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铁道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5280
筋膜下脱袖式子宫全切术3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铁道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高素云 于秀琴

    单位:(太原铁路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关键词:筋膜下;子宫全切术;优点

    铁道医学000338 [中图分类号]R71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912(2000)03-0202-01

    1998年12月~1999年10月,我院对有子宫切除指征的病人选择采用筋膜下脱袖式全子宫切除术32例,并取同期行传统子宫切除术36例作为对照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筋膜下组年龄32~64岁,平均40.5岁。其中子宫肌腺症1例,附件肿物3例, 子宫脱垂1例, 余均为子宫肌瘤。32例中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 高血压2例,不同程度贫血4例。对照组年龄、病种、盆腔粘连程度与筋膜下组相似, 均无严重并发症, 二者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与麻醉同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消毒铺巾, 开腹探查, 处理子宫圆韧带及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与卵巢固有韧带);剪开剥离膀胱反折腹膜, 下推膀胱。子宫颈峡部水平钳夹、切断,缝扎子宫血管, 缝扎线勿穿透宫颈筋膜层。尽量向上牵引子宫,并用手术刀在子宫血管结扎线水平稍上方处, 环形切断宫颈筋膜(自宫颈前后方开始均可),深度3~4mm, 然后锐性、钝性向下剥离,同时仍然向上牵拉宫体, 使宫颈上升,阴道穹窿部随之暴露,而筋膜似脱袖一样,并携子宫主韧带、骶韧带下移,不需单独处理。继续向上牵拉子宫, 沿阴道穹窿环形切除子宫, 阴道残端与宫颈筋膜同时用0号薇乔线连续锁扣作侧侧缝合,再用4号线连续缝合关闭盆腔腹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游离子宫所用时间、手术总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比较 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组别

    子宫游离时间/min

    手术总时间/min

    出血量/ml

    筋膜下组

    49.84±17.98

    108.75±22.93

    173.68±70.67

    对照组

    73.47±18.39

    145.97±26.59

, http://www.100md.com     302.5±88.27

    P

    <0.01

    <0.01

    <0.01

    2.2 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2。术后发热是指术后24h~7d内不连续的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术后症状主要是指在住院期间出现下腹坠痛、腹胀、阴道点状出血。表2 术后情况比较 组别

    发热/

    例

    肠排气时间/

    h

    腹痛/
, 百拇医药
    例

    阴道出血/

    例

    术后住院时间/

    d

    筋膜下组

    (n=32)

    2(6.25)

    39.16±10.86*

    2

    8

    9.38±1.90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n=36)

    4(11.11)

    50.50±9.61

    8

    7

    12.42±1.48

    注:括号内为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 论

    3.1 宫颈筋膜切口深度的选择 筋膜下脱袖式子宫全切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宫颈筋膜切口的深度,切浅了成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切深了超过筋膜层,会造成出血多且不易“脱袖”。从组织学方面看,子宫肌层从内向外分四层,分别为粘膜下层、血管层、血管上层、浆膜下层,其中血管上层肌与浆膜下层肌从子宫体部发起经子宫颈部延伸形成子宫颈筋膜,该筋膜厚约4mm,深达子宫血管层表面,避开了从浆膜下层肌穿过的主韧带及血管,此时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已随宫颈筋膜剥脱下移,故不需处理3点、9点处的血管。

    3.2 本术式优点 (1)因减少了子宫主、骶韧带的处理,故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方法简单、出血少、术后排气早,便于患者康复。(2)本术式一切操作在筋膜下进行,不会损伤膀胱、输尿管、肠管,特别适合有盆腔慢性炎症的病例。(3)因保留了骶、主韧带及宫旁组织,不影响盆底支持力,可防止术后阴道松弛及脱垂。(4)本术式不处理筋膜内走行的3点、9点血管,术后不存在潜在出血的隐患。

    [收稿日期]1999-12-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