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0292
青海省玉树地区地方病防治现状与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文海

    单位:文海(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1602)

    关键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000329 [中图分类号]R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4955(2000)03-0230-02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青藏高原的北端,地处长江上游。东经98°35′~97°55′,北纬31°35′~36°30′,平均海拔在4 000m以上,呈严重高寒缺氧的典型高原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只有2.4℃,年无霜期60天左右,植被属高山草原草甸,及小部分林区和灌木丛。全州总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所辖6县、1镇、47个乡,总人口为24万,藏族占总人口的97.5%以上。该州的西部为纯牧业区,东部有零星农区,以种植青稞为主。该州境内流行有鼠疫、碘缺乏病、布氏菌病、包虫病、地方性氟中毒等疾病。
, http://www.100md.com
    1 防治现状

    1.1 鼠疫 鼠疫是玉树州最为严重的地方病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人间或鼠间鼠疫发生,是以喜玛拉雅旱獭为主要传染源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特点是疫源地面积大,发病率高,疫点分布多,加之新的鼠疫疫源地区和新的自然染疫动物还在被陆续发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人间或鼠间鼠疫发生。遍及6县37个乡,117个疫点,疫源面积达3.4平方公里(全州有獭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有獭面积占28.3%。截止1995年底共发生人间、鼠间鼠疫148起,分离出鼠疫杆菌282株。其中人间鼠疫55起,发病146人,死亡94人,死亡率为64.38%。接触剥食旱獭,跳蚤叮咬而引起发病的41起,占总数的74.54%;因剥食病死羊而发病的11起,由外地捕獭人员防护不当引起发病4起,其余51起均为本地牧民中发生鼠疫。发病最高年份为1980年,共发生鼠疫7次,发 病人数最多的年份为1963年,发病35人,死亡29人,死亡率82.86%。玉树州鼠疫防治工作始于1963年。1975年玉树县上拉秀乡加桥村牧民因剥食病死绵羊造成2人染鼠疫,引起该州防疫人员的关注。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化验,证实这次鼠疫的传染源是藏系绵羊。次年配合本省、国家科研人员在哈秀地区进行科学试验,通过2年的研究,证明藏系绵羊可自然感染鼠疫,而且能波及人间。
, 百拇医药
    1.2 碘缺乏病 玉树州碘缺乏病病区主要在昂欠县娘拉乡地区。1982年初步调查发现发病率为20%,病区范围小,但发病率已达重病区水准,当时针对性进行了碘油制剂投服防治。1995年调查,人群甲状腺触诊肿大率为60%,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2.41μg/L,尿碘小于20μg/L占65.79%,小于50μg/L占28.95%,大于100μg/L仅占5.26%。测定盐样40份均为非碘盐。1997年调查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为10.0%,B超法7.5%,尿碘中位数55.2μg/L,于小50μg/L占5%,大于100μg/L占2%,调查20份盐均为非碘盐。该州称多县调查8~10岁儿童40名,未发现甲状腺肿大患者,尿碘中位数为62.4μg/L,小于50μg/L占2%,大于100μg/L占4%,盐碘中位数为31.8mg/kg,碘盐合格率52.94%。根据近几年调查资料表明,玉树州广大牧民大多食用当地出产的土盐,其食用数占总人口的70%,最为严重的是昂欠县占全县总人数的98%,而土盐的含碘量为0。州、县所在地的碘盐合格率93%(昂欠县14%),玉树州昂欠县有大小食盐加工厂11个,除供应本州外部分盐流入到毗邻省份。当地牧民习惯食用土盐,供应加碘盐牧民难以接受,所以对碘缺乏病的防治带来了一定困难。
, http://www.100md.com
    1.3 布氏菌病 玉树州是青海省的重要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对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调查始于70年代初,布病在全州人、畜间流行十分严重。1970年在治多县扎河乡口青村出现一次暴发流行,最重流行村患病率可达42%,青壮年男女几乎都有发病。1975年以后,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全州布病防治力度,全州陆续开展了畜间气雾免疫,人间布病明显下降。1970~1980年,先后对全州牧民群众进行了布病“三普”工作,即普查、普治、普防。对82 006人进行了普查,5 851名患者进行了治疗,64 211人进行了疫苗接种,全州布病患病率为8%,个别地区高达21%,感染率为16%,西部3个县个别村感染率高达41%。1980年初对全州布病又进行了普查,发现布病患者7 100多人,感染率为16.22%,患病率8.73%。1995年由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对该州进行了达标考核,全州感染率为11.5%,患病率为5.76%。达标考核未发现新发病例,结果表明已达到国家规定“控制区”标准。畜间布病于1997年通过考核验收。

