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5618
早期手术加双管引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http://www.100md.com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
     作者:黄祥成 吴承堂

    单位:黄祥成(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5);吴承堂(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胰腺炎;手术;引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000435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及双管引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 21例行早期手术加双管引流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于发病后36 h内行早期手术的病人无一例死亡,而15例于发病后3~6 d内手术的病人,5例(33.3%)死亡。结论 早期手术加双管引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明显改善预后状况。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88(2000)04-S0021-02
, http://www.100md.com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尽管近年来外科临护和治疗水平已有不断提高,但死亡率仍高达20%~30%[1]。如何选择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来提高治愈率,目前有不少争议。作者就我院外科近年来收治的 21例手术病人作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由1990~1996年共收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6例,其中外科收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8~72岁,平均41.2岁。发病后36 h内手术治疗者6例,发病后3~6 d内手术治疗者15例。

    1.2 诊断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根据国内1991年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诊断,发病后36 h内手术治疗6例中,重型Ι级2例,重型Ⅱ级4例;发病后3~6 d内手术者中重型Ι级6例,重型Ⅱ级9例。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21例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包括早期彻底清创,胰腺包膜切开减压,胰床采用双管多口持续灌洗引流(胰床上、下缘分别置放一根硅胶管,每根硅胶管均戳多个小孔,上缘管口径约1 mm,下缘管口径约2 mm)盆腔置放一根双套管引流。术后胰床上缘引流管用生理盐水(5~10 L/d)和庆大霉素(24~48万U/d)持续冲洗,胰床下缘引流管接负压持续吸引,保持通畅引流7~14 d。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皮下注射3次/ d,0.1 mg /次,连用5~7d;同时用抗生素静脉滴注防治感染;采用TP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进行营养支持,连用7~14 d,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 结果

    2.1 手术时机和死亡的关系

    21例病人自发病至住院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时间与死亡的关系见表1。其中发病后36 h内手术者6例,无一例死亡;发病后3~6 d内手术者15例,5例死亡。
, 百拇医药
    表1 生存和死亡患者的治疗时机比较(±s)

    组 别

    n

    发病至住院时间(h)

    发病至手术时间(h)

    生存组

    16

    23±6

    52±4

    死亡组

    5
, 百拇医药
    58±12

    118±26

    2.2 手术前后血清淀粉酶水平

    生存组和死亡组的血清淀粉酶检查结果显示,生存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手术后显著下降,至术后第3天已达到正常水平,与死亡组比较,发病后第1、3、5天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表2)。

    表2 手术前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变化(U,±s)

    组 别

    n

    术前

    术 后
, 百拇医药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生存组

    16

    1210±94

    387±42*

    166±23*

    54±11*

    28±5

    死亡组
, 百拇医药
    5

    1189±101

    862±76

    421±52

    165±42

    36±8

    *:与死亡组比较,P<0.05

    2.3 手术指征

    (1)出现休克;(2)腹痛症状加重;(3)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腹水且淀粉酶活性明显升高;(4)血、尿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

    3 讨论

    3.1 诊断问题
, 百拇医药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早期诊断尚缺乏可靠的特异性的方法。目前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虽然可据国内诊断标准和Ranson指标作出初步判断和分级,但这些方法诊断的可靠性只有70%~80%[2],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被漏诊和误诊。而且诊断标准本身并未包括胰腺本身炎症、坏死和感染情况,不利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和病情预后的判断。国内外近年来有人主张采用动态胰腺CT观察胰腺病变情况,对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有诊断价值。本组6例早期手术病人中,均是术前腹腔穿刺为血性腹水淀粉酶升高,高度怀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而行剖腹探查,术中进一步得到证实。早期手术的6例,预后明显改善。

    3.2 治疗问题

    3.2.1手术时机 以往认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以发病后3~8 d进行为宜[2],其理由是3 d以内胰腺坏死组织界限不清而难以判断,8 d以上胰腺病变可向胰外侵犯,难以处理。近年来,国内学者已认识到早诊断、早手术对提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愈率的重要性[1]。因为早期介入手术,及早切开胰腺包膜减压,有助于减轻胰腺组织进一步坏死,加上采用术后胰床灌洗引流,使得腹腔内胰酶、毒素尽快排出体外,阻止胰腺消化和对人体的全身毒害,减轻病情,从而改善预后。因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人,应当早诊断、早住院、早手术。
, http://www.100md.com
    3.2.2术后局部灌洗引流 胰腺的渗出液,特别是血性渗出液,含有激肽、磷酯酶A、心肌抑制因子等各种活性物质,以及激活的胰酶自我消化产生的毒素,具有致死性。早期手术引流可防止胰腺组织继续坏死、胰外侵犯和出现严重并发症,预防、纠正休克和全身中毒症状。一般主张放置多根双套管和烟卷引流,并列数排放置于胰床及胰腺周围。本组病人中,仅在胰腺上、下方各放置一根硅胶管,采用双管多口持续灌洗引流方法,术后同样能充分引流,可避免上述多管方法带来的手术创伤大、感染并发症等不利因素。因此,只要手术引流早,保持引流通畅,不一定放置多管引流。

    3.2.3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是一种14肽,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胰腺多肽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胰酶对胆囊收缩素及促胰液素的分泌[3]。目前国内外均认为早期应用生长抑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长状况。其机制除了减少胰酶的分泌外,可能还与抑制胰酶破坏周围组织、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3.3.4抗生素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合并感染是致死的重要原因,感染的发生与否跟及时使用抗生素有关。实验发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动物模型2 d后,12只生存动物有9只可在肠系膜淋巴结中、11只在胰腺坏死组织中分离出以大肠杆菌为主的肠道细菌,提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继发感染可能为肠道细菌移位所致[4、5]。因此,早期使用能有效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如泰能等),防止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黄祥成(1951-),男,湖北公安人,1978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电话:8514169

    参考文献:

    [1] 黄延庭,刑墨儒.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探讨[J]. 中华外科杂志, 1995, 33(4):209-11.

    [2] 张臣烈,张圣道.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J]. 普外临床, 1998, 3(4):219-21.

    [3] 许伟江,花天放.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9(3):199-202.

    [4] Harris AG. Somatostatin analogic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 dynamic effects[J]. Gut, 1994, 35(Suppl 3):s1-s8.

    [5] Farplia E, Nystruo PO, Franzen L, et 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during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ts[J]. Euro J Surg, 1993, 159(1):109-16.

    收稿日期:1999-10-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