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肝胆胰外科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06703
一种治疗良性高位胆管狭窄的新手术方式
http://www.100md.com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彭其芳 冉瑞图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四川成都 610041

    关键词:良性高位胆管狭窄;治疗;肝门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术

    肝胆胰外科杂志000301 [中图分类号] R657.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1954(2000)03-0113-02

    良性高位胆管狭窄临床上屡见不鲜,常由于肝胆管结石、胆管炎或医源性胆管损伤后所致。本病的治疗颇为棘手,特别是后者,病人常有多次胆道手术史,肝门粘连严重,病变位置高而深,术时找寻狭窄的肝门胆管颇感费力,且易损伤十二指肠球部,增加术后的危险。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肝门胆管十二指肠端端大口吻合、十二指肠球部与十二指肠三段端侧同步吻合术。曾施行多例,其中随访超过15年以上者3例,情况良好,无再发生胆道狭窄、重症胆管炎、胆石等症状,疗效满意,现介绍该手术方法。
, http://www.100md.com
    所有选用本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均经B超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或ERCP检查,结合术前有反复发生重症胆管炎和多次胆道手术或胆道损伤的病史,证实为肝门胆管狭窄。

    1 操作方法

    在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施术,作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进入腹腔后,分离腹膜与网膜粘连,沿肝下缘肝脏面向肝门分离至肝门区,然后切开十二指肠降段侧腹膜(Kocher切口),充分游离十二指肠,上至肝门,下达十二指肠三段(接近肠系膜上血管跨越部之右侧),以后在距幽门以远1cm处分离十二指肠球部下缘,紧贴其后壁浆膜向上钝性分离。尽管患者以前曾有多次胆道手术,但此间隙很少被分离,故一般该处粘连少,易被分离。分至十二指肠球部上缘,与前述两切口汇合,至此,十二指肠球部完全游离。在幽门以远1cm处横断十二指肠球部,即可充分显露肝门。用细针穿刺肝门,抽出胆汁,找出狭窄的肝门胆管,用细丝线缝吊二针,剪开狭窄胆管,分别向左、右肝管切开,达二级肝胆管口。若有结石,尽量取净,使肝胆管口断端达3~4cm宽,以备吻合之用。将十二指肠球部远端提上,与肝胆管口作对端全层间断缝合,用“3-0”号丝线全层粘膜对粘膜一层缝合即可,可获得宽大的吻合口,放不放支撑管均可。将胃窦适当游离,向右下牵拉,使其靠近十二指肠降段,用细丝线间断浆肌层缝合胃窦后壁和十二指肠降段前壁,约5~6针,针距约1cm,造成同步,又可减张。然后将十二指肠球部近端与十二指肠第三段前壁作端侧吻合。当吻合完后壁时,将胃管经幽门导出,送入十二指肠3~5cm,再完成前壁缝合。在胆肠吻合口右旁安放血浆引流管一根,戳创引出腹壁,皮肤固定一针(术后五天若无引流物流出,即可拔除),最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术毕如附图所示。
, 百拇医药
    附图 肝门胆管十二指肠大口吻合,十二指肠球部与十二指肠三段同步吻合术

    2 手术要点

    2.1 十二指肠应充分游离,保证胆肠吻合口和十二指肠球部与十二肠吻三段吻合口均无张力。

    2.2 分离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时,应紧贴后壁之浆膜进行,以免分破十二指肠或损伤血管,且易分离。

    2.3 胆肠吻合口必须宽大,不得小于3cm,故应将左、右肝管剪开,接近二级肝管口,这样既可避免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狭窄;也有利于取除肝内结石。

    3 本法优点

    3.1 横断幽门以远1cm处的十二指肠球部,能获得充分的肝门显露,更易找到狭窄的胆管;进行胆肠吻合时,较肝门胆管与空肠Roux-Y吻合空间大,其间无十二指肠阻隔,较易操作。
, http://www.100md.com
    3.2 符合生理,本法恢复胃肠道的连续性,采用的是十二指肠球部与十二指肠三段吻合,不易发生吻合口溃疡,且无胆管空肠Roux-Y的空肠盲袢。

    3.3 本法与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与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相比,具有保留了全胃,有利于术后营养康复、保留了幽门,减少或防止术后发生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优点。

    3.4 采用同步吻合,保证了十二指肠球部与三段吻合口没有张力,同时也减少了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的机会。

    3.5 术野局限于右上腹,横结肠系膜之上,可避免横结肠系膜以下的粘连,无肠梗阻和内疝的隐患。

    此外,本法与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似,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机率相对较空肠胆管Roux-Y吻合为多,持续时间较长,个别病人可达1~2周。我们在1年前曾收治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员(已在外院行胆道整形术,术后失败而来我院求治),采用本法治疗,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持续胃肠减压1周以上,自行缓解。

    因此,我们体会本法优点甚多,不失为治疗良性高位胆管狭窄,可供选择的、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胆管巨大缺损和远端胆管包括Oddi括约肌毁损,无法采用生物瓣胆管修复的患者。

    作者简介:彭其芳(1934-),男,广东蕉岭人,教授。

    收稿日期:2000-06-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