黄芩、鱼腥草清泻肺热。诸药合用,具有宣肺散邪,清肃肺气,止咳化痰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前胡、紫菀具有抗菌、祛痰作用[3];黄芩、鱼腥草既能抗病毒,又有广谱抗菌作用[4];桔梗、甘草、杏仁有祛痰、镇咳作用,杏仁尚有平喘作用[5];荆芥、蝉蜕具有解热、抗炎作用[5]。故诸药配伍应用,可起到抗病毒、细菌,祛痰、止咳平喘,解热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68

    [2] 蒙定水,林寿宁,陈斯宁,等.双三口服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18

    [3] 冉先德.中华药海.哈尔滨出版社,1998.1350,1402

    [4] 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09,956

    [5]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49,1184,54,176

    收稿日期:2000-01-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