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粘膜延长、食管胃分层吻合治疗贲门癌30例
作者:牟涛 刘波 吕厥清 王少泉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四附院(255300)
关键词:食管粘膜延长;食管胃分层吻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433分类号 R655.4
为减少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并发症,自1995年4月~1997年4月,我们设计并采用食管粘膜延长、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治疗贲门癌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9~74岁,贲门病变直径<5 cm者19例,病变直径>5 cm并侵及胃体小弯侧<1/2者11例,其中2例食管下端轻度受累。术中切除胃体约1/2者17例,切除胃体约2/3者13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全组病例均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入胸,常规切开膈肌游离病变,切除近端胃大部及部分食管,封闭残胃。在食管切除平面以上约5 mm处环形切开食管外膜及肌层,并将其向下剥除,这样食管粘膜除缩回管腔者剩余部分仍较肌层延长约3 mm。在残胃前壁设计吻合处,梭形切开浆肌层范围约4 cm×1 cm,将梭形浆肌层片剥除,并沿其边缘向四周潜行游离约5 mm,使浆肌层与粘膜层分开,注意勿伤及粘膜下血管。在其中央横行切开粘膜3 cm,电灼或缝扎止血,以免吻合时出血影响操作。将胃提至胸腔,以1号丝线行食管胃后壁肌层吻合,针距5 mm、边距3 mm,以0号丝线行后壁粘膜吻合,针距、边距均为2.5 mm。同法吻合前壁肌层和粘膜。吻合时注意线结松紧适度,以整齐对合为原则,避免线结过紧造成粘膜切割。
1.3 结果
本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2周行上消化道钡透显示:吻合口宽约1.8~2 cm,术后8周复查钡透显示吻合口无明显改变。其中22例服稀钡250~300 ml,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45°,均未见钡剂返流。术后2月1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示:吻合口粘膜呈闭合状态,无明显缩窄环,镜头均顺利通过。本组全部随访8~12个月,均无吻合口狭窄及返流症状出现。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本术式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由于食管粘膜弹性差,食管切断后粘膜明显回缩,一般吻合方法可造成吻合时食管粘膜的漏缝,再加上消化液的腐蚀,易引发吻合口瘘。本术式食管粘膜较肌层长,直视下操作,粘膜对粘膜,肌层对肌层,易使吻合两层对合严密整齐,避免了食管粘膜的漏缝,同时由于吻合口缝合组织少,对血运损伤小,确保吻合口血运良好,有利愈合。粘膜下层能分泌大量的胶原纤维[2],分层吻合使吻合区肌层和粘膜层之间有间隙,故胶原纤维可顺利通过粘膜吻合口,使两层组织紧密相贴粘连,确保吻合口万无一失。
2.2 本术式可避免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食管胃粘膜整齐严密对合,缝合组织少,吻合口柔软,内口径大,扩张性好,愈合瘢痕少,且内外两层愈合瘢痕不在同一平面,使环行瘢痕在单一平面上的向心性收缩明显减弱[1],故不易引起严重的吻合口狭窄。
, 百拇医药
2.3 具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
由于食管粘膜较肌层长,故吻合后粘膜吻合口游离于肌层吻合口之外并向管腔中央堆积,起到瓣膜作用,故有抗返流、防止胃液上溢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秦太昌.三种食管吻合方法的实验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0;6(1):55
2,刘 锟.食管胃吻合的组织学病理学功能学及临床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10(1):70
收稿1998-08-29
, 百拇医药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四附院(255300)
关键词:食管粘膜延长;食管胃分层吻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433分类号 R655.4
为减少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并发症,自1995年4月~1997年4月,我们设计并采用食管粘膜延长、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治疗贲门癌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9~74岁,贲门病变直径<5 cm者19例,病变直径>5 cm并侵及胃体小弯侧<1/2者11例,其中2例食管下端轻度受累。术中切除胃体约1/2者17例,切除胃体约2/3者13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全组病例均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入胸,常规切开膈肌游离病变,切除近端胃大部及部分食管,封闭残胃。在食管切除平面以上约5 mm处环形切开食管外膜及肌层,并将其向下剥除,这样食管粘膜除缩回管腔者剩余部分仍较肌层延长约3 mm。在残胃前壁设计吻合处,梭形切开浆肌层范围约4 cm×1 cm,将梭形浆肌层片剥除,并沿其边缘向四周潜行游离约5 mm,使浆肌层与粘膜层分开,注意勿伤及粘膜下血管。在其中央横行切开粘膜3 cm,电灼或缝扎止血,以免吻合时出血影响操作。将胃提至胸腔,以1号丝线行食管胃后壁肌层吻合,针距5 mm、边距3 mm,以0号丝线行后壁粘膜吻合,针距、边距均为2.5 mm。同法吻合前壁肌层和粘膜。吻合时注意线结松紧适度,以整齐对合为原则,避免线结过紧造成粘膜切割。
1.3 结果
本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2周行上消化道钡透显示:吻合口宽约1.8~2 cm,术后8周复查钡透显示吻合口无明显改变。其中22例服稀钡250~300 ml,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45°,均未见钡剂返流。术后2月1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示:吻合口粘膜呈闭合状态,无明显缩窄环,镜头均顺利通过。本组全部随访8~12个月,均无吻合口狭窄及返流症状出现。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本术式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由于食管粘膜弹性差,食管切断后粘膜明显回缩,一般吻合方法可造成吻合时食管粘膜的漏缝,再加上消化液的腐蚀,易引发吻合口瘘。本术式食管粘膜较肌层长,直视下操作,粘膜对粘膜,肌层对肌层,易使吻合两层对合严密整齐,避免了食管粘膜的漏缝,同时由于吻合口缝合组织少,对血运损伤小,确保吻合口血运良好,有利愈合。粘膜下层能分泌大量的胶原纤维[2],分层吻合使吻合区肌层和粘膜层之间有间隙,故胶原纤维可顺利通过粘膜吻合口,使两层组织紧密相贴粘连,确保吻合口万无一失。
2.2 本术式可避免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食管胃粘膜整齐严密对合,缝合组织少,吻合口柔软,内口径大,扩张性好,愈合瘢痕少,且内外两层愈合瘢痕不在同一平面,使环行瘢痕在单一平面上的向心性收缩明显减弱[1],故不易引起严重的吻合口狭窄。
, 百拇医药
2.3 具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
由于食管粘膜较肌层长,故吻合后粘膜吻合口游离于肌层吻合口之外并向管腔中央堆积,起到瓣膜作用,故有抗返流、防止胃液上溢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秦太昌.三种食管吻合方法的实验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0;6(1):55
2,刘 锟.食管胃吻合的组织学病理学功能学及临床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10(1):70
收稿1998-08-29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