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参数的选择
作者:周正扬 刘长健
单位:周正扬(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 刘长健(血管外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429
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是螺旋CT在应用方面最重要的进展,在大血管病变诊断中,SCTA有望取代有创伤性的常规血管造影。由于SCTA在多数血管病变的应用需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SCTA技术参数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图像质量和解剖细节的显示。笔者通过100例腹部SCTA检查资料分析,以探讨最佳技术参数。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96年5月~1999年9月100例心、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所作SCTA成像资料,男61例,女39例,年龄21~57岁。
, 百拇医药
SCTA方法:采用Elscint CT twin机,螺距Pitch1,层厚及重建间隔取不同的组合进行对比研究。23例肝、肾血管造影者,层厚分别选用3.2 mm和5 mm,以30%、50%、70%的层厚重叠重建横断面影像,其中3.2 mm组12例,5 mm组11例。其余77例腹部大血管造影分别选用5 mm和10 mm层厚。以上述的间隔重叠比进行重建,以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重建三维图像。
造影剂应用:SCTA血管造影前,测定患者自肘前静脉至腹主动脉血流循环时间,用以决定扫描延迟时间。方法是在腹部定位像上将单层动态扫描线统一定于肾门水平,由高压注射器以3 ml/s速度注入10 ml Ultravist 300,于注射后7~9秒行单层动态扫描,层厚5 mm,每2.0秒扫描一次,共20秒,获10幅图像。标定腹主动脉为靶血管,绘出靶血管的时间—密度曲线,曲线峰值时间即为该患者的扫描延迟时间。最后将所有延迟时间平均化。
图像及统计学分析:SCTA图像均由两位以上放射科和血管科医师分析,并对图像质量作出优(),良(+),差(-)评定。结果采用行×列χ2检验。
, http://www.100md.com
结 果
100例腹部SCTA平均延迟时间为:27.2±1.2秒,不同层厚及重建间隔比图像质量评价,见表1。
表1 不同技术条件下图像质量 层厚
(mm)
例数
不同重建间隔化
优良率
(%)
30%
50%
70%
3.2
, http://www.100md.com
12
3(-)
4(+)
5()
75.0
5.0
50
16(-)
17(+)
17()
68.0
, http://www.100md.com
10.0
38
12(-)
13(-)
13(+)
34.2
注:χ2=163.05,P<0.005讨 论
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是指利用螺旋CT在受检查者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时期,进行连续数据的立体采集,运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重建成靶血管立体影像的血管成像技术。而高质量图像的获得与扫描条件和重建参数选择密切相关。笔者选用不同技术参数行100例腹部SCTA检查,发现在确定螺距和造影剂注射速度的前提下,SCTA图像质量与所选取的层厚、重叠间隔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表明,行腹部SCTA时宜选择5 mm或以下层厚和至少50%以上的重叠重建。若选择较厚的层厚则影响直径较小的分支血管显示;而重建间隔过大会导致重建后图像阶梯伪影的出现。对于扫描范围较为局限的造影,特别是须显示血管二、三级分支时,建议采用薄层和70%的重叠重建。
此外SCTA图像质量与造影剂应用有关。本研究采用75~100 ml造影剂,3 ml/s注射速度得到了较好的血管增强效果。确切的延迟时间需通过时间—密度曲线判断,对于心功能正常者,研究结果提示,其平均延迟时间为26~28秒。对于行SCTA患者,检查前不宜口服造影剂,以免与血管结构重叠。总之SCTA在扫描前须确定以下参数:造影剂剂量、注射速率、延迟时间、层面厚度及重建间隔。, http://www.100md.com
单位:周正扬(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 刘长健(血管外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429
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是螺旋CT在应用方面最重要的进展,在大血管病变诊断中,SCTA有望取代有创伤性的常规血管造影。由于SCTA在多数血管病变的应用需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SCTA技术参数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图像质量和解剖细节的显示。笔者通过100例腹部SCTA检查资料分析,以探讨最佳技术参数。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96年5月~1999年9月100例心、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所作SCTA成像资料,男61例,女39例,年龄21~57岁。
, 百拇医药
SCTA方法:采用Elscint CT twin机,螺距Pitch1,层厚及重建间隔取不同的组合进行对比研究。23例肝、肾血管造影者,层厚分别选用3.2 mm和5 mm,以30%、50%、70%的层厚重叠重建横断面影像,其中3.2 mm组12例,5 mm组11例。其余77例腹部大血管造影分别选用5 mm和10 mm层厚。以上述的间隔重叠比进行重建,以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显示(SSD)重建三维图像。
造影剂应用:SCTA血管造影前,测定患者自肘前静脉至腹主动脉血流循环时间,用以决定扫描延迟时间。方法是在腹部定位像上将单层动态扫描线统一定于肾门水平,由高压注射器以3 ml/s速度注入10 ml Ultravist 300,于注射后7~9秒行单层动态扫描,层厚5 mm,每2.0秒扫描一次,共20秒,获10幅图像。标定腹主动脉为靶血管,绘出靶血管的时间—密度曲线,曲线峰值时间即为该患者的扫描延迟时间。最后将所有延迟时间平均化。
图像及统计学分析:SCTA图像均由两位以上放射科和血管科医师分析,并对图像质量作出优(),良(+),差(-)评定。结果采用行×列χ2检验。
, http://www.100md.com
结 果
100例腹部SCTA平均延迟时间为:27.2±1.2秒,不同层厚及重建间隔比图像质量评价,见表1。
表1 不同技术条件下图像质量 层厚
(mm)
例数
不同重建间隔化
优良率
(%)
30%
50%
70%
3.2
, http://www.100md.com
12
3(-)
4(+)
5()
75.0
5.0
50
16(-)
17(+)
17()
68.0
, http://www.100md.com
10.0
38
12(-)
13(-)
13(+)
34.2
注:χ2=163.05,P<0.005讨 论
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是指利用螺旋CT在受检查者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时期,进行连续数据的立体采集,运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重建成靶血管立体影像的血管成像技术。而高质量图像的获得与扫描条件和重建参数选择密切相关。笔者选用不同技术参数行100例腹部SCTA检查,发现在确定螺距和造影剂注射速度的前提下,SCTA图像质量与所选取的层厚、重叠间隔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表明,行腹部SCTA时宜选择5 mm或以下层厚和至少50%以上的重叠重建。若选择较厚的层厚则影响直径较小的分支血管显示;而重建间隔过大会导致重建后图像阶梯伪影的出现。对于扫描范围较为局限的造影,特别是须显示血管二、三级分支时,建议采用薄层和70%的重叠重建。
此外SCTA图像质量与造影剂应用有关。本研究采用75~100 ml造影剂,3 ml/s注射速度得到了较好的血管增强效果。确切的延迟时间需通过时间—密度曲线判断,对于心功能正常者,研究结果提示,其平均延迟时间为26~28秒。对于行SCTA患者,检查前不宜口服造影剂,以免与血管结构重叠。总之SCTA在扫描前须确定以下参数:造影剂剂量、注射速率、延迟时间、层面厚度及重建间隔。,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