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与超短波等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3例
作者:曾永红 陈瑞珠
单位: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 51018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340 我们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53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结果显示,面瘫急性期采用超短波治疗,局部穴位磁疗贴按压,及面部轻度按摩,能减轻面神经水肿渗出的一系列反应,缩短急性期治疗时间,为恢复期的针刺治疗创造合适的时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龄5~75岁,病程1 d~1年2个月,其中1~14 d 42例,15 d~3个月6例,3个月以上5例。
1.2 治疗方法 分为两期治疗,急性期(发病10 d内)首先采用超短波、面部穴位贴磁片及面部轻度按摩治疗。恢复期(发病10~14 d)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 百拇医药
1.2.1 超短波治疗 采用广东产DL-CB型超短波电疗机在患侧局部(耳前后为中心)治疗,单极法。皮肤间距2 cm,用无热量——微热量,治疗时间12~15 min,每日治疗1次,10 d为1疗程。
1.2.2 磁疗 将强力磁疗贴贴于患部有关穴位。如:下关、地仓、颊车、医风、迎香、太阳、四白等穴,每次3~5个穴位,交替进行,直到病情恢复。
1.2.3 自我按摩 嘱患者对镜子轻揉均匀地按摩瘫痪面肌,顺着肌肉纹理走行方向,先上后下,先内后外依次按摩,每日数次,每次5~10 min。当瘫痪侧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可锻炼瘫痪面肌随意运动。
1.2.4 针刺治疗 主穴:医风或风池、地仓透颊车、四白、阳白、下关、迎香等。配穴:头维、攒竹、鱼腰、颧、太阳、合谷、足三里,除合谷、足三里穴取双侧外,余均取患侧。每次选用3~5穴,主配穴交替使用。按常规取穴,进针得气后接6805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的疏波,以患者感到患部肌肉轻度收缩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日1次。10 d为1疗程,疗程间隔3 d,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口角牵正,眼睑闭合好,其他面肌功能完全恢复;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口眼歪斜逐渐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口眼歪斜缓解,但面肌功能恢复不够明显;无效: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以上症状无改善者。
2.2 治疗结果 痊愈45例(85%),显效5例(9%),好转3例(6%),无效0。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71岁,1999年1月2日就诊,无任何诱因突然发现左侧面肌不适,左眼不能闭合1周。查体:左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并伴流泪,左侧鼻唇沟变浅,嘴歪向健侧,头颅CT未发现异常。临床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首先给予超短波治疗,方法同上,每日治疗1次,每次12~15 min。治疗后将磁片贴于患部有关穴位,并嘱患者每天按摩面部肌肉多次,每次5~10 min,1周后加针刺治疗,方法同上,每日1次,共16次。患者左侧面部口眼歪斜症状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急性期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的炎症渗出及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而引起麻痹。及早解除水肿受压是防止和挽救面神经变性的最佳选择[1]。超短波电疗对局部炎症水肿有良好脱水作用,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炎症病灶迅速局限化,减轻面神经水肿。实验证明,小剂量超短波能使神经再生能力增强,其支配面肌收缩功能得到恢复。磁疗具有消炎消肿作用,在磁场作用下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通透性提高,炎症产物得以及时排除,水肿得以消除[2]。面部按摩有改善面部血运,调和营卫气血,温经通络的功效,可防止面肌萎缩,提高肌肉张力,同时通过面部随意肌的训练,自身调解,扶正祛邪。针刺对恢复期面瘫起着关键的作用,选择三阳经穴为主穴,主穴和配穴搭配交替进行针刺,使远近端针感上下贯通,局部和全身组织代谢增加,以利于面神经机能恢复。此外,针刺可改善炎症病灶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的吸收[3]。电针连续波的疏波,可使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具有活血通络柔筋缓急之功,有利于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5 参考文献
1,张占军,何淑清. 针刺与CO2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0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99,19(7):409.
2,李维礼,主编. 实用理疗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58.
