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专科辨证体系的研究
作者:彭清华 朱文锋
单位:彭清华(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沙 410007);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专科辨证;眼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000319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4379(2000)03-0172-03
本研究分析了眼科辨证的特点,论述建立眼科专科辨证体系的必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以下简称《术语》)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使眼科专辨证体系基本完成,并对眼科辨证中证名的应用进行了规定。
1 建立眼科专科辨证体系的必要性
中医学尽管以往对眼科疾病的病名诊断较为具体,但对辨证则显得不足,缺乏特征性。如现有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等,主要都是适应于内、妇、儿科,特别是适合于内科疾病的辨证,对于眼科疾病的特异性反映不够。因此,要提高中医临床对眼科疾病的防治水平,有必要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反映具有眼科特色的辨证论治基本规律,建立正确的眼科临床辨证基本模式。
, 百拇医药
辨证主要是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与病因病性。在辨病因病性方面,主要是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痰饮水湿、气滞血瘀等,临床各科都辨这些内容,科别之间一般没有项目上的区别,只是侧重面有所不同。尽管在《中医眼科学》教材中,认为眼科常用的辨证方法,除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之外,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有辨外障与内障、辨红肿、辨眵泪、辨翳与膜、辨视觉等,但这些内容实际上主要是分析症状的辨证意义,它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不属同一类概念。
以往的眼科辨证诊断都是共用大内科的证名,难以反映眼科证候的特殊性,且大内科证名所提示的常见症状,在眼科则不一定能见到,从而造成眼科证名诊断的困难,或证名使用欠准确,更乏眼科特征性。如风热之邪上犯于目,出现发热恶风,目赤疼痛,眵多,羞明流泪,脉
浮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以往常统称为风热犯表证。但风热犯表证是泛指风热之邪侵袭卫表,一般只列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微渴,苔薄黄,脉浮数等症状,而本证则以胞睑红肿,目赤,眵多,畏光流泪等为特征性表现,故风热表证难以反映其特征性,而“风热〔火〕犯〔攻〕目证”则更能体现辨证的针对性与准确性。又如痰湿阻于胞睑脉络,以胞睑有肿块,不红不痛,皮肤推之能移,或觉眼睑重垂不适等为常见症的证候,以往常统称为痰湿阻滞〔结聚〕证。但痰湿阻滞〔结聚〕证系泛指痰湿内蕴所见体胖身重、胸闷吐痰等为一般症的证候,其所指范围广泛。若改为肉轮痰湿证,则为专指痰湿结聚于胞睑,虽可或有痰湿内蕴的一般证候,但以胞睑生肿块、眼睑重坠等为特征性表现,因而证名提示更为准确。
, 百拇医药
2 《术语》对眼科专科辨证的贡献
《术语》共列有眼科证候35证。其所列证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 初步建立起了眼科专科辨证的模式 在辨证形式上,冲破了大内科辨证体系的格局,在中医传统五轮学说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眼科“五轮辨证”体系。如在《术语》中,对证候按气轮、肉轮、风轮、水轮、血轮进行归类,而每类中又包括若干子证名,如风轮风热证、风轮湿热证、风轮热毒证、风轮阴虚证等,使病变的位置更为明确,不仅指明了病位在目,而且可避免与脏腑病证的混淆。
