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1894
教师的课堂决策要注重科学性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滕永超 徐佳欢

    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分校 广州 510315

    关键词: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000252

    决策不仅存在于行政管理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充满了决策。英国教育学家艾格莱斯顿曾指出:“在课堂上,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制定决策,甚至可以说,制定决策就是教师的中心任务。在判断学生的个人能力,决定学生的学习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等过程中,都包含了教师的决策”[1]。可见,课堂决策能力是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所谓课堂决策,就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做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我们认为,当前在教师中存在对课堂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决策手段不健全的情况,教师的课堂决策应当注重科学性。

    1 目前在课堂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 百拇医药
    1.1 决策的经验主义 目前,部分教师处理课堂情况往往是凭个人经验,虽然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决策未必不能产生良好效果,但仅凭经验,容易导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不容易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另外也受到教师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往往不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1.2 决策的主观主义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情况是不可预测的,决策只能在课堂上及时做出,因此只强调在课堂上锻炼自己“随机应变”的决策能力。其实就是凭急智、凭感觉作决策。然后在课堂压力下,在很短的时间内所做的决策,只能是凭个人当时的主观判断,去做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行动。这种决策因为时间仓促,考虑不周,往往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3 决策的不连贯性 教师在做出某一个决策时,往往只考虑当前的效果,而对下一步或者下几步该怎么办缺乏系统的考虑。其实是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是由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一系列步骤组成,某个决策的做出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影响教学进程的发展。
, 百拇医药
    1.4 决策缺乏课前准备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情况是不可预测的,决策只能在课堂上及时做出,所以无论在教师的单独备课还是教研室的集体备课中,对于课堂决策的探讨很少被涉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对提高决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以外,另一个原因是集体备课只是在教师之间进行,没有学生的参与,因此很难虚拟真实的课堂条件,对课堂决策的讨论也无从下手。

    2 具体做法

    我们主要运用了搜集“典型事例”法和决策树网络分析法来帮助教师进行决策的课前准备。虽然课堂的情况千变万化的,不可能预测出所有的情况,但课堂教学总有一些规律可循。我们通过几年来对课堂真实数据跟踪调查,搜集、筛选并确立了一百多个课堂教学的“典型事例”,它们分布于课堂设计、课堂控制、师生关系处理、教师语言运用、第二课堂的组织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与阶段。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下面是决策树描绘典型事例的例子。

    教师A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学生用英语提问问题,并要求他们就提问内容写一份短篇报告。A决定以让学生设计问卷表的形式来实施授课,问卷的答案可作为报告的材料。时间为一学时45分钟。
, 百拇医药
    在建立了典型事例的树型结构以后,教师就可以对课堂决策进行分析。分析的方式方法既包括量化分析,效益值的建立和评价,也包括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等等。我们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得教师们一致的答案,因为每个教师的个人风格各不相同,而是给他们提供互相讨论争辩的机会,使他们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决策风格,提高决策水平。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将决策树的内容一一列出。)3 对提高教师课堂决策能力的讨论

    3.1 “典型事例”法的采用使提前决策成为可能 “典型事例”的使用,能够把真实的课堂进程用文字记录下来,给教师的决策提供了有形的材料,并应用到集体备课之中。教师可以对典型事例中决策的选择、运用、组合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把需要在课堂上做出的决策提前到课前阶段,把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的决策变成深思熟虑、胸有成竹的决策。

    3.2 “典型事例”法能有效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和连贯性 正因为典型事例法能把决策提前到课前阶段,给教师的决策分析提供了有形载体,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就接触到可能发生的课堂情况,通过分析、讨论等各种手段,有意识地避免主观因素和经验主义的影响,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 百拇医药
    3.3 对于教师的课堂决策,国内外教育界做了大量研究 卡尔德海把教师制定决策的方式分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层面[2],前者强调教师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思维指导行为的能力,体现为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素材制定决策——“谁,做什么,何时做,在哪做,怎么做”;后者强调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制定最佳决策的能力,即制定的决策要在特定的课堂情况下产生适宜的效果。可见,决策的做出,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课堂设计的能力和水平,更要考虑决策的效果,一个决策,如果达不到适宜的效果,不管构思如何巧妙,都不能成为较佳的决策。在制定决策的科学程序上,赫伯特*A*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3];哈罗德*孔茨也认为,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决策过程包括拟定抉择方案、评价抉择方案、选取抉择方案三个阶段[4]。可见,科学的决策并不只是“随机应变”那么简单,决策前需要一定的程序,做出充分的准备。

    我们认为,课堂决策应当注重科学性,课堂决策的制定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至少应该包括决策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与课后评估三个阶段。其中尤其要注重决策的准备程序。一个较佳决策的制定,教师应该在课前对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深思熟虑,在充分酝酿基础上做出决策,并通过课后对决策的回顾与评价,使今后的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Eggleston, J. Teacher Decision-Making in the Classroom. London: Rout ledge and Kegan Paul,1979

    [2] Calderhead, J."‘Teachers' decision-making" in Bennett and Desfordges(eds.) 1985

    [3] 赫伯特.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228

    收稿日期:2000-03-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