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10059
子宫内膜异位症107例临床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谢卫芳 吴秋良 余卫东

    单位:吴秋良(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10060);谢卫芳(为进修生,原工作单位:518059);余卫东(为进修生,原工作单位:529071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临床

    实用医学杂志000324 摘 要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旨在提高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水平,预防或减少本病的发生。方法:分析总结了10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内在型(子宫内宫内膜异位症)49例(45.8%),外在型(子宫以外部位)53例(49.5%),混合型(子宫内及子宫以外其它部位)5例(4.7%)。部位以子宫多见,其次为卵巢、宫颈、输卵管、阴道及子宫直肠窝等,其它部位少见。主要症状及体征为痛经、月经异常、阴道出血、腹痛及下腹不适,以及病灶处可扪及明显包块。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诊断较困难,大多需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病变不典型,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多取材切片观察,并注意鉴别诊断。积极治疗女性生殖器官慢性炎症及卵巢功能异常,避免或减少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是降低本病发病率的基本措施。
, 百拇医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往往易被误诊。现将经病理确诊的10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病理科1992年~1999年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及标本共107例。年龄为21~59岁,其中45岁以下80例(74.8%)。部位: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49例(45.8%);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49.5%),其中宫颈8例,卵巢35例,输卵管2例,阴道5例,外阴1例,子宫直肠窝2例;混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4.7%)。

    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重,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月经周期缩短及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大部分病人有下腹不适,腰部酸痛。病变出现在直肠窝的病人有便秘、腹泻等肠道症状。体征随子宫内膜异位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卵巢、盆腔等处有明显的包块或触及结节,肿块一般边界不清,大小不一,小的呈结节状,大的可达15 cm。外阴、阴道及宫颈等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可见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结节或息肉状肿物。
, http://www.100md.com
    1.3 临床诊断及误诊情况 本组术前确诊19例(17.8%),其余均误诊为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卵巢癌、子宫颈癌、阴道癌等。近2/3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宫外型则误诊为盆腔炎症肿块或卵巢肿瘤。

    2 结果

    2.1 大体检查 子宫大体标本多数体积增大或结节状,肌层增厚,切面肌层或浆膜层可见数个或单个囊腔或灰褐色小病灶;子宫颈及阴道可见紫红色小结节或息肉状肿物;外阴可见紫红色肿物,切面囊性,囊内有咖啡样液体。单或双侧卵巢标本均为囊性,大小一般在5~10 cm左右,囊壁完整,大者可达到甚至超过15 cm,多数在手术剥离时破裂。囊壁薄,粗糙,囊内有巧克力样物或液体。

    2.2 镜下检查 病变处可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细胞。腺体上皮呈柱状,核位于中央,或靠近基底部;间质细胞呈短梭形,核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分布于腺体周围。有的腺体数目多,但多数腺体稀少,发育不完善,间质也不甚明显;有的腺体呈囊状扩张。子宫内在型宫内膜异位症常伴有平滑肌的增生(腺肌病或腺肌瘤)或不伴有平滑肌的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形成时腺体较少或难以见到,往往要多取材制片观察才能见到。囊壁及周围组织常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浸润,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和纤维组织增生。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其误诊原因:一方面过分依赖仪器检查;其次,忽略了病史及症状体征周期性出现的特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临床诊断确诊率很低(25%)[1],明确诊断主要靠病理检查,在病灶处切片找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便可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其部位不同,主要分为内在型(子宫内)、外在型(子宫外)及混合型(子宫内及子宫外在型并存)[1],其中内在型子宫内的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处只要镜下找到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细胞就能确诊;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亦以此与子宫腺瘤样瘤鉴别。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卵巢巧克力囊肿要结合临床并多取材切片观察,寻找到异位的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时可获诊断;此外,还应与卵巢滤泡囊肿、黄体囊肿及囊腺瘤出血等区别。子宫颈内膜异位症则需与纳氏囊肿区别。前者为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后者则为潴留性粘液囊肿,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外阴子宫内膜异位形成囊肿时,易被误为巴氏囊肿,应注意鉴别。而发生在输卵管及子宫直肠窝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应与分化良好的腺癌鉴别,尤其是在手术冰冻切片诊断中,更易混淆。这时应结合病史及需多取材切片,必要时作免疫组化检查协助确诊。
, http://www.100md.com
    3.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及预防 (1)医源性子宫内膜的播散。在进行人工流产抑或放环、诊刮或输卵管通水试验及剖宫产时,如不注意预防,易造成宫颈、阴道、外阴、腹壁等处的子宫内膜医源性种植。(2)经血倒流学说。认为月经期经血从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脱落的宫内膜碎片在盆腔种植而导致本病。(3)卵巢功能异常也可能是一种原因。本组患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半数以上有月经异常及月经周期改变等,说明有些病例可能与卵巢功能异常有关。(4)慢性炎症刺激及子宫内膜化生。输卵管内膜、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及盆腔腹膜等体腔上皮具有分化为内膜组织的潜能,可能由于这些部位的上皮受慢性炎症或激素刺激,化生的子宫内膜或内膜样组织引起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上除应积极治疗女性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及卵巢功能的异常,以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外,还要从各个方面尽量避免和预防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李成沂. 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临床病理分析.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15(3)3:45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