2.2 辨证要素具有眼科专科的特点 《术语》对眼科疾病的证名作了大胆、系统而规范性的改进,建立了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证名体系。由于其以五轮学说为基础,直接以五轮定病位,故病位体现了眼科的特征性,克服了以往证名往往只提示所属脏腑经络等较笼统概念的局限,因而其病位更为准确、具体。如风热犯目证、外伤目络证、肉轮痰湿证、肉轮气虚证等,表达了病在于目或肉轮等病位,而由于风热、外伤、痰湿、气虚等病因病性不同,故证名不同。如果按以往的习惯术语来表达,则为风热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便不能反映眼科病位的特点。
, 百拇医药
其病性虽仍为湿热、风、痰、瘀、阴虚、气虚等,但所列证候则更具眼科局部的特征性,如目赤痒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珠胀痛、视觉异常、视野缩小、白睛混赤、黑睛生翳、黄液上冲、瞳神散大、眼底色晦暗、视乳头充血水肿或淡白、眼底瘀血征等等。从
而克服了以往脏腑、经络辨证中一般只提湿热、瘀痰、阴阳、气血等的常见表现,而缺少眼科专科特征症状的不足,避免了当全身症状不明显而眼部表现突出时,难以准确辨证,或证名中病性概念与实际临床表现欠符合的弊端。
3 对《术语》眼科证候的补充修改
《术语》为首次正式提出具有专科特色辨证的眼科证候,难以十分完备,本研究作了以下几方面补充修改:
3.1 增补眼科证名 《术语》所列眼科专用证名只有35个,难以满足临床实际需要。本研究增加了:风寒犯〔入〕目证,气轮阴血亏虚证,血轮气血两虚证,血轮阴虚证,肉轮风痰阻络证,风轮风寒证,风轮实火证,风轮痰热蕴结证,风轮血热瘀结证,风轮阴虚津伤证,水轮风热证,水轮虚火证,水轮湿热证,水轮风火证,水轮气不摄血证,水轮郁火证,水轮阳虚络痹证,水轮气虚络痹证,计18个证。
, 百拇医药
增补修改后的眼科常见专科证名有:风热〔火〕犯〔攻〕目证,风寒犯〔入〕目证,风湿凌目证,外伤目络证,虫积化疳证;气轮风热证(同义词:风热外袭白睛证),气轮湿热证(同义词:湿热郁结白睛证),气轮血瘀证,气轮热毒证,气轮阴虚证,气轮阴血亏虚证;血轮实热证,血轮虚热证,血轮阴虚证,血轮气血两虚证;肉轮瘀热证,肉轮风热证(同义词:胞睑风热外袭证),肉轮热毒证,肉轮湿热证(同义词:胞睑湿热侵淫证)肉轮痰湿证,肉轮风痰阻络证,肉轮气虚证,肉轮血虚证:风轮风热证,风轮风寒证,风轮湿热证,风轮实火证,风轮热毒证,风轮痰热蕴结证,风轮血热瘀结证,风轮阴虚津伤证,风轮阴虚邪恋证;水轮风热证,水轮风火证,水轮实火〔热〕证,水轮郁火证,水轮湿热证,水轮痰火证,水轮痰湿证,水轮水湿停聚证,水轮阴亏证,水轮虚火证,水轮气虚证,水轮气不摄血证,水轮气虚血亏证,水轮气虚血瘀证,水轮气滞血瘀证,水轮痰瘀互结证,水轮火邪伤络证,水轮血脉痹阻证,水轮阳虚络痹证,水轮气虚络痹证,水轮精亏络痹证。计53个证名。
3.2 对《术语》证候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 百拇医药
3.2.1 “肉轮血瘀证”的定义是“外伤胞睑,或邪热阻络,胞睑气血瘀滞,以胞睑肿胀青紫,睑硬疼痛,或胞睑内面赤脉紫胀,椒粒增生,或生红肉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据此改为“肉轮瘀热证”,若仅有因外伤胞睑所致的胞睑肿胀青紫,则为“肉轮血瘀证”。
3.2.2 眼科临床及教材中通常所说的“风轮阴虚证”,当为“风轮阴虚津伤证”。而《术语》
中“风轮阴虚证”所描述的症状,实为“风轮阴虚邪恋证”的临床表现。
3.2.3 “水轮实火〔热〕证”所列证候“眼前有似云雾飘动,日渐加重,影响视力”不妥,已改为“视力急剧下降,甚或失明”。
3.2.4 “水轮络痹精亏证”应改为“水轮精亏络痹证”,其病机及症状描述亦改为“精血亏虚,不能升运于目,目中脉络痹阻,以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底色晦暗,脉络细窄”,如此则与临床相符。
, 百拇医药
3.2.5 “血轮实热证”中“内眦部红肿疼痛”,宜改为“眦部红赤”,即两眦部皆可出现红赤。若限指“内眦部红肿疼痛”,常见于漏睛疮,其辨证当为“血轮热毒证”。
3.2.6 “肉轮血虚证”的概念不完整,宜包括血虚生风的病机和症状,如胞睑振跳等。
3.2.7 “风轮湿热证”之脉象,脉弦数改为脉濡数。
3.2.8 “风轮热毒证”的症状,宜增加“翳色带黄绿”,其脉弦数宜改为脉数有力。
3.2.9 “水轮气虚血瘀证”的症状,“视物模糊、视物变形”不妥,宜改为“视力急剧下降”。
