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1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旭东 陈红梅
单位: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 833200
关键词:哈萨克族;食管癌;内镜
中国内镜杂志000344 分类号 R735.1
新疆哈萨克族(简称哈族)居民是食管癌高发病率的民族之一。为了提高对本地区哈族食管癌病人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我们对1995年5月~1998年5月来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508例哈族病人中确诊的136例食管癌病人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6例哈族食管癌均经内镜诊断、病理活检及部分手术切除病理确诊,其中男96例,女40例,男∶女=2.4∶1,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小于35岁的25例,占18.4%,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有食管癌家族史的12例。本组病例大部分为农牧民,占84.5%(115/136),干部、工人及城镇居民只占15.4%(21/136)。
, http://www.100md.com
1.2 部位
中段食管癌76例,占55.9%,下段食管癌37例,占27.2%,上段食管癌23例,占16.9%。
1.3 胃镜下大体分型
检出早期食管癌8例,其中糜烂型4例,斑块型2例,乳头型2例;中晚期食管癌128例,肿块型21例,占16.4%,溃疡型食管癌6例,占7%,肿块浸润型48例,占37.5%,溃疡浸润型40例,占31.3%,狭窄型13例,占10.2%。
1.4 病理分型
组织病理结果,鳞癌126例,占92.6%,腺癌8例,占5.9%,未分化癌2例,占1.5%。手术切除69例,8例早期食管癌全部进行手术,手术病理结果,1例为上皮内癌,7例为粘膜内癌,其余手术标本病理与胃镜活检病理一致。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民族间对比分析
我院2年间共做胃镜检查5?680例,检出食管癌195例,检出率3.4%,哈族检出食管癌136例,占受检哈族病人数9.0%(136/1?508),汉族检出食管癌46例,占汉族受检病人数的1.36%(46/3?380),其它少数民族13例,占同期的受检病人数的1.6%(13/792),各民族对比,哈族食管癌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P<0.01)。本资料表明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各民族中,哈族食管癌发病率高,这与文献报告食管癌患病率与种族有关相符[1]。同时,本地区哈族食管癌的检出率明显与职业、居住地区有关,哈族农牧民检出率高于其它职业的哈族,提示哈族食管癌的高发病率不完全是种族原因,而与生活习性不同有关。有调查报告表明[2],哈族牧民喜食干馕、奶渣、肉类熏制品,很少吃新鲜蔬菜、水果,一日三餐前后都要饮热烫奶茶,这些霉变,干硬和缺乏维生素C含量的食物,加上食管长期受慢性损伤,是引起食管癌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加强哈族地区农牧民的食管癌防治工作,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致癌因素对哈族牧民的影响。
, 百拇医药
本文还发现哈族食管癌的发病年龄有前移现象,136例食管癌中35岁以下者占25例,其中3例为19~23岁,而汉族46例食管癌全部为35岁以上,因此我们应重视对年青哈族病人的检查,对有阳性家族史和吞咽时有不适症状者,应仔细观察食管粘膜颜色及形态变化,要多部位准确取材,最好应用1.5%卢戈氏液粘膜染色法指导活检,提高活检准确率,对可疑病例应做好随访工作。
2.2 早期食管癌的诊断
本组早期食管癌检出8例,占5.9%,而汉族检出早期食管癌11例,占23.9%。汉族早期食管癌的检出明显高于哈族早期食管癌的检出。我们认为积极开展内镜检查,特别是采用电子胃镜结合粘膜染色技术,仍是当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在内镜操作中应观察仔细全面,注意操作技巧,注气进镜要适当,要注意糜烂病灶识别,对那些灰白色点片状糜烂,形态大小不一、呈地图状的病灶,要做到准确深取和多取标本,在内镜下直接喷洒卢戈氏液染色有助于识别病灶的部位,指示性活检理更准确,可大大提高活检的阳性率[3],要注意病灶周围的卫星病灶,以确定手术切除的安全上界,避免术后复发癌,提高食管癌防治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上册.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7,751
2,杨振义.新疆哈萨克族食用的发霉奶渣致雏鸡前胃癌的研究.肿瘤杂志,1994;14(1):47
3,温春阳,王爱平,史淑君,等.Lugol液色素内镜诊断食管疾病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6;13(1):39
