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杏茹 石海霞
单位:杨杏茹(宁夏自治区结核病防治所,宁夏 银川 750021);石海霞(宁夏自治区结核病防治所,宁夏 银川 750021)
关键词:痛经;针灸中药疗法
宁夏医学杂志000333 【摘要】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痛经43例,并与西药组4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认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痛经临床近远期随访疗效满意,且不易复发。两组比较痊愈率有显著意义(P<0.05)。
【中图分类号】 R711.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1-5949(2000)03-0184-02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83例痛经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年龄20岁以下25例;20岁以上18例。未婚37例;已婚6例;病程3月~4年余。对照组40例,年龄20岁以下30例;20岁以上10例;未婚26例;已婚14例;病程3月~5年余。
1.2 诊断标准及程度分类
1.2.1 诊断标准:发生在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小腹疼痛为主,连续在三个月经周期以上,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
1.2.2 程度分类:轻度:疼痛尚可忍受,可坚持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度:疼痛难忍,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需休息和服止痛药。重度:除上面外,全身症状重,常伴面青汗出,肢冷、昏厥,必须用止痛药。
1.3 辨证分型
1.3.1 寒湿凝滞型:经期或经前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行不畅,色紫黑有块,苔白腻,脉弦紧。
, 百拇医药
1.3.2 阳虚内寒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经色暗淡,经量少,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
1.3.3 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伴胸胁乳房作胀,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主穴中极、关元、合谷、三阴交。配穴次骨寥、地机、足三里、太冲、内关。先针主穴,每5分钟行针一次,关元、中极用平补平泻法,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恶心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太冲。同时加烤红外线,小腹部照射30分钟,留针40分钟。疼痛剧烈或针主穴后疼痛减轻不明显者,加地机、次骨寥,同时用火柴棒按压耳穴神门、子宫、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5~10分钟即可缓解疼痛,每2天1次,3次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
1.4.2 方药:以少腹逐瘀汤为主加减治疗。血寒甚者,加附片、吴萸、乌药、红花等;兼阳虚气虚者,加附片、黄芪、艾叶等;气滞甚者,加香附、枳壳、槟榔、木香、金铃子等。于经前3天或经期服用,每天一剂,连服三天。一般治疗1~3个月经周期。
, 百拇医药
1.4.3 对照组:40例患者均用去痛片、阿托品片、甲芬那酸片等口服止痛与解痉药。调节内分泌药用乙烯雌酚、黄体酮针剂等。一般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①痊愈:经过治疗腹痛及全身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腹痛及全身症状明显减轻,不用服止痛药,可以坚持正常工作和学习。③好转:腹痛及全身症状较前好转,但对工作、学习有轻度影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两组病例经1~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结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例(%)
, 百拇医药
显效
例(%)
好转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43
31(72.09)
10(23.25)
2(4.65)
, http://www.100md.com
0
100
对照组
40
10(25.00)
14(35.00)
10(25.00)
6(15.00)
85
从上表可知,治疗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χ2=6.46,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典型病例
, http://www.100md.com
患者,女,20岁,1996年6月12日前来就诊。痛经数年,数月前因经期涉水感寒,遂发痛经。观患者面色青灰,痛苦面容,神疲乏力,冷汗不断。述每值经期疼痛难忍,在床上翻滚哭叫,小腹疼痛拒按,经行不畅,色紫黑有块,畏寒肢冷,脉弦紧,舌淡苔白腻。此系阴寒内盛,寒湿凝滞,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当即令患者平卧于床,针刺关元、中极、合谷、三阴交,加烤红外线30分钟。同时用火柴棒压迫神门、子宫、交感等耳穴。当即患者感觉疼痛减轻,10分钟后疼痛消失。40分钟后起针,状如常人。为巩固疗效,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柴胡6g,香附15g,赤白芍各15g,当归10g,川芎15g,红花15g,附片10g,吴萸6g,生姜6g,甘草5g。三付水煎服,随访至今未发。
4 讨论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工作及生活。主要发病有情感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原发性痛经,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在这个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1]。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目前普遍认为,子宫肌活动增强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经前子宫内膜前列腺素F2a值的增高是痛经发生的原因之一[2]。临床上用西药暂时止痛和激素治疗,远期疗效差,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我们在临床上采用针刺疗法,经过1~3个月经周期的针刺,再配合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3~6剂即可治愈或显效。关元、中极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以通调冲任血脉;地机为脾经郄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次骨寥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有效穴[3]。三穴合用,有通经止痛功效。补合谷,泻三阴交,理气行血,活血化瘀。一般单用主穴针刺即可立竿见影止痛。对剧痛难难忍者加配穴和耳穴,效果更佳。另外针刺痛经留针时间要长,40分钟及1个小时。长时间留针有加强止痛的效果。“痛者留之、“寒者温之”,血得热则行,所以加烤红外线可加强止痛的作用。中药有活血祛瘀,除寒通经的作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痛经,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近远期疗效都很好,无毒副作用,有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治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责编:马兴忠
参考文献
[1]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3
[2] 王希浩,等.养血和血法治疗痛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88,29(5):42
[3] 邱茂良,等.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8
(收稿;1999—08—16 修回:1999—11—16), 百拇医药
