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不同药物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比较
作者:周齐鸣 姜华
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成都 610031
关键词:
华西医学000352[中图分类号]R614.4+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3-0348-02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选用药物有多种,虽然各配方镇痛效果确切,但仍存在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本文通过两种不同的药物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两种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旨在选出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的配方。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n=20)
呼吸抑制
, 百拇医药
尿潴留
恶心呕吐
嗜 睡
皮肤瘙痒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 http://www.100md.com
D组
0
0
6
30.0
4
20.0
3
15.0
2
10.0
F组
0
0
, http://www.100md.com
2
10.0
1
5.0
1
5.0
0
0
D组与F组比较P<0.05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共40例,男25例,女15例,ASA Ⅰ-Ⅱ级。其中胆囊切除术30例,胃大部切除术10例,所有病例术中均不留置导尿管。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20例);哌替啶组(D组20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接英国产佳士比(Graseby)9300PCA泵,F组药物配方:0.0625%布比卡因100ml。芬太尼0.2mg,氟哌利多5mg;D组药物配方:0.125%布比卡因100ml,哌替啶200mg,氟哌利多5mg。两组均含1∶20万肾上腺素。参数设置:药物容量100ml;负荷量4ml;持续量:2ml.h-1;PCA∶4ml;锁定时间15~30分钟。给予负荷剂量1小时后观察镇痛效果,按病人主观感觉及运动,将镇痛标准分为四级。Ⅰ级:完全无痛;Ⅱ级:静卧不痛,深呼吸咳嗽及体动轻微疼痛能忍耐;Ⅲ级:静卧轻微疼痛,深呼吸咳嗽及体动受限;Ⅳ级:静卧时伤口疼痛难以忍耐。同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及其它并发症。统计分析:镇痛效果用秩和检
验,并发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D组与F组镇痛效果确切,镇痛等级均为Ⅰ-Ⅱ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见表1。
两组均未发现呼吸抑制。D组尿潴留发生率为30%,发生率最高。F组为10%。其次为恶心呕吐和嗜睡,D组分别为20%及15%,F组分别为5%。发生率最低为皮肤瘙痒,D组为10%。F组无一例发生。
3 讨论
术后病人镇痛效果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为好〔1〕。近期又有文章表明PCEA时以选择2种或3种不同类型药物联合用药,且剂量宜小,否则并发症有增加趋势〔2〕。本文将电脑泵应用于PCEA,观察不同配方镇痛的效应。结果表明:F组与D组镇痛效果相当。这除了阿片制剂在脊髓胶质中与受体结合产生镇痛效应,局麻药在神经根处阻断传入的疼痛信息〔3〕,二者合用使镇痛效果增强外,还与PCEA给药模式有关。使用负荷剂量方法止痛效果优于无负荷剂量方法,PCEA先给负荷剂量有利于快速达到最低有效止痛浓度(MEAC),然后由持续量来维持,PCA来加强,符合药代动力学的给药原则〔4〕。
, 百拇医药
D组尿潴留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哌替啶浓度偏大,作用于胸段脊髓神经元的阿片受体影响控制膀胱的植物神经,使膀胱逼尿肌的张力下降,括约肌的张力增高有关〔5〕。其次,加入的肾上腺素使血管对哌替啶的摄取减少,胸段脊髓对哌替啶的摄取增加所致。F组的恶心呕吐只有5%,除与芬太尼的催吐作用弱外〔6〕,还与其浓度小(10μg.ml-1)及氟哌利多的加入有关。皮肤瘙痒发生率最低,且F组无一例发生,则因硬膜外注入布比卡因可以减少阿片制剂药物引起的皮肤瘙痒〔7〕。
综上所述,在行PCEA时不仅要关注镇痛效果,同时对其并发症也应予关注。减少并发症,提高镇痛质量,从而增加病人在镇痛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就我们临床观察,初步认为低浓度布比卡因伍用小剂量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罗爱伦、黄宇光:镇痛方法学新进展。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7;17(12)∶758。
2,刘继云、佘守章、莫世湟:曲吗多与丁丙诺啡不同配伍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效应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18(5)∶315。
3,李仲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4。
4,佘守章、刘继云、许立等: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7;13(5)∶285。
5,Cousins MJ,Mather LE:Intrathecal and epididural administration of opioids.Anesthesiology 1984;61∶270-310。
6,张国仪、王作豪、邵大同:临床各科最新药物手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3。