2000-01-12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 833200
关键词:哈萨克族;食管癌;内镜
中国内镜杂志000344 分类号 R735.1
新疆哈萨克族(简称哈族)居民是食管癌高发病率的民族之一。为了提高对本地区哈族食管癌病人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我们对1995年5月~1998年5月来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508例哈族病人中确诊的136例食管癌病人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6例哈族食管癌均经内镜诊断、病理活检及部分手术切除病理确诊,其中男96例,女40例,男∶女=2.4∶1,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小于35岁的25例,占18.4%,发病高峰年龄为41~60岁,有食管癌家族史的12例。本组病例大部分为农牧民,占84.5%(115/136),干部、工人及城镇居民只占15.4%(21/136)。
, http://www.100md.com
1.2 部位
中段食管癌76例,占55.9%,下段食管癌37例,占27.2%,上段食管癌23例,占16.9%。
1.3 胃镜下大体分型
检出早期食管癌8例,其中糜烂型4例,斑块型2例,乳头型2例;中晚期食管癌128例,肿块型21例,占16.4%,溃疡型食管癌6例,占7%,肿块浸润型48例,占37.5%,溃疡浸润型40例,占31.3%,狭窄型13例,占10.2%。
1.4 病理分型
组织病理结果,鳞癌126例,占92.6%,腺癌8例,占5.9%,未分化癌2例,占1.5%。手术切除69例,8例早期食管癌全部进行手术,手术病理结果,1例为上皮内癌,7例为粘膜内癌,其余手术标本病理与胃镜活检病理一致。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民族间对比分析
我院2年间共做胃镜检查5?680例,检出食管癌195例,检出率3.4%,哈族检出食管癌136例,占受检哈族病人数9.0%(136/1?508),汉族检出食管癌46例,占汉族受检病人数的1.36%(46/3?380),其它少数民族13例,占同期的受检病人数的1.6%(13/792),各民族对比,哈族食管癌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P<0.01)。本资料表明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各民族中,哈族食管癌发病率高,这与文献报告食管癌患病率与种族有关相符[1]。同时,本地区哈族食管癌的检出率明显与职业、居住地区有关,哈族农牧民检出率高于其它职业的哈族,提示哈族食管癌的高发病率不完全是种族原因,而与生活习性不同有关。有调查报告表明[2],哈族牧民喜食干馕、奶渣、肉类熏制品,很少吃新鲜蔬菜、水果,一日三餐前后都要饮热烫奶茶,这些霉变,干硬和缺乏维生素C含量的食物,加上食管长期受慢性损伤,是引起食管癌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加强哈族地区农牧民的食管癌防治工作,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致癌因素对哈族牧民的影响。
, 百拇医药
本文还发现哈族食管癌的发病年龄有前移现象,136例食管癌中35岁以下者占25例,其中3例为19~23岁,而汉族46例食管癌全部为35岁以上,因此我们应重视对年青哈族病人的检查,对有阳性家族史和吞咽时有不适症状者,应仔细观察食管粘膜颜色及形态变化,要多部位准确取材,最好应用1.5%卢戈氏液粘膜染色法指导活检,提高活检准确率,对可疑病例应做好随访工作。
2.2 早期食管癌的诊断
本组早期食管癌检出8例,占5.9%,而汉族检出早期食管癌11例,占23.9%。汉族早期食管癌的检出明显高于哈族早期食管癌的检出。我们认为积极开展内镜检查,特别是采用电子胃镜结合粘膜染色技术,仍是当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在内镜操作中应观察仔细全面,注意操作技巧,注气进镜要适当,要注意糜烂病灶识别,对那些灰白色点片状糜烂,形态大小不一、呈地图状的病灶,要做到准确深取和多取标本,在内镜下直接喷洒卢戈氏液染色有助于识别病灶的部位,指示性活检理更准确,可大大提高活检的阳性率[3],要注意病灶周围的卫星病灶,以确定手术切除的安全上界,避免术后复发癌,提高食管癌防治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上册.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7,751
2,杨振义.新疆哈萨克族食用的发霉奶渣致雏鸡前胃癌的研究.肿瘤杂志,1994;14(1):47
3,温春阳,王爱平,史淑君,等.Lugol液色素内镜诊断食管疾病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6;13(1):39
2000-01-12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