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3140
臀肌筋膜挛缩症与Ober征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张红亮 蒋家潭 孙军 徐志华 袁毅 童元

    单位:张红亮 蒋家潭 孙军 徐志华 袁毅(安徽省立儿童医院骨科,合肥 230051);童元(安徽省立医院骨科)

    关键词:臀肌筋膜挛缩症;Ober征

    臀肌筋膜挛缩症与Ober征的关系摘 要: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与ober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术中所见挛缩的范围从局部解剖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症不仅臀大肌肌筋膜挛缩,而且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关节囊以及髂胫束都有受累,由于髋部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出现Ober征阳性。结论:髂胫束近端在臀部三叉形的附丽点,臀肌筋膜挛缩后,三者合力的改变,是造成部分类似髂胫束挛缩体征的重要原因,一旦臀部挛缩松解后,此征即可消失。

    分类号:R685.5 文献标识码:B
, 百拇医药
    文章编号:1005-8478(2000)02-0197-02

    Relation of the Gluteal Muscles with ober

    ZHANG Hong-liang JIANG Jia-tan SHUN Jun XU Zhi-hua YUAN Yi TONG Yuan*

    臀肌筋膜挛缩症,自1978年国内马承宣首先报告以来[1],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并陆续予以报告。其中不少作者在体检中注意到Ober征,结合本组自1992年2月~1998年底收集完整的64例病例,现对其中相互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儿童医院39例,省立医院25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3~12岁,平均6.3岁,双侧57例,单侧7例,病程1~8年。既往均有反复臀部注射史,药物以1%~2%笨甲醇溶媒青霉素稀释液为多,其次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特点以地域性常见,往往一个患者治愈后,该地区便会有类似患者前来求治。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首发症状是家长发现患者步态异常,行走时呈“外八字”,跑步时慢于同龄儿童,且易跌跤,占100%,其次坐位时不能翘“二郎腿”,或侧位时患肢不能放平占90%(58/64)。检查发现患者臀部扁平,蹲位可见臀部皮肤一凹沟;双下肢并膝下蹲过程中划圈征占84%(54/64);侧卧位时,屈髋屈膝可触及患侧大传子处有滑动的条索状物;并有弹响占67.1%(43/64),Ober氏征阳性占65.5%(42/64)。

    1.3 术中所见及处理

    本组病例全部手术治疗。侧卧位患侧在上,手术切口沿皮肤凹沟偏下经大转子上方至后外侧,长约6~8cm呈“)”形,切开皮肤,将皮瓣向两侧作锐性游离,切口下即可见到前方阔筋膜张肌和后方臀大肌肌膜增厚、紧张,两肌之间交界处可见上宽下窄增厚的呈弓弦纤维条束状物并深入肌间隔,与体表凹沟一致。挛缩的范围及厚度与病变的程度有关。术中先处理条索状物,以血管钳深入肌间隔挑起纤维索带电切,在此过程可闻及两断段清脆撕裂声和患肢外展外旋得以纠正,为防止再粘连,可切除1~2cm索带。继之锐性横断挛缩的臀大肌筋膜及其连续于髂胫束的腱膜和阔筋膜张肌筋膜。术中行屈髋屈膝、膝上交叉和Ober征实验,若内收内旋仍有障碍,仔细探察深层的臀中(小)肌及关节囊是否合并挛缩,如有可予松解。直至患侧中立位屈髋屈膝达130°,内收内旋达15°,弹响及Ober氏征阳性消失方结束手术。关闭切口前,肌层置皮片或乳胶管引流,术后24~48h拔除,髋部切口“∞”字绷带加以包扎,返回病房后屈髋屈膝30°,膝下垫扁枕,膝部并拢绷带固定。1周后开始功能锻炼,2周拆线。
, http://www.100md.com
    2 讨 论

    2.1 Ober氏征及在臀肌筋膜挛缩症中的比例

    Ober氏征又称髂胫束紧张实验。检查时患者侧卧位,健侧在下并屈膝屈髋,保持腰椎变直,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患侧膝关节屈至90°,另一手固定骨盆。正常时,膝关节下落触及床面,如不能下落床面或触及健肢,则提示髂胫束挛缩。臀肌筋膜挛缩症是否合并Ober氏征阳性,各家看法尚不一致。赵炬才认为在臀肌筋膜挛缩症中该实验多为阴性[2],甄明生等报告408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有323例,占79.1%[3]。本组64例中也有42例Ober症阳性占65.5%,值此有必要探讨其中的关联。

    2.2 局部解剖与髂胫束的关系

    臀部肌肉分浅、深二层。浅层有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形如一平行四边形,肌纤维从内上斜向外下,其上半部纤维和下半部浅层延伸入髂胫束,深层纤维止于股骨臀肌粗线,其近侧缘与髂胫束相连;阔筋膜张肌呈长条状起自髂前上棘及髂嵴外唇前2.5cm处,被覆以阔筋膜,位于缝匠肌与臀中肌之间,其纤维向下微后,在股上、中1/3移行于髂胫束。由臀大肌、阔筋膜及髂胫束在臀部形成浅部肌层。而深层的臀中肌表面筋膜与髂胫束近端相连,均止于股骨大转子上面和外侧面。
, http://www.100md.com
    2.3 臀肌筋膜挛缩与Ober征的关系

    臀肌筋膜挛缩范围的广泛,不仅臀大肌肌筋膜挛缩,还不同程度伴有阔筋膜张肌、臀中(小)肌、关节囊以及与臀中肌相连的髂胫束都有受累[4]。由于髂胫束上端在髂嵴上形成三叉形的附丽点:其深面与臀中肌筋膜紧密相连,前方与阔筋膜张肌筋膜相结合,后方连与臀大肌[5]。臀大肌向上向后可牵引髂胫束,阔筋膜张肌能向上牵引髂胫束,臀中肌外展下肢。三者挛缩后的合力,可增高髂胫束的张力,改变髋部的生物力学,从而出现类似髂胫束紧张的体征,即Ober氏征阳性。而且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受限,下蹲过程必须双膝分开。一旦手术彻底松解后,此症即可随之消失。■

    作者简介:张红亮(1950-), 男, 安徽省无为县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

    向:小儿骨科。 电话:(0551)3637103-3012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马承宣,房伦光,刘贵林,等.注射性臀大肌挛缩[J].中华外科杂志,1978,6:45.

    [2]赵炬才,张铁良.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中国药学科技出版社,1992,5:391.

    [3]甄明生,金明新,金大地.手术治疗注射后臀挛缩症408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6:468.

    [4]陈秋生,吴德贤,亓海国,等.臀部软组织变性挛缩综合征[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3:151.

    [5]潘少川.小儿矫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02.

    收稿日期:1999-01-26

    修回日期:1999-05-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