7,李仲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4。
(收稿日期:1999-09-28), 百拇医药
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成都 610031
关键词:
华西医学000352[中图分类号]R614.4+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3-0348-02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选用药物有多种,虽然各配方镇痛效果确切,但仍存在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本文通过两种不同的药物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两种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旨在选出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的配方。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n=20)
呼吸抑制
, 百拇医药
尿潴留
恶心呕吐
嗜 睡
皮肤瘙痒
例
%
例
%
例
%
例
%
例
%
, http://www.100md.com
D组
0
0
6
30.0
4
20.0
3
15.0
2
10.0
F组
0
0
, http://www.100md.com
2
10.0
1
5.0
1
5.0
0
0
D组与F组比较P<0.05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共40例,男25例,女15例,ASA Ⅰ-Ⅱ级。其中胆囊切除术30例,胃大部切除术10例,所有病例术中均不留置导尿管。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20例);哌替啶组(D组20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接英国产佳士比(Graseby)9300PCA泵,F组药物配方:0.0625%布比卡因100ml。芬太尼0.2mg,氟哌利多5mg;D组药物配方:0.125%布比卡因100ml,哌替啶200mg,氟哌利多5mg。两组均含1∶20万肾上腺素。参数设置:药物容量100ml;负荷量4ml;持续量:2ml.h-1;PCA∶4ml;锁定时间15~30分钟。给予负荷剂量1小时后观察镇痛效果,按病人主观感觉及运动,将镇痛标准分为四级。Ⅰ级:完全无痛;Ⅱ级:静卧不痛,深呼吸咳嗽及体动轻微疼痛能忍耐;Ⅲ级:静卧轻微疼痛,深呼吸咳嗽及体动受限;Ⅳ级:静卧时伤口疼痛难以忍耐。同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及其它并发症。统计分析:镇痛效果用秩和检
验,并发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D组与F组镇痛效果确切,镇痛等级均为Ⅰ-Ⅱ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见表1。
两组均未发现呼吸抑制。D组尿潴留发生率为30%,发生率最高。F组为10%。其次为恶心呕吐和嗜睡,D组分别为20%及15%,F组分别为5%。发生率最低为皮肤瘙痒,D组为10%。F组无一例发生。
3 讨论
术后病人镇痛效果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为好〔1〕。近期又有文章表明PCEA时以选择2种或3种不同类型药物联合用药,且剂量宜小,否则并发症有增加趋势〔2〕。本文将电脑泵应用于PCEA,观察不同配方镇痛的效应。结果表明:F组与D组镇痛效果相当。这除了阿片制剂在脊髓胶质中与受体结合产生镇痛效应,局麻药在神经根处阻断传入的疼痛信息〔3〕,二者合用使镇痛效果增强外,还与PCEA给药模式有关。使用负荷剂量方法止痛效果优于无负荷剂量方法,PCEA先给负荷剂量有利于快速达到最低有效止痛浓度(MEAC),然后由持续量来维持,PCA来加强,符合药代动力学的给药原则〔4〕。
, 百拇医药
D组尿潴留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与哌替啶浓度偏大,作用于胸段脊髓神经元的阿片受体影响控制膀胱的植物神经,使膀胱逼尿肌的张力下降,括约肌的张力增高有关〔5〕。其次,加入的肾上腺素使血管对哌替啶的摄取减少,胸段脊髓对哌替啶的摄取增加所致。F组的恶心呕吐只有5%,除与芬太尼的催吐作用弱外〔6〕,还与其浓度小(10μg.ml-1)及氟哌利多的加入有关。皮肤瘙痒发生率最低,且F组无一例发生,则因硬膜外注入布比卡因可以减少阿片制剂药物引起的皮肤瘙痒〔7〕。
综上所述,在行PCEA时不仅要关注镇痛效果,同时对其并发症也应予关注。减少并发症,提高镇痛质量,从而增加病人在镇痛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就我们临床观察,初步认为低浓度布比卡因伍用小剂量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罗爱伦、黄宇光:镇痛方法学新进展。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7;17(12)∶758。
2,刘继云、佘守章、莫世湟:曲吗多与丁丙诺啡不同配伍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效应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18(5)∶315。
3,李仲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4。
4,佘守章、刘继云、许立等: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7;13(5)∶285。
5,Cousins MJ,Mather LE:Intrathecal and epididural administration of opioids.Anesthesiology 1984;61∶270-310。
6,张国仪、王作豪、邵大同:临床各科最新药物手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3。
7,李仲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4。
(收稿日期:1999-09-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