3.3 增补证的鉴别 《术语》作为国家标准,言简意赅,对文字的简洁、语言的严谨有较高要求。为帮助学习眼科专科辨证,特增加证的鉴别,以利加深理解、准确掌握及熟练运用。如“肉轮血虚证”与“血虚生风证”的鉴别:后者指血虚失养,虚风内动的证候,除面白、唇淡、脉细等症以外,以肢体抽搐、蠕动、震颤等为特征性表现。前者除有血虚的一般证候外,以胞睑干燥、皲裂、脱屑、瘙痒,或眼睑时时振跳等为特征性表现。又如“风轮热毒证”与“风轮实火证”的比较:虽均有黑睛生翳,黄液上冲,白睛混赤,眼睑难睁,羞明,热泪如汤等表现,但风轮热毒证更表现出黑睛溃陷,色带黄绿,头目剧痛等症,故病情更为严重,系热毒为犯。
, 百拇医药
4 眼科证名的使用
4.1 由于眼科辨证体系所列证候对眼科疾病的辨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因此,眼科疾病一般应按眼科专科辨证体系进行辨证。眼科医生应大力推广使用眼科专科辨证体系,认识和熟悉眼科专科辨证的内容,才能尽可能减少习惯性证名、自创性证名的使用,从而使辨证诊断规范,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完善眼科学术。
4.2 对虽为眼科疾病,但脏腑等全身证候明显者,由于其病机多是脏腑的虚损等影响及眼,眼部症状只是全身病变的部分表现,故一般仍宜采用原有辨证方法,使用脏腑辨证等证名,或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本研究对部分证候的鉴别作了分析,可从中了解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4.3 证名术语可以组合兼用。本研究所列证候,仍只是常见者,基本未列复合证,而临床的病情是极其灵活复杂的,故现有证名仍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所以要根据实际病情进行灵活而准确的辨证,不能受现有证名的局限。如气轮血瘀证、气轮热毒证,可组合成气轮热毒血瘀证,肉轮血虚与肉轮气虚的证候共存时,可称为肉轮气血两虚证。又如既有乏力、食少、面白、舌淡、脉弱等脾气虚的一般证候,又有视瞻昏渺、视物易色、视物不能持久等眼部症状,则可辨证为脾虚水轮失养证。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972105)
收稿日期:2000-01-21, http://www.100md.com
单位:彭清华(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沙 410007);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专科辨证;眼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000319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4379(2000)03-0172-03
本研究分析了眼科辨证的特点,论述建立眼科专科辨证体系的必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以下简称《术语》)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使眼科专辨证体系基本完成,并对眼科辨证中证名的应用进行了规定。
1 建立眼科专科辨证体系的必要性
中医学尽管以往对眼科疾病的病名诊断较为具体,但对辨证则显得不足,缺乏特征性。如现有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等,主要都是适应于内、妇、儿科,特别是适合于内科疾病的辨证,对于眼科疾病的特异性反映不够。因此,要提高中医临床对眼科疾病的防治水平,有必要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反映具有眼科特色的辨证论治基本规律,建立正确的眼科临床辨证基本模式。
, 百拇医药
辨证主要是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与病因病性。在辨病因病性方面,主要是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痰饮水湿、气滞血瘀等,临床各科都辨这些内容,科别之间一般没有项目上的区别,只是侧重面有所不同。尽管在《中医眼科学》教材中,认为眼科常用的辨证方法,除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之外,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有辨外障与内障、辨红肿、辨眵泪、辨翳与膜、辨视觉等,但这些内容实际上主要是分析症状的辨证意义,它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不属同一类概念。
