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肿瘤临床》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1881
非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2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肿瘤临床》 2000年第4期
     作者:秦进喜 孔繁明 徐惠芳

    单位:秦进喜 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天津市300060);孔繁明 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天津市300060);徐惠芳 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天津市300060)

    关键词:

    中国肿瘤临床000444

    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是好发于婴儿的一种神经上皮性肿瘤,少见。1993年被WHO列为神经系统(CNS)肿瘤的一种新类型。1987年Vanderberg等报道11例并首先命名为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DIG)。至1992年文献累计报告20例。除1例发生于4岁儿童外,大多发生于6个月内婴儿。1993年Kuchelmeister等人报道2例非婴儿型,分别发生于15和25岁。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2例分别为11岁和34岁。

, 百拇医药     病例1,女,11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年,于1998年8月16日入院。一年前出现右下肢活动不利,逐渐加重,原因不明,经市儿童医院诊为脑肿瘤转我院。查体:神清语畅,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神经系统:颈项无抵抗,四肢肌力V级,Komberg(+)。MRI显示:四脑室占位,病变规则,信号强度均匀,T1W2像等信号中混有稍低信号。四脑室扩张,病灶累及脑干并经枕大孔下延。四叠体似消失,中线结构居中。于8月26日行脑干胶质瘤切除术。术中冰冻诊为“胶质瘤Ⅱ级”。肉眼全切除肿瘤,大小约3.5cm×5.4cm×4.1cm。术后5天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

    例2,女34岁。因间断性头痛伴进行性视力下降11年,经多方求治无效,于1999年2月25日入院。查体:神清语畅,精神差,双眼内收轻度受限,双视乳头苍白,四肢肌V级,张力正常,膝腱反射(++)。头颅CT显示:左额边界不规则囊性病变,囊内见条带状高信号,囊液呈长T1、T2信号影。部分呈强度均匀之实性影。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右移。于3月10日行左额胶质瘤切除术,镜下肿瘤全切除。术后愈合好。化疗3天,于3月20日痊愈出院。目前生存状况良好,正在随访中。
, 百拇医药
    病理:例1肿瘤呈结节状,例2为半囊半实体状。均未见明显包膜,呈灰白间灰黄色,切面较细腻,部分区域质较韧略呈纹理状。

    组织形态:肿瘤由大量肿瘤性纤维组织和神经节及胶质细胞三种成分构成。彼此混杂或单独分布、纤维组织细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两端胞浆红染,呈带状,涡漩、卷云或波纹状排列(图1)。节细胞区之细胞大小不等。大者形如发育成熟之神经节细胞,核圆泡状,核仁明显,胞浆丰富呈松散排列。部分大细胞核消失代之以透明、粉染之圆形小体,该小体Masson染色呈绿色。该类细胞之间有一些圆形、较小的细胞,核圆、核仁清,胞浆较丰细胞提示为神经原成分。另有一些星形细胞散在其中,核小而圆,染色质细,胞浆结构不清,似有小突起(图2)。肿瘤各处散在淋巴细胞,以血管周围明显。

    图1 纤维组织区,瘤细胞多为梭形,呈涡漩状排列,间有淡染之圆形细胞 HE×160
, 百拇医药
    图2 示节细胞区,主要有神经节细胞、胶质细胞构成,血管周围

    有淋巴细胞浸润;个别节细胞变为嗜酸性小体(↑) HE×250

    免疫组化:纤维组织区及大细胞区内均见GFAP阳性表达之纤维(图3)。节细胞区多数细胞对Synaptophysein、NSE和NF也呈阳性表达。嗜酸性透明小体对Synaptophyein和NSE也呈阳性表达(图4)。

    图3 示纤维组织区GFAP呈阳性表达的胶质纤维

    LSAB法染色 160×

    图4 显示NF阳性表达的神经纤维 LSAB法染色 160×

    小结 DIG是近年来公认的CNS肿瘤。属新类型,好发于婴儿之大脑半球表浅区,可达侧脑室。主要由大量纤维细胞及向神经原、星形细胞分化的神经上皮组织构成,本组2例发生于11岁和34岁。组织学表现具备该瘤的特征,虽非婴儿期发病但年龄不是绝对的诊断因素。DIG多数为良性之形态表现。尽管个别病例形态表现为恶性,但已发表之随访资料均表明为低度恶性,单纯手术切除可治愈。本组1例术后几天死于脑干衰竭,而非肿瘤本身所致,另1例术后仅3个多月,仍在随访中。

    (1999-07-13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