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扩张
编号:10225270
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辨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铁道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梁炜 李世华

    单位:梁炜(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李世华(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9)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辨证论治;中医学

    铁道医学000308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对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的辨证施治特点。方法 根据支扩不同病理阶段及证候特征分为肺热壅盛、肝火犯肺、阴虚火旺、气虚失摄等四型,采取相应的清热、化痰、止血等治法。结果 临床效果满意。大多数支扩患者均有效控制了病情,减少了发病。结论 根据支扩痰、热、瘀、虚的病理特点,分清标本虚实,采取分型治疗,是中医治疗该病行之有效的法则,而用药的灵活和慎密又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912(2000)03-0161-02
, http://www.100md.com
    支气管扩张症是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归属祖国医学咳嗽、咳痰、咯血、肺痛等病范畴,临床以慢性咳嗽、咯出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及经常合并感染为主要特征。因其病程长,病情迁延缠绵,属临床较为难治的疾病。作者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及病理阶段,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常见病因

    本病的发生除少数是由禀赋不足、先天性支气管发育缺损外,大多继发于鼻旁窦、支气管、肺部的慢性感染以及支气管阻塞等因素,日久损伤支气管壁而引起支气管的扩张和变形。初期常为外邪复感,尤以风热、风燥犯肺为主,致肺气失于宣肃,气逆生痰而咳,继而肺蕴痰热,热伤肺络而出血[1];或情志不遂,肝郁不达,气郁化火,炼液为痰;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犯肺而呛咳,损伤肺络而咯血。如《证治要诀》所云:“火嗽损肺,亦能有血。”病情迁延热盛伤阴,或久病及肾,肾水亏虚,水不生金,肺肾阴虚,虚火内炽,炼液成痰,灼伤肺络而咯血。如《景岳全书》指出“水亏则火盛,火盛则刑金,金病则肺燥,肺燥则络伤而嗽血……。”反复咯血,气随血耗,又致气虚摄血无权,而久咳不已痰中带血,使病情更加迁延;若失血过多,病变可恶化为阴损及阳、气血衰败、阳气欲绝的危候。
, 百拇医药
    2 常见证型

    支气管扩张症因其不同的诱发因素及病理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证侯类型。我们临证体验常见如下证型。

    2.1 肺热壅盛型

    相当于支扩急性期。咳嗽痰多,黄、绿粘稠或有臭味,反复咯血,量多色鲜红或痰中带血,咳甚胸闷气促,或有身热,口渴口臭,便秘溲赤,苔黄厚腻质红,脉弦数或滑。治疗宜用清热泻肺豁痰,凉血止血。可用银乔栀芩汤加减。可选用银花、连乔、黄芩、山栀、丹皮、金荞麦、鱼腥草、白茅根、仙鹤草、葶苈子、天葵子、青黛、海蛤壳等药。若兼外感加荆芥、牛蒡子;咳甚加马斗铃、百部;痰多加瓜蒌仁、贝母;便秘加生大黄,泻腑通便,釜底抽薪。

    2.2 肝火犯肺型

    多与干性支扩相吻合。每于发病前有明显情志因素。突感咽痒,并有血腥味,随即咯血,色鲜量多,伴呛咳,胸胁引痛,心烦易怒,口干苦,咳时面赤,头晕而痛,苔黄质红脉弦数。治宜清肝泻肺、降气、凉血止血。方用旋复代赭汤合黛蛤散加减。选用旋复花,代赭石、桑白皮、黄芩、焦山栀、丹皮、黛蛤散、仙鹤草、夏枯草、花蕊石、藕节等药。以其清肝而平于火,降气以顺肺气,火清气顺则血止。胸胁疼明显加郁金、川楝子、枳壳。
, http://www.100md.com
    2.3 阴虚火旺型

    多见于支扩缓解期,感染控制,咯血停止,咳嗽痰少或见痰中带血,低热盗汗,口舌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乏津,脉细弦带数。治宜滋阴降火,润肺化痰。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选用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玄参、桔梗、当归、芍药、沙参、丹皮、甘草等药。见潮热明显加知母、白薇、地骨皮等;兼气虚症见气短乏力加黄芪、党参、太子参等;兼脾虚运弱,食欲不振,便溏加淮山药、白术、鸡内金、谷麦芽等。

