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肾母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李传印 陈克时
单位:李传印(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 广州 510282);陈克时(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 广州 510282)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老年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000449 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588(2000)04-0302-0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右下腹包块逐渐增大伴腹痛1个月,发热3 d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 体温38.6℃, 血压19/13 kPa。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肺部叩诊为过清音,心前区可闻频发早搏。腹平软,无腹水征,右下腹可触及一约10 cm×9 cm包块, 下极达盆腔上缘,上极与右肾相连, 质中等偏硬,边缘清,表面光滑可活动,触痛不明显。实验室检查: Hb 9.0 g/L,血沉92 mm/h, 癌胚抗原13 mg/L, 甲胎蛋白<10 mg/L。B超提示右肾下方实质性包块,10.2 cm×10.3 cm×7.6 cm, 可活动,内见液性暗区。静脉尿路造影(IVP)发现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 左肾正常。CT见右中腹部肿块,可能来自肾脏或肝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腹膜后右肾下极肿块, 血供丰富,部分囊性变。术前诊断不明确,在硬膜外麻下行手术探查。术中见一14 cm×12 cm×6 cm之肿块与右肾下极相连, 周围淋巴结无肿大, 行右肾及肿物切除术。剖开肿瘤其内可见囊性变,病理报告右肾母细胞瘤。患者不愿接受放疗及化疗。术后8 d出院,5年后随访生活正常。
2 讨论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 是一种多发于3岁以下幼儿的恶性肿瘤,5岁以后发病则极少见。目前认为本病与胚胎发育关系密切,临床表现以腹部包块为主,IVP、B超、CT、DSA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肾母细胞瘤生长较快,以血液转移为主, 易复发, 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目前治疗以手术加放射治疗为主,单纯手术治愈率仅为13%,手术加术前术后放射治疗,其治愈率可提高至25%~32%。本例患者年龄较大,术前确诊困难,单纯行右肾摘除术, 术前术后未行放疗及化疗,存活达5年以上,临床上较少见。
作者简介:李传印(1967-),男,河南通许人,1989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学士,主治医师,讲师,电话:85142698
收稿日期:2000-03-10, 百拇医药
单位:李传印(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 广州 510282);陈克时(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 广州 510282)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老年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000449 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588(2000)04-0302-0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右下腹包块逐渐增大伴腹痛1个月,发热3 d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 体温38.6℃, 血压19/13 kPa。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肺部叩诊为过清音,心前区可闻频发早搏。腹平软,无腹水征,右下腹可触及一约10 cm×9 cm包块, 下极达盆腔上缘,上极与右肾相连, 质中等偏硬,边缘清,表面光滑可活动,触痛不明显。实验室检查: Hb 9.0 g/L,血沉92 mm/h, 癌胚抗原13 mg/L, 甲胎蛋白<10 mg/L。B超提示右肾下方实质性包块,10.2 cm×10.3 cm×7.6 cm, 可活动,内见液性暗区。静脉尿路造影(IVP)发现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 左肾正常。CT见右中腹部肿块,可能来自肾脏或肝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腹膜后右肾下极肿块, 血供丰富,部分囊性变。术前诊断不明确,在硬膜外麻下行手术探查。术中见一14 cm×12 cm×6 cm之肿块与右肾下极相连, 周围淋巴结无肿大, 行右肾及肿物切除术。剖开肿瘤其内可见囊性变,病理报告右肾母细胞瘤。患者不愿接受放疗及化疗。术后8 d出院,5年后随访生活正常。
2 讨论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 是一种多发于3岁以下幼儿的恶性肿瘤,5岁以后发病则极少见。目前认为本病与胚胎发育关系密切,临床表现以腹部包块为主,IVP、B超、CT、DSA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肾母细胞瘤生长较快,以血液转移为主, 易复发, 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目前治疗以手术加放射治疗为主,单纯手术治愈率仅为13%,手术加术前术后放射治疗,其治愈率可提高至25%~32%。本例患者年龄较大,术前确诊困难,单纯行右肾摘除术, 术前术后未行放疗及化疗,存活达5年以上,临床上较少见。
作者简介:李传印(1967-),男,河南通许人,1989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学士,主治医师,讲师,电话:85142698
收稿日期:2000-03-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