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分析
作者:吴迪春 吴立群 戚文航
单位:吴迪春(226500 如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吴立群(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 戚文航(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42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或猝死。因此,进行有效的防治尤为必要。本文旨在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1998年1月至1998年10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患者48例,符合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者入选本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54~76(68±6)岁;初发劳累性心绞痛4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14例,自发性心绞痛和梗塞后心绞痛各3例;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CAG)18例,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4例。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56~78(68±4)岁,初发劳累性心绞痛5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12例,自发性心绞痛4例,梗塞后心绞痛3例。行CAG17例,单支病变9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血管病变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冠脉病变的严重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疗法,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口服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阿斯匹林,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200 IU。kg
-1。d-1,q12h皮下注射,均7天为一疗程。
观察方法 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每天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程度及用药后缓解情况,于疗程前后分别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其他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
疗效评定 (1)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同等劳动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到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增加,硝酸甘油用量增加。(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ST段改善≥50%,或倒置的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转直立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ST段较用药前下降,倒置T波加深或由直立变平坦或倒置为加重。
, 百拇医药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结 果
一、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n=24)
对照组(n=24)
显
效
有
效
无
, http://www.100md.com
效
加
重
总有效
率(%)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加
重
总有效
, 百拇医药
率(%)
心绞痛症状
17
5
2
0
91.7
10
5
7
2
62.5
心电图变化
, 百拇医药 12
8
3
1
83.3
5
8
7
4
54.2
二、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液学变化比较(P均>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24例患者用药前后血液学变化(±s)
, http://www.100md.com
治疗前
治疗后
纤维蛋白原(g/L)
3.60±0.50
3.12±0.30
凝血酶原时间(s)
15.38±1.67
17.36±1.28
血小板(109/L)
144.80±11.10
132.40±1.80
, http://www.100md.com 红细胞压积
47.45±4.25
44.35±4.15
三、副作用 治疗组3例发生腹部皮下注射部位瘀斑,未中止治疗,无一例发生严重出血。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病变复杂,进展快,预后较严重,约15%~35%的病例可能发展为AMI甚至猝死。因此及时、有效地终止其发作对减少AMI的发生率和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非常重要。目前认为UAP的发生机制与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部分性血栓形成,以及冠脉持续痉挛,缺氧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管腔阻塞等因素有关。上述观点为UAP的抗凝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方面有效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
5),说明对U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其可能机制是(1)低分子量肝素与抗凝血酶Ⅲ1∶1结合,使之构型发生改变,使凝血酶活性下降,产生抗Xa为主的抗凝活性。(2)促进组织因子抑制物(TFI)释放,协同抗凝。(3)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4)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内膜增生。
Gurfinkel等将21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单纯阿斯匹林、阿斯匹林+普通肝素及阿期匹林+低分子量肝素三组治疗,结果发现心绞痛再发三组分别为37%、44%和21%,加肝素组显著低于前两组,与本文结果相似。表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可作为临床治疗UAP的常用药物。, 百拇医药
单位:吴迪春(226500 如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吴立群(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 戚文航(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42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或猝死。因此,进行有效的防治尤为必要。本文旨在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1998年1月至1998年10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患者48例,符合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者入选本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54~76(68±6)岁;初发劳累性心绞痛4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14例,自发性心绞痛和梗塞后心绞痛各3例;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CAG)18例,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4例。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56~78(68±4)岁,初发劳累性心绞痛5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12例,自发性心绞痛4例,梗塞后心绞痛3例。行CAG17例,单支病变9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血管病变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冠脉病变的严重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疗法,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口服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阿斯匹林,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200 IU。kg
-1。d-1,q12h皮下注射,均7天为一疗程。
观察方法 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每天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程度及用药后缓解情况,于疗程前后分别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其他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
疗效评定 (1)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同等劳动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到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增加,硝酸甘油用量增加。(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ST段改善≥50%,或倒置的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转直立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ST段较用药前下降,倒置T波加深或由直立变平坦或倒置为加重。
, 百拇医药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结 果
一、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n=24)
对照组(n=24)
显
效
有
效
无
, http://www.100md.com
效
加
重
总有效
率(%)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加
重
总有效
, 百拇医药
率(%)
心绞痛症状
17
5
2
0
91.7
10
5
7
2
62.5
心电图变化
, 百拇医药 12
8
3
1
83.3
5
8
7
4
54.2
二、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液学变化比较(P均>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24例患者用药前后血液学变化(±s)
, http://www.100md.com
治疗前
治疗后
纤维蛋白原(g/L)
3.60±0.50
3.12±0.30
凝血酶原时间(s)
15.38±1.67
17.36±1.28
血小板(109/L)
144.80±11.10
132.40±1.80
, http://www.100md.com 红细胞压积
47.45±4.25
44.35±4.15
三、副作用 治疗组3例发生腹部皮下注射部位瘀斑,未中止治疗,无一例发生严重出血。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病变复杂,进展快,预后较严重,约15%~35%的病例可能发展为AMI甚至猝死。因此及时、有效地终止其发作对减少AMI的发生率和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非常重要。目前认为UAP的发生机制与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部分性血栓形成,以及冠脉持续痉挛,缺氧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管腔阻塞等因素有关。上述观点为UAP的抗凝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方面有效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
5),说明对U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其可能机制是(1)低分子量肝素与抗凝血酶Ⅲ1∶1结合,使之构型发生改变,使凝血酶活性下降,产生抗Xa为主的抗凝活性。(2)促进组织因子抑制物(TFI)释放,协同抗凝。(3)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4)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内膜增生。
Gurfinkel等将21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单纯阿斯匹林、阿斯匹林+普通肝素及阿期匹林+低分子量肝素三组治疗,结果发现心绞痛再发三组分别为37%、44%和21%,加肝素组显著低于前两组,与本文结果相似。表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可作为临床治疗UAP的常用药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