以往的眼科辨证诊断都是共用大内科的证名,难以反映眼科证候的特殊性,且大内科证名所提示的常见症状,在眼科则不一定能见到,从而造成眼科证名诊断的困难,或证名使用欠准确,更乏眼科特征性。如风热之邪上犯于目,出现发热恶风,目赤疼痛,眵多,羞明流泪,脉
浮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以往常统称为风热犯表证。但风热犯表证是泛指风热之邪侵袭卫表,一般只列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微渴,苔薄黄,脉浮数等症状,而本证则以胞睑红肿,目赤,眵多,畏光流泪等为特征性表现,故风热表证难以反映其特征性,而“风热〔火〕犯〔攻〕目证”则更能体现辨证的针对性与准确性。又如痰湿阻于胞睑脉络,以胞睑有肿块,不红不痛,皮肤推之能移,或觉眼睑重垂不适等为常见症的证候,以往常统称为痰湿阻滞〔结聚〕证。但痰湿阻滞〔结聚〕证系泛指痰湿内蕴所见体胖身重、胸闷吐痰等为一般症的证候,其所指范围广泛。若改为肉轮痰湿证,则为专指痰湿结聚于胞睑,虽可或有痰湿内蕴的一般证候,但以胞睑生肿块、眼睑重坠等为特征性表现,因而证名提示更为准确。
, 百拇医药
2 《术语》对眼科专科辨证的贡献
《术语》共列有眼科证候35证。其所列证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 初步建立起了眼科专科辨证的模式 在辨证形式上,冲破了大内科辨证体系的格局,在中医传统五轮学说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眼科“五轮辨证”体系。如在《术语》中,对证候按气轮、肉轮、风轮、水轮、血轮进行归类,而每类中又包括若干子证名,如风轮风热证、风轮湿热证、风轮热毒证、风轮阴虚证等,使病变的位置更为明确,不仅指明了病位在目,而且可避免与脏腑病证的混淆。
2.2 辨证要素具有眼科专科的特点 《术语》对眼科疾病的证名作了大胆、系统而规范性的改进,建立了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证名体系。由于其以五轮学说为基础,直接以五轮定病位,故病位体现了眼科的特征性,克服了以往证名往往只提示所属脏腑经络等较笼统概念的局限,因而其病位更为准确、具体。如风热犯目证、外伤目络证、肉轮痰湿证、肉轮气虚证等,表达了病在于目或肉轮等病位,而由于风热、外伤、痰湿、气虚等病因病性不同,故证名不同。如果按以往的习惯术语来表达,则为风热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便不能反映眼科病位的特点。
, 百拇医药
其病性虽仍为湿热、风、痰、瘀、阴虚、气虚等,但所列证候则更具眼科局部的特征性,如目赤痒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珠胀痛、视觉异常、视野缩小、白睛混赤、黑睛生翳、黄液上冲、瞳神散大、眼底色晦暗、视乳头充血水肿或淡白、眼底瘀血征等等。从
而克服了以往脏腑、经络辨证中一般只提湿热、瘀痰、阴阳、气血等的常见表现,而缺少眼科专科特征症状的不足,避免了当全身症状不明显而眼部表现突出时,难以准确辨证,或证名中病性概念与实际临床表现欠符合的弊端。
3 对《术语》眼科证候的补充修改
《术语》为首次正式提出具有专科特色辨证的眼科证候,难以十分完备,本研究作了以下几方面补充修改:
3.1 增补眼科证名 《术语》所列眼科专用证名只有35个,难以满足临床实际需要。本研究增加了:风寒犯〔入〕目证,气轮阴血亏虚证,血轮气血两虚证,血轮阴虚证,肉轮风痰阻络证,风轮风寒证,风轮实火证,风轮痰热蕴结证,风轮血热瘀结证,风轮阴虚津伤证,水轮风热证,水轮虚火证,水轮湿热证,水轮风火证,水轮气不摄血证,水轮郁火证,水轮阳虚络痹证,水轮气虚络痹证,计18个证。
, 百拇医药
增补修改后的眼科常见专科证名有:风热〔火〕犯〔攻〕目证,风寒犯〔入〕目证,风湿凌目证,外伤目络证,虫积化疳证;气轮风热证(同义词:风热外袭白睛证),气轮湿热证(同义词:湿热郁结白睛证),气轮血瘀证,气轮热毒证,气轮阴虚证,气轮阴血亏虚证;血轮实热证,血轮虚热证,血轮阴虚证,血轮气血两虚证;肉轮瘀热证,肉轮风热证(同义词:胞睑风热外袭证),肉轮热毒证,肉轮湿热证(同义词:胞睑湿热侵淫证)肉轮痰湿证,肉轮风痰阻络证,肉轮气虚证,肉轮血虚证:风轮风热证,风轮风寒证,风轮湿热证,风轮实火证,风轮热毒证,风轮痰热蕴结证,风轮血热瘀结证,风轮阴虚津伤证,风轮阴虚邪恋证;水轮风热证,水轮风火证,水轮实火〔热〕证,水轮郁火证,水轮湿热证,水轮痰火证,水轮痰湿证,水轮水湿停聚证,水轮阴亏证,水轮虚火证,水轮气虚证,水轮气不摄血证,水轮气虚血亏证,水轮气虚血瘀证,水轮气滞血瘀证,水轮痰瘀互结证,水轮火邪伤络证,水轮血脉痹阻证,水轮阳虚络痹证,水轮气虚络痹证,水轮精亏络痹证。计53个证名。