单位:杨杏茹(宁夏自治区结核病防治所,宁夏 银川 750021);石海霞(宁夏自治区结核病防治所,宁夏 银川 750021)
关键词:痛经;针灸中药疗法
宁夏医学杂志000333 【摘要】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痛经43例,并与西药组4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认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痛经临床近远期随访疗效满意,且不易复发。两组比较痊愈率有显著意义(P<0.05)。
【中图分类号】 R711.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1-5949(2000)03-0184-02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83例痛经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年龄20岁以下25例;20岁以上18例。未婚37例;已婚6例;病程3月~4年余。对照组40例,年龄20岁以下30例;20岁以上10例;未婚26例;已婚14例;病程3月~5年余。
1.2 诊断标准及程度分类
1.2.1 诊断标准:发生在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小腹疼痛为主,连续在三个月经周期以上,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
1.2.2 程度分类:轻度:疼痛尚可忍受,可坚持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度:疼痛难忍,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需休息和服止痛药。重度:除上面外,全身症状重,常伴面青汗出,肢冷、昏厥,必须用止痛药。
1.3 辨证分型
1.3.1 寒湿凝滞型:经期或经前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行不畅,色紫黑有块,苔白腻,脉弦紧。
, 百拇医药
1.3.2 阳虚内寒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经色暗淡,经量少,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
1.3.3 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伴胸胁乳房作胀,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主穴中极、关元、合谷、三阴交。配穴次骨寥、地机、足三里、太冲、内关。先针主穴,每5分钟行针一次,关元、中极用平补平泻法,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恶心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太冲。同时加烤红外线,小腹部照射30分钟,留针40分钟。疼痛剧烈或针主穴后疼痛减轻不明显者,加地机、次骨寥,同时用火柴棒按压耳穴神门、子宫、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5~10分钟即可缓解疼痛,每2天1次,3次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
1.4.2 方药:以少腹逐瘀汤为主加减治疗。血寒甚者,加附片、吴萸、乌药、红花等;兼阳虚气虚者,加附片、黄芪、艾叶等;气滞甚者,加香附、枳壳、槟榔、木香、金铃子等。于经前3天或经期服用,每天一剂,连服三天。一般治疗1~3个月经周期。
, 百拇医药
1.4.3 对照组:40例患者均用去痛片、阿托品片、甲芬那酸片等口服止痛与解痉药。调节内分泌药用乙烯雌酚、黄体酮针剂等。一般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①痊愈:经过治疗腹痛及全身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腹痛及全身症状明显减轻,不用服止痛药,可以坚持正常工作和学习。③好转:腹痛及全身症状较前好转,但对工作、学习有轻度影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两组病例经1~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结果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例(%)
, 百拇医药
显效
例(%)
好转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43
31(72.09)
10(23.25)
2(4.65)
, http://www.100md.com
0
100
对照组
40
10(25.00)
14(35.00)
10(25.00)
6(15.00)
85
从上表可知,治疗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χ2=6.46,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典型病例
, http://www.100md.com
患者,女,20岁,1996年6月12日前来就诊。痛经数年,数月前因经期涉水感寒,遂发痛经。观患者面色青灰,痛苦面容,神疲乏力,冷汗不断。述每值经期疼痛难忍,在床上翻滚哭叫,小腹疼痛拒按,经行不畅,色紫黑有块,畏寒肢冷,脉弦紧,舌淡苔白腻。此系阴寒内盛,寒湿凝滞,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当即令患者平卧于床,针刺关元、中极、合谷、三阴交,加烤红外线30分钟。同时用火柴棒压迫神门、子宫、交感等耳穴。当即患者感觉疼痛减轻,10分钟后疼痛消失。40分钟后起针,状如常人。为巩固疗效,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柴胡6g,香附15g,赤白芍各15g,当归10g,川芎15g,红花15g,附片10g,吴萸6g,生姜6g,甘草5g。三付水煎服,随访至今未发。
4 讨论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工作及生活。主要发病有情感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原发性痛经,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在这个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1]。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目前普遍认为,子宫肌活动增强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经前子宫内膜前列腺素F2a值的增高是痛经发生的原因之一[2]。临床上用西药暂时止痛和激素治疗,远期疗效差,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我们在临床上采用针刺疗法,经过1~3个月经周期的针刺,再配合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3~6剂即可治愈或显效。关元、中极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以通调冲任血脉;地机为脾经郄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次骨寥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有效穴[3]。三穴合用,有通经止痛功效。补合谷,泻三阴交,理气行血,活血化瘀。一般单用主穴针刺即可立竿见影止痛。对剧痛难难忍者加配穴和耳穴,效果更佳。另外针刺痛经留针时间要长,40分钟及1个小时。长时间留针有加强止痛的效果。“痛者留之、“寒者温之”,血得热则行,所以加烤红外线可加强止痛的作用。中药有活血祛瘀,除寒通经的作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痛经,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近远期疗效都很好,无毒副作用,有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治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责编:马兴忠
参考文献
[1]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3
[2] 王希浩,等.养血和血法治疗痛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88,29(5):42
[3] 邱茂良,等.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8
(收稿;1999—08—16 修回:1999—11—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