    1.4 包虫病(Hydatidosis) 包虫病是具有地方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又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由棘球属(Genus Echinococcus)和泡球属(Genus Alveococcus)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人畜(兽)共患寄生虫病。两属幼虫引起的疾病分别称为棘球蚴病和泡球蚴病(Alveococcosis)。人、畜因误食虫卵而感染发病,不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而且还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玉树州包虫病防治始于1980年,根据玉树州医院提供的住院病例,人体包虫病(囊型包虫病)病例1 170例[1]。1988年以来对36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2]。1992年应用卡松尼皮内试验(I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对该州称多地区820人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ID和IHA的阳性率分别为21.0%和11.7%[3]。并对畜间及牧羊犬进行了调查,牛棘球蚴感染阳性率为38.26%,感染强度为3.76%;羊棘球蚴感染阳性率为47.02%,感染强度5.27%。牧羊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分布,捕杀牧羊犬32只,带虫数25只,带虫率78.13%。说明流行病学关系十分复杂,给防治增加了难度。
, 百拇医药
    1.5 地方性氟中毒 1987年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和玉树州地方病防治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调查组,对该州昂欠县拉藏地区进行了地氟病调查。对187人进行了氟斑牙检查,患病率为53.48%,尿氟含量均值为1.95mg/L,饮水含氟量均为2.66mg/L。该地区生活水平低下,饮食结构简单,常年以当地产青稞糌粑为主食,三餐用煮沸康大茶水和糌粑伴食,成人每日饮茶水1 000~1 600ml,儿童850~1 200ml。茶氟含量480~860mg/kg,每个家庭每日需康大茶约35~50g[4]。1年中只能食用较少动物性食品(肉、酥油、酸牛奶等)和新鲜蔬菜,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见,本州的氟中毒病区是饮水型与饮茶型重叠的混合病区,且单调的饮食加重了氟中毒的病情,这形成了高原游牧地区地氟病流行的特点。

    2 防治对策

    控制和消除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是全州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全州的实际情况看,地方病防治工作仍要坚持预防为主,依靠科学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使全州地方病防治工作得以稳步发展。
, 百拇医药
    2.1 鼠疫 深入开展预防鼠疫的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各级疫情报告网,做到人间、鼠间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一旦发生,就地扑灭,防止扩大蔓延。对已查明的疫源地,加强监测工作,进而掌握其流行规律,继续搞好全州境内的交通检疫工作,坚决执行《青海省鼠疫交通检疫工作条例》的各项规定。

    2.2 碘缺乏病 根据玉树州的实际,把防治碘缺乏病工作做为关心人民疾苦,密切联系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件大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解决碘盐加工供应;进一步加大消除碘缺乏病的宣传动员力度,增强牧民自我保护意识,使广大群众都认识到碘缺乏病造成的危害。提高病区居民购买和食用合格碘盐,抵制私盐、非碘盐和劣质碘盐的自觉性;保证碘盐按计划供应,让普及碘盐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对特需人群应投服碘油制剂措施,以弥补机体内碘不足,避免克汀病和亚克汀病的出生。

    2.3 布氏菌病 玉树州的人间布病防治效果考核已于1995年全部结束,全州6县均达到国家控制区标准。卫生和畜牧部门应密切配合,巩固布病的防治成果,主要做的工作有:①加强布病监测,及时准确掌握疫情;②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 http://www.100md.com
    2.4 包虫病 由于该州境内包虫病和人体寄生虫病流行强度大,范围广。因此,应坚持开展包虫病和寄生虫病的每年调查防治工作,大力开展包虫病及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当地公安、畜牧、卫生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家犬的管理,组织捕杀野犬,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包虫病的流行。

    2.5 地方性氟中毒 导致本病在玉树州发生的氟源来自两方面,一是饮水,二是茶叶。所以,防止氟中毒的发生,就应该在这两方面做工作,一是改换水源,降低氟含量,二是向牧民大力宣传氟中毒防治知识,减少茶叶和康大茶的每日摄入量。

    综上所述,青海省玉树地区是我国西部,地方病防治的重点,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级党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同抓共管,把地方病防治工作做为关心人民疾苦的大事来抓。防治地方病的工作还应与脱贫致富相结合,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解决好防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广泛深入开展防治地方病的健康教育及法制教育,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使当地干部和牧民都要认识到地方病造成的危害及地方病的防治是关系着下一代健康的千秋大业,使之自觉地同疾病作斗争。
, http://www.100md.com
    玉树地区的地方病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今后的防治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必须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强化防治措施,才能确保可持续消除地方病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简介]文海(1954-),男,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朱锦沁,袁生馨.高原人畜共患病[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69-275.

    [2] 欠美才仁,江 周,罗成林.青海省玉树州360例包虫病人临床分析[J].地方病通报,1998,13(4):90-91.

    [3] 何多龙.青海称多地区包虫病流行病学和病源学的调查[A].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专辑[C].中国寄生虫病与寄生虫病杂志编辑部,1994.185.

    [4] 何承熙.青海省昂欠县高原游牧地区地氟病流行病学探讨[J].地方病通报,1996,11(3):71-72.

    [收稿日期]1999-11-28

    [修订日期]2000-02-1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