    2.4 气虚失摄型

    为支扩反复咯血,气随血耗,气虚摄血无权的较重阶段。症见长期卧床不起,体虚气弱,神疲乏力,久咳不已,痰中带血或咯鲜血;动则喘促汗出,头晕心慌,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宜益气摄血,宁络止嗽。方选参冬饮、宁血汤合方化裁。选用党参、黄芪、麦冬、川贝、杏仁、阿胶、沙参、仙鹤草、旱莲草、生地、白茅根等药。若突然出现大咯血,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此为气虚血脱之危象,急以独参汤投之,用别直参10~15g煎汤立服,固气救脱。此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必要时中西药结合治之。病情稳定后即转益气养血,润肺止咳善后。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支气管扩张症目前仍为临床较为难治的疾病。这不仅因为它病程长、病情缠绵,而且病理变化错综复杂,其病机重点是:痰、热、瘀、虚。病理性质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可因实而虚,也可因虚生实。痰、热、瘀为标,阴虚、气虚为本。痰之所生,可由外感、肝火或脾虚引起,亦可兼而有之。而热的产生除直接感受风热燥邪外,痰蕴日久可化为热,火为热之渐,肝郁之火当属之。至于瘀的问题,又是支扩病理变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痰壅热盛,煎熬津液则血凝粘稠;肝郁化火,气结不畅则血行滞涩;肺肾阴虚,脉络失濡,血失滑利;络伤血溢,离经之血聚积,留滞不散,使肺络瘀阻。唐容川《血证论》谓:“此证多系痰夹瘀血,使气滞为病,若无瘀血,何故气道如此阻塞,以致咳逆倚息而不得卧哉。”这又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瘀血的必然存在。病初热盛伤阴,而反复咳痰、咯血必损气伤阴耗血,致肺肾阴虚或肺脾气虚,使疾病更加缠绵。因此,痰、热、瘀、虚的形成和变化始终贯穿支扩的发病全过程[2]

    清热、化痰、止血是治疗支扩症的主要治疗大法。清热这里指的是清肺热,泻肝火,通腑泄热。清热药性味苦寒,用之得当直折邪势使热清火降,但这类药物因其苦寒而易败胃伤脾,不宜过量及过久使用,宜中病即止,掌握一个“度”。特别对久病或脾胃虚弱者,攻伐太过会导致水与电解质的紊乱,产生严重变证。应引起临床处方时重视,不能只顾祛邪,也应注意护正。支扩急性期的化痰以清化痰热为主,如桑白皮、大贝母、瓜蒌仁、冬瓜仁、前胡等。如痰厚粘稠,咯出艰难用一般化痰药效果欠佳,此为老痰、顽疾,宜加用咸寒软坚化痰之品。如海浮石、海蛤壳、海藻。《本草衍义补遗》称其有:“消积块,化老痰”之功。若咯痰量多不尽,缠绵难愈的应考虑为痰湿阻肺,为脾虚肺弱之故,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宜用健脾祛湿化痰,常用二陈、平胃之类。此为治本之法。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的止血理论有“红见黑则止”之说,所以止血药中有相当部分的制炭之品。近代的研究亦认为大多数止血药制炭后确有增强止血的作用。如蒲黄、茜草、藕节、山栀、大黄等。所以用炭类药止血也为大多医家所推崇。但因咯血原因不同,还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相应止血作用的炭药,使之发挥出较佳的止血效果[3]。此外,对于反复少量咯血不愈的患者,在止血药中宜加入几味祛瘀之品,如桃仁、丹皮、川芎、赤芍等,这不仅是因为支扩病程中存在着“瘀”的病理,而且还有止血不留瘀的作用。止血、行血相辅相成[4],是中医止血的独到之处。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对于反复支扩咯血的患者,必须强调缓解期的持续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不同治法。若气阴已虚而痰热未彻的采取益气养阴、清热化痰,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病程较长发展到由肺及脾及肾,或阴损及阳,阴阳失调,体虚神衰时则应补脾益肺、调和阴阳,旺盛生化之源,从而增强免疫,减少发病或有效控制病情。这又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所在。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梁炜(1943-),女,江苏南京人,回族,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翁志伟.支气管扩张咯血治疗标本兼顾[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10:20.

    [2]万毅刚.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概况[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6): 381-2.

    [3]江桕清.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70-1.

    [4]夏以琳.邹长荣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7,38(1):15.

    [收稿日期]1999-12-20,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