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1892
骨折延迟愈合21例临床治疗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马家富

    单位:广西梧州市中医院 梧州 543001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中医药疗法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000213

    中图分类号 R683.4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是骨伤科临床上的疑难疾病之一,骨折不愈合多以手术植骨为主,而骨折延迟愈合治疗上较困难,如处理不好最终发展为不愈合。1990~1996年,我们采用分型内服中药、外敷接骨散、夹板外固定配合局部熨烫、功能锻炼、补充钙剂等综合疗法,治疗骨折延迟愈合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5~72岁;肱骨干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4例,腕舟骨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8例;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10例,均为上肢骨折;清创及开放复位内固定9例,其中7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或弯曲;骨牵引2例。本组病例就诊时骨折局部轻度肿胀、压痛,17例有纵轴叩击痛和异常活动,X光片示骨折线清晰存在,无骨痂或有少量骨痂但无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后至本法开始治疗的时间为100~135天。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外治法 先用手法理顺筋肌,骨折有移位者稍加整复,然后用接骨散(骨碎补、自然铜、血竭、乳香、没药、土鳖虫、地龙、苏木、田七、红花等共研末)调酒蜜外敷,外用小夹板固定,2~3天换药1次。肱骨干骨折加用5cm宽(长度因人而异)的橡筋带环绕肩肘关节作一弹性固定。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方法一为患者作患肢肌肉收缩放松练习,二是作患肢骨干纵向叩击或加压刺激(如足蹬床尾)。定期复查X光片如骨痂生长满意后可扶拐逐渐负重站立及行走。治疗期间每日用小布袋装宽筋散(医院自制)水煎沸30分钟后熨烫患肢一次(勿需松开固定)。

    2.2 内治法 分二型治疗①气血虚弱型 共7例,多为青少年及开放性骨折术后病人,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方用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药用党参、北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丹参、骨碎补、鸡内金等);②肝肾不足型 共14例,多为年龄偏大、形体瘦弱者,治宜培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用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山萸肉、补骨脂、杞子、怀牛膝、杜仲、续断、鹿角片、骨碎补等)。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另口服VitAD,每次1丸,每日3次,龙牡壮骨冲剂,每次2小包,每日3次。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本组21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按《中医伤科学》[1]所拟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评定均获临床愈合。治疗时间最短50天,最长115天,平均75天。

    4 讨论

    4.1 通过本组临床观察多数骨折延迟愈合系由于治疗不当所致,如本组有2例胫腓骨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因牵引过度造成骨端分离,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因肢体重力作用常致骨端分离。内固定9例中有7例使用普通钢板,1例使用过小梅花针,因过早下地负重行走而出现松动、弯曲。而对骨折移位明显者,为求骨折解剖对位常使用粗暴手法,多次整复并加用厚压垫造成软组织、骨外膜损伤加重,血运障碍,血供不良。因此治疗上首先要做到骨折端牢靠合理的外固定,我们使用小夹板外固定,既能达到牢靠固定,又有利于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各种并发症,而且方便换药。肱骨干骨折加用橡筋带环绕肩肘作一弹性固定,利用其弹力可有效对抗肢体重力,但须注意松紧适宜,防止过逼使骨折端成角。
, http://www.100md.com
    4.2 固定后功能锻炼,我们认为在患者作患肢肌肉收缩放松练习的基础上,行患肢骨干纵轴叩击或加压,能使分离骨端逐渐接触,刺激成骨。但禁止旋转、抬腿及早期负重等活动, 须待骨痂生长满意后方可扶拐逐渐下地负重站立及行走。

    4.3 若平素气血虚弱或年老体衰肝肾不足加之创伤骨折或手术,必失血耗气,迁延日久,气血不得以恢复,筋骨失养则骨折难以愈合,治以健脾益气养血,盖脾胃健,饮食自增、精血日旺、生化之源充足,骨折自愈。“肾藏精、生髓”,骨折愈合有赖肾精充养,肾精充足则愈合顺利,肾精亏虚则骨折难以为续,而“肝肾同源”,因此年老体衰,肝肾不足以补肝肾、壮筋骨为主,辅以服用龙牡壮骨冲剂,VitAD以增加钙质吸收,达到壮筋骨目的。

    4.4 瘀血是骨折后主要的病理产物,去留与否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瘀去新生”,“瘀不去则新不生、骨不能接”。基于此,我们在分型内服中药的同时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接骨散、宽筋散外敷、熨烫,以顺畅血行,改善局部血运,促进骨痂生长。尤其是每日用宽筋散熨烫患肢,可通过药物的直接治疗作用和水的温热效应,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瘀去新生”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岑泽波.中医伤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6

    收稿日期:1999-12-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