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4例
作者:郭丰霞 冯力宏 宋宏伟
单位:郭丰霞(解放军224医院);冯力宏(解放军224医院);宋宏伟(佳木斯市电信局卫生所)
关键词:淋巴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3151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主要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细胞增生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结以外的病变表现为肉芽肿,有大量淋巴结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软组织原发肿块,也有多发。好发部位为腮腺区、眶部、颧颊部、颌下、颜下等区。该病临床上不多见,我院从1989年至今共治疗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为30岁。临床病程最长者二年,最短者一年。本组病例均发生于腮腺嚼肌区。该病易复发,症状时大时小。肿块无疼痛及压痛,周界不清楚、质软,但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初期为软橡皮样,日久逐渐硬韧,当肿块缓解时再度变软。肿块区皮肤搔瘙,一般轻微,可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加重,并可见皮肤粗厚及色素沉着,有区域性及广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多达50%~70%。该病对放射治疗敏感,每野总量约1000~2000Rad即可治愈。部分复发病例可以再照射。多发性患者则以化疗及肾上皮质激素治疗为主,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
(1999-12-04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郭丰霞(解放军224医院);冯力宏(解放军224医院);宋宏伟(佳木斯市电信局卫生所)
关键词:淋巴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3151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主要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细胞增生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结以外的病变表现为肉芽肿,有大量淋巴结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软组织原发肿块,也有多发。好发部位为腮腺区、眶部、颧颊部、颌下、颜下等区。该病临床上不多见,我院从1989年至今共治疗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为30岁。临床病程最长者二年,最短者一年。本组病例均发生于腮腺嚼肌区。该病易复发,症状时大时小。肿块无疼痛及压痛,周界不清楚、质软,但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初期为软橡皮样,日久逐渐硬韧,当肿块缓解时再度变软。肿块区皮肤搔瘙,一般轻微,可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加重,并可见皮肤粗厚及色素沉着,有区域性及广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多达50%~70%。该病对放射治疗敏感,每野总量约1000~2000Rad即可治愈。部分复发病例可以再照射。多发性患者则以化疗及肾上皮质激素治疗为主,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
(1999-12-04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