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2123
《医古文》第6版教材中注释问题探讨
http://www.100md.com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英强 李继明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古籍文献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5

    关键词:教材;《医古文》;注释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000326 摘 要: 例举了《医古文》第6版教材中注释有疑义之处,共列14条。分别从医理、文义、语法、句意等不同方面进行探讨,所列引证,言之有据,提出了应当怎样注释的看法,对于该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 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68(2000)03-0049-02

    《医古文》第6版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紧密围绕培养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注意选文内容与医药相关,文理丰富,医理明易,并适当增加其难度和长度,且在每篇课文之后,安排了阅读实践。这无疑对学生在中学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以及为今后钻研古典医籍打下良好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们在阅读和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认为其中有些地方,特别是课文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故在此提出讨论,希望能对该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因水平所限,难免有失偏颇,愿疑义相与析。
, http://www.100md.com
    1 医理未当之例

    《丹溪翁传》:“东南之人,阴火易于升。”注:阴火:指心火。

    按:此处“阴火”,当释为相火。释阴火为心火,盖本于《简明中医辞典》,其引《东垣十书》“心火者,阴火也”为据[1]。但李东垣所说的阴火其义甚广,泛指能够阻碍脾胃阳气升发的火热,并不仅指心火而言。其《脾胃论》中尚有“肾为阴火”[2]的说法。朱丹溪所说的阴火,当指相火。其《格致余论.相火论》说:“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天火也。”“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3]所以,“阴火易于升”,乃是指相火易动的现象。李时珍《本草纲目.火部》亦说:“人之阴火有二,命门相火也,三昧真火也。”[4]
, 百拇医药
    2 文义未当之例

    2.2 例1

    《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季子游困而归,由发愤起。”注:季子:犹“季公”。指民璞。困:谓无知而受困。由发愤起:由于激愤而刻苦读书。

    按:季子,似当指季路,即子路,孔子弟子。非指民璞。困,谓有所不通。由,在此处为表先后或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先有“游困而归”,结果是“发愤起”。为“由是”的省略用法,作“因此”,或“从此”讲。《国语.晋语》“天之道也,由是始之。”韦昭注:“由,从也。”[5]发愤,非“激愤”。此处用典,司马迁《报任安书》:“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6]联系上下文意,此整句当即《论语.季氏》中“困而学之”[7]之意。人之气质不同,大约分为四等,谓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民璞自认为属困而学之一类,故举季路以自勉。
, http://www.100md.com
    2.2 例2

    同上:“习朝市之隐”。注:习:了解。

    按:习,本义为鸟反复地飞,频繁地飞,见《说文》。引申为反复练习、钻研、体验等。江民莹被称为处士,处士即未仕于朝者,与隐士相类。故此处“习朝市之隐”,当为江民莹亲身体验或身体力行朝市之隐,而非了解。故释习为体验较确切。

    2.3 例3

    《华佗传》:“如佗所刻。”注:所刻:所预计的那样。

    按:古代用“刻漏”的方法计时,每昼夜漏下百刻,因此用刻指时间。此处“所刻”,亦包含有时间概念,故应释为所预计的时间或期限。若释为“所预计的那样”,则不包含时间概念,而是指那种情况了。

    2.4 例4
, 百拇医药
    《医案六则》:“伤于饱,其流为积。”注:流:向坏的方面变化。

    按:流,演变,变化。《尚书.泰誓》:“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郑玄注曰:“流,犹变也。”[8]所以,流只作变化讲,而并不含变化方向的意义。此整句意思为:被饱食所伤,就会变化为积滞病。

    2.5 例5

    《汉书艺文志》:“右经方十一家。”注:经方:古代对医药方书的统称。

    按:经方,乃是《七略》对医学书籍分类的一个类目名称,从所收书籍的书名推测,当为方书。故此处应指一类医书,并非“古代医药方书的统称”。古代对医药方书并无统一的称谓,以经方统称医药方书的情况较为少见,有用于泛称医术者,后代多以经方作为一个学术派别的名称。

    2.6 例6
, 百拇医药
    同上:“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注:外乐:室外的音乐。内情:房中的情欲。

    按:外乐,指音乐。内情,指情欲。此处外和内只是一对区别词,将人本来具有的欲望与人们创造的文化相区别,故不宜讲实。此整句的意思约为:所以古代的圣人创制了音乐文化,用以调节身心,陶冶情操。

    2.7 例7

    《串雅序》:“十月既望。”注:既望:望日以后,即月半后至下弦前,约一周期限。望,农历每月月中。

    按:殷周历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二十二、二十三日为既望。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9]后以农历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望,读为wàng,古人于阴历每月十五前后,日月相望,月光满盈时叫“望”。
, http://www.100md.com
    2.8 例8

    《养生论》:“较而论之。”注:较:通“皎”。明显,明白。

    按:较,本有明显,显著之义,不必用通“皎”释义。汉杨雄《法言.吾子》:“孔子之道,其较且易也。”《广雅.释诂》:“较,明也。”[10]故此处注为明显,明白即可。

    2.9 例9

    《新修本草序》:“而五味或爽,时昧辛甘之节。”注:爽:败坏,伤害。

    按:爽,差失,不合。此处意为不和。《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1]

    3 注而未明之例
, http://www.100md.com
    《皇甫谧传》:“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注:三牲:牛、羊、猪。后亦用鸡、鱼、猪。

    按:此注太简难明,应迳引《孝经》及注,否则不易理解。《孝经.纪孝行章》:“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孔颖达疏:“奉养虽优,不除骄乱及争竟之事,使亲常忧,故非孝也。”[12]

    4 应指明用法之例

    4.1 例1

    《丹溪翁传》:“罗乃进之。”注:进:接待。

    按:进,此处应指明为使动用法,使……进,让……进。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即让宾语发出“进”这个动作。

    4.2 例2
, 百拇医药
    《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日键关。”注:键:门闩。

    按:键,此处应指明为名词动用。关,闩门的横木,与键的意义相似。古汉语中两个名词连用,认定了宾语,前一名词动用。

    5 串讲句意欠确切之例

    《汉书艺文志》:“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注:“论病”二句:谓最高明的医生根据诊察分析国君的病情,可以推论到国情政事。参见《国语.晋语》及《左传.昭公元年》关于医和视晋侯疾病的记载。

    按:此句应串讲为:(上古名医)都能通过分析疾病和推原诊法,阐明治理国家的道理。实际上是指上古及中世名医能够达到的境界,说明其医术高超,其诊治疾病的方法,与治国施政的道理一样。

    另外,本教材课文用繁体字,而标题、注释及阅读实践部分均用简体字排印,显得不规范。作为国家规划统编教材,还是统一规范为繁体字为宜。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认读繁体字的感性认识。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张英强,男,1956年9月生;在读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医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78.

    2,李东垣.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M].见:东垣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04.

    3,朱震亨.格致余论相火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6.

    4,李时珍.本草纲目火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15.

    5,左丘明.国语晋语[M].四部丛刊本.

    6,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59,3300.
, http://www.100md.com
    7,杨伯峻.论语译注季氏[M].北京:中华书局,1982,177.

    8,尚书泰誓[M].十三经注疏本.

    9,王国维.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M].北京:中华书局,1959,21.

    10,汪荣宝.法言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76.

    1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08.

    12,孝经经孝行章[M].十三经注疏本.

    (收稿日期:2000-06-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