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4例 CT 扫描分析
作者:李化均
单位: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400015)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472 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扫描方法(以下简称㈣,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这种无创伤性诊断技术利用组织内的不同密度可以获得病变部位各横断面的清晰图像,现将本组14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4例全部作了 CT 检查,其中男8例,女6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1岁。X线分类法,连续型和混合型9例,孤立型3例,分节型2例,病变侵犯1~4个节段。临床 CT 扫描的形态及特点:
1.1 骨化灶的形态在横断面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1.1 增生肥厚型突起,骨化灶与椎体后缘连成一体,呈弧形向椎管内突入,形成广泛的压迫,椎管断面呈月牙形,并可累及两侧神经根管。此种骨化由中央向两侧对称发展,也可偏于一侧,往往见于椎体上下缘或椎间盘平面,在连续型或混合型骨化灶的中段可见此种骨化类型,大约占全部病变断面的15%左右。
1.1.2 乳头状突起,骨化灶基底部较细,与椎体后缘相连,顶部宽大或在椎体后缘呈小的乳头状突起。此型多见于连续型骨化灶头端和终末端,位于椎体后面的中线或接近中线部位。在全部病变断面中乳头状突起占大约25%左右。
1.1.3 块状突起,骨化灶底部和顶部等宽或底部略宽于顶部,呈团块状突入椎管。一般均位于中线,是最常见的骨化类型,占本组病变断面的55%左右。
1.2 中央型和侧偏型骨化基于以上三种基本类型的骨化灶大部位于椎体的后中央部分,称为中央型骨化。乳头状及块状突出多位于中线,而增生肥厚型可位于中线也可偏于一侧,前者在某些断面上可以看到骨化灶和椎体之间有一间隙,这是后纵韧带浅层骨化的特点。而增生肥厚型骨化灶与椎体后缘连成一体,没有间隙存在,这是深层韧带骨化所致。深层韧带和椎间盘紧密相连,在椎体上下缘及椎间盘平面与纤维环的斜行纤维交织,骨化可沿纤维环的斜行纤维发展而形成侧偏型骨化灶。而侧偏型骨化灶手术切除较困难,容易后遗骨化灶的残留。……, 百拇医药
单位: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400015)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472 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扫描方法(以下简称㈣,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这种无创伤性诊断技术利用组织内的不同密度可以获得病变部位各横断面的清晰图像,现将本组14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4例全部作了 CT 检查,其中男8例,女6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1岁。X线分类法,连续型和混合型9例,孤立型3例,分节型2例,病变侵犯1~4个节段。临床 CT 扫描的形态及特点:
1.1 骨化灶的形态在横断面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1.1 增生肥厚型突起,骨化灶与椎体后缘连成一体,呈弧形向椎管内突入,形成广泛的压迫,椎管断面呈月牙形,并可累及两侧神经根管。此种骨化由中央向两侧对称发展,也可偏于一侧,往往见于椎体上下缘或椎间盘平面,在连续型或混合型骨化灶的中段可见此种骨化类型,大约占全部病变断面的15%左右。
1.1.2 乳头状突起,骨化灶基底部较细,与椎体后缘相连,顶部宽大或在椎体后缘呈小的乳头状突起。此型多见于连续型骨化灶头端和终末端,位于椎体后面的中线或接近中线部位。在全部病变断面中乳头状突起占大约25%左右。
1.1.3 块状突起,骨化灶底部和顶部等宽或底部略宽于顶部,呈团块状突入椎管。一般均位于中线,是最常见的骨化类型,占本组病变断面的55%左右。
1.2 中央型和侧偏型骨化基于以上三种基本类型的骨化灶大部位于椎体的后中央部分,称为中央型骨化。乳头状及块状突出多位于中线,而增生肥厚型可位于中线也可偏于一侧,前者在某些断面上可以看到骨化灶和椎体之间有一间隙,这是后纵韧带浅层骨化的特点。而增生肥厚型骨化灶与椎体后缘连成一体,没有间隙存在,这是深层韧带骨化所致。深层韧带和椎间盘紧密相连,在椎体上下缘及椎间盘平面与纤维环的斜行纤维交织,骨化可沿纤维环的斜行纤维发展而形成侧偏型骨化灶。而侧偏型骨化灶手术切除较困难,容易后遗骨化灶的残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