3,张大千,主编. 中国针灸大辞典. 北京:体育学苑出版社,1986. 538,536.,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 51018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340 我们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53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结果显示,面瘫急性期采用超短波治疗,局部穴位磁疗贴按压,及面部轻度按摩,能减轻面神经水肿渗出的一系列反应,缩短急性期治疗时间,为恢复期的针刺治疗创造合适的时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龄5~75岁,病程1 d~1年2个月,其中1~14 d 42例,15 d~3个月6例,3个月以上5例。
1.2 治疗方法 分为两期治疗,急性期(发病10 d内)首先采用超短波、面部穴位贴磁片及面部轻度按摩治疗。恢复期(发病10~14 d)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 百拇医药
1.2.1 超短波治疗 采用广东产DL-CB型超短波电疗机在患侧局部(耳前后为中心)治疗,单极法。皮肤间距2 cm,用无热量——微热量,治疗时间12~15 min,每日治疗1次,10 d为1疗程。
1.2.2 磁疗 将强力磁疗贴贴于患部有关穴位。如:下关、地仓、颊车、医风、迎香、太阳、四白等穴,每次3~5个穴位,交替进行,直到病情恢复。
1.2.3 自我按摩 嘱患者对镜子轻揉均匀地按摩瘫痪面肌,顺着肌肉纹理走行方向,先上后下,先内后外依次按摩,每日数次,每次5~10 min。当瘫痪侧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可锻炼瘫痪面肌随意运动。
1.2.4 针刺治疗 主穴:医风或风池、地仓透颊车、四白、阳白、下关、迎香等。配穴:头维、攒竹、鱼腰、颧、太阳、合谷、足三里,除合谷、足三里穴取双侧外,余均取患侧。每次选用3~5穴,主配穴交替使用。按常规取穴,进针得气后接6805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的疏波,以患者感到患部肌肉轻度收缩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日1次。10 d为1疗程,疗程间隔3 d,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口角牵正,眼睑闭合好,其他面肌功能完全恢复;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口眼歪斜逐渐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口眼歪斜缓解,但面肌功能恢复不够明显;无效: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以上症状无改善者。
2.2 治疗结果 痊愈45例(85%),显效5例(9%),好转3例(6%),无效0。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71岁,1999年1月2日就诊,无任何诱因突然发现左侧面肌不适,左眼不能闭合1周。查体:左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并伴流泪,左侧鼻唇沟变浅,嘴歪向健侧,头颅CT未发现异常。临床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首先给予超短波治疗,方法同上,每日治疗1次,每次12~15 min。治疗后将磁片贴于患部有关穴位,并嘱患者每天按摩面部肌肉多次,每次5~10 min,1周后加针刺治疗,方法同上,每日1次,共16次。患者左侧面部口眼歪斜症状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急性期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的炎症渗出及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而引起麻痹。及早解除水肿受压是防止和挽救面神经变性的最佳选择[1]。超短波电疗对局部炎症水肿有良好脱水作用,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炎症病灶迅速局限化,减轻面神经水肿。实验证明,小剂量超短波能使神经再生能力增强,其支配面肌收缩功能得到恢复。磁疗具有消炎消肿作用,在磁场作用下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通透性提高,炎症产物得以及时排除,水肿得以消除[2]。面部按摩有改善面部血运,调和营卫气血,温经通络的功效,可防止面肌萎缩,提高肌肉张力,同时通过面部随意肌的训练,自身调解,扶正祛邪。针刺对恢复期面瘫起着关键的作用,选择三阳经穴为主穴,主穴和配穴搭配交替进行针刺,使远近端针感上下贯通,局部和全身组织代谢增加,以利于面神经机能恢复。此外,针刺可改善炎症病灶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的吸收[3]。电针连续波的疏波,可使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具有活血通络柔筋缓急之功,有利于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5 参考文献
1,张占军,何淑清. 针刺与CO2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0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1999,19(7):409.
2,李维礼,主编. 实用理疗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58.
3,张大千,主编. 中国针灸大辞典. 北京:体育学苑出版社,1986. 538,53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