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07241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治疗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2000年第4期
     作者:陈志坦 孙士其 刘二妹 翁爱珍

    单位:陈志坦(210006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 孙士其(210006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 刘二妹(210006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 翁爱珍(210006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439 1997年5月至1999年9月,我们对71例因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仍呈胆绞痛者,行B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总管排空时间观察及发作时肝功能检查,并对19例临床诊断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OD)狭窄型者,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

    根据Geenen-Hogan提出SODⅠ型者括约肌改变以狭窄为主的诊断标准,19例临床诊断为SOD狭窄型,男11例,女8例,年龄31~68岁,平均55.9岁。均因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时间3个月至8年,平均3.4年。就诊主要症状为腹痛,频度与强度不定,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主要位于右上腹,向右肩部放射,与术前症状相似,部分病人服用解痉及钙离子拮抗剂有效。
, 百拇医药
    B超及ERCP检查,胆总管直径均大于12 mm,胆总管排空时间均明显延长(超过45分钟);其中伴肝内胆管扩张3例,胰管扩张2例,Oddi开口明显狭窄、呈鸟嘴或线型改变13例;4例在体位改变时出现胆总管内造影剂向胰管内灌注征象。肝功能检查显示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谷丙转氨酶异常增高,其中5例血、尿淀粉酶异常。

    二、方法

    术前常规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用药和体位与ERCP检查相同,内镜下先行ERCP检查,再沿ERCP导管方向借助导丝插入电切刀,力求对准乳头11~12点方向,取混合电流,启动高频电凝电切器(PSD),间歇点切。为防止术后再狭窄,切口不宜过小,切后可注入造影剂在X线下观察其排空情况,或在镜下能见到胆汁畅通流出即可。

    结 果

    19例SOD狭窄型患者经EST后,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或缓解,两周后经B超复查,胆总管直径较术前平均缩小2.3 mm,肝功能恢复正常。对8例进行术后半年随访,除1例因切口较小而再狭窄,重新引发胆汁瘀积而行再切开后缓解外,其余未发现与EST术后有关的近期并发症。治疗有效率达94.7%(18/19)。
, 百拇医药
    讨 论

    SOD是指Oddi括约肌因原发或继发性功能障碍导致括约肌运动异常,致患者胆汁、胰液排出受阻,胆管、胰管内压升高,其临床基本症状是腹痛,多发生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右上腹绞痛,压迫感,黄疸,发热或术前的症状重新复发,甚至加重。文献报道,胆囊切除术后者约30%仍有症状,经检查其中50%属器质性病变,其余50%无明确原因可查,诊断为SOD。虽然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已成为目前诊断SOD最有效的方法,但因其设备技术要求较高,尚未在临床广泛开展,目前SOD仍以临床诊断为主。且大量研究资料表明Ⅰ型患者测压异常率高达65%~95%,Oddi括约肌改变常以狭窄为主,但对部分Ⅱ型及Ⅲ型患者,因胆总管形态及血中生化无异常改变,仅依靠临床症状很难诊断,在这种情况下Oddi括约肌测压是帮助诊断的唯一方法,且测压对指导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SOD的治疗原则是解除Oddi括约肌对胆汁和胰液排出的阻力,EST是由ERCP诊断技术发展而来的非剖腹性治疗方法,是内镜术的一项重大进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远期疗效亦十分可喜。Geenen等对一组SOD者进行EST随机双盲、前瞻性长期研究观察,96%的患者症状消失。本组19例术后18例症状消失,有效率达94.7%,近期疗效十分满意。

    我们认为,EST治疗SOD狭窄型者,其近期与远期疗效是良好可信的,但对部分功能紊乱型患者,是否采用EST方法治疗,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