3.2 对《术语》证候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 百拇医药
3.2.1 “肉轮血瘀证”的定义是“外伤胞睑,或邪热阻络,胞睑气血瘀滞,以胞睑肿胀青紫,睑硬疼痛,或胞睑内面赤脉紫胀,椒粒增生,或生红肉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据此改为“肉轮瘀热证”,若仅有因外伤胞睑所致的胞睑肿胀青紫,则为“肉轮血瘀证”。
3.2.2 眼科临床及教材中通常所说的“风轮阴虚证”,当为“风轮阴虚津伤证”。而《术语》
中“风轮阴虚证”所描述的症状,实为“风轮阴虚邪恋证”的临床表现。
3.2.3 “水轮实火〔热〕证”所列证候“眼前有似云雾飘动,日渐加重,影响视力”不妥,已改为“视力急剧下降,甚或失明”。
3.2.4 “水轮络痹精亏证”应改为“水轮精亏络痹证”,其病机及症状描述亦改为“精血亏虚,不能升运于目,目中脉络痹阻,以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底色晦暗,脉络细窄”,如此则与临床相符。
, 百拇医药
3.2.5 “血轮实热证”中“内眦部红肿疼痛”,宜改为“眦部红赤”,即两眦部皆可出现红赤。若限指“内眦部红肿疼痛”,常见于漏睛疮,其辨证当为“血轮热毒证”。
3.2.6 “肉轮血虚证”的概念不完整,宜包括血虚生风的病机和症状,如胞睑振跳等。
3.2.7 “风轮湿热证”之脉象,脉弦数改为脉濡数。
3.2.8 “风轮热毒证”的症状,宜增加“翳色带黄绿”,其脉弦数宜改为脉数有力。
3.2.9 “水轮气虚血瘀证”的症状,“视物模糊、视物变形”不妥,宜改为“视力急剧下降”。
3.3 增补证的鉴别 《术语》作为国家标准,言简意赅,对文字的简洁、语言的严谨有较高要求。为帮助学习眼科专科辨证,特增加证的鉴别,以利加深理解、准确掌握及熟练运用。如“肉轮血虚证”与“血虚生风证”的鉴别:后者指血虚失养,虚风内动的证候,除面白、唇淡、脉细等症以外,以肢体抽搐、蠕动、震颤等为特征性表现。前者除有血虚的一般证候外,以胞睑干燥、皲裂、脱屑、瘙痒,或眼睑时时振跳等为特征性表现。又如“风轮热毒证”与“风轮实火证”的比较:虽均有黑睛生翳,黄液上冲,白睛混赤,眼睑难睁,羞明,热泪如汤等表现,但风轮热毒证更表现出黑睛溃陷,色带黄绿,头目剧痛等症,故病情更为严重,系热毒为犯。
, 百拇医药
4 眼科证名的使用
4.1 由于眼科辨证体系所列证候对眼科疾病的辨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因此,眼科疾病一般应按眼科专科辨证体系进行辨证。眼科医生应大力推广使用眼科专科辨证体系,认识和熟悉眼科专科辨证的内容,才能尽可能减少习惯性证名、自创性证名的使用,从而使辨证诊断规范,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完善眼科学术。
4.2 对虽为眼科疾病,但脏腑等全身证候明显者,由于其病机多是脏腑的虚损等影响及眼,眼部症状只是全身病变的部分表现,故一般仍宜采用原有辨证方法,使用脏腑辨证等证名,或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本研究对部分证候的鉴别作了分析,可从中了解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4.3 证名术语可以组合兼用。本研究所列证候,仍只是常见者,基本未列复合证,而临床的病情是极其灵活复杂的,故现有证名仍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所以要根据实际病情进行灵活而准确的辨证,不能受现有证名的局限。如气轮血瘀证、气轮热毒证,可组合成气轮热毒血瘀证,肉轮血虚与肉轮气虚的证候共存时,可称为肉轮气血两虚证。又如既有乏力、食少、面白、舌淡、脉弱等脾气虚的一般证候,又有视瞻昏渺、视物易色、视物不能持久等眼部症状,则可辨证为脾虚水轮失养证。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972105)
收稿日期:2000-01-2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