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长期氧疗的临床评价
作者:高小梅 杨世梅
单位:高小梅(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 深圳 518052);杨世梅(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 深圳 518052)
关键词:家庭长期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分压
现代诊断与治疗000404
摘要:目的 评价家庭长期氧疗(H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医疗费用的耗费。方法 将我院呼吸内科同期住院及门诊病人随机分为HLTOT组(36人)、对照组(32人)。于治疗前病情稳定期及治疗后每年测定PaO2、PaCO2、FVC、FEV1、mPAP的数值。结果 (1)HLTOT组2年内PaO2、FEV1、mPAP与基础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aO2可长期维持较高水平,2年与5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HLTOT组5年生存率78%,对照组6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LTOT使PaO2长期维持较高水平,且无CO2潴留的危险,初期可改变FEV1的下降率及降低mPAP,从而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9.6;R5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4-0201-03
Clinical Evaluation on Home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AO Xiao-mei,YANG Shi-mei
(Nanshan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05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LTOT on survival period,quality of life and medical cost in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LTOT group(n=36) and control group(n=32).Levels of PaO2,PaCO2,FVC,FEV1,mPAP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every year.Results (1)In HLTOT group,levels of PaO2,FEV1,mPA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basic value(P<0.05) within 2 years,but in PaO2,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vels in 2 years and that in 5 years(P>0.05).(2)The 5-year survival rate(78%) in HLTO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68%,P<0.05).Conclusions HLTOT can maintain higher level of PaO2 in long term and has not danger of PaCO2 retention.It can change the decline rate of FEV1 and can decrease mPAP value.
Key words:Home long-term oxygen therapy;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aO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可进一步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存。近年来COPD的治疗目的主要为改变疾病的病程和(或)改善生活质量。对治疗方法的评价不仅包括通常的生理学因素,而且扩展到生活质量的临床评价和医疗价格的考虑。国外研究资料表明[1],家庭长期氧疗(Home long-term oxygen therapy,HLTOT)可延长伴有低氧血症COPD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了评价HLTOT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医疗费用的耗费,本文作者对36例接受HLTOT的COPD患者进行了5年的追踪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呼吸内科1994年4月~1995年4月间住院及门诊病人,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全国COPD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HLTOT组和对照组,其中HLTOT组36人,男28人,女8人,年龄46~83(平均59±9)岁。对照组32人,男25人,女7人,年龄40~86(平均56±4)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两组病例均服用一般祛痰、止咳、平喘药物,急性发作期加用抗生素,必要时住院治疗。对照组出院后停止吸氧或吸氧<6h/d, HLTOT组18例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W505IZ型或W303IZ型氧气机,14例使用香港尚健公司Newlife制氧机, 4例使用压缩氧气瓶。予鼻导管或鼻塞给氧,每日吸氧14~16(平均14.6)小时,氧流量1~3L/min。(2)肺功能、血气分析测定:全部患者在缓解期及治疗后每年进行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3)平均肺动脉压(mPAP)测定:用惠普8500型彩色超声心动图于缓解期及治疗后每年测定一次mPAP值,均由同一技术人员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用
2 结果
2.1 HLTOT组及对照组PaO2、PaCO2的变化 HLTOT组治疗后2年内PaO2明显升高,其基础值与2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年内PaO2维持较高水平,2年与5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aCO2基础值2年、5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PaO2逐年降低,PaCO2进行性升高。5年后两组间PaO2、Pa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HLTOT组及对照组PaO2、PaCO2测定结果(
(年)
PaO2(mmHg)
PaCO2(mmHg)
HLTOT组
对照组
HLTOT组
对照组
基础值
58±1.2
60±4.2
48±4.5
47±2.0
1
70±1.2*
58±3.0
46±4.5
49±1.1
2
82±4.1**
55±1.2
47±3.0
51±0.6
3
86±3.5**
54±2.2
46±3.1
52±2.4
4
87±3.6**
50±1.3
47±2.0
56±1.5
5
88±2.8**
48±2.4
48±1.6*
58±2.8
注:*组间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1。
2.2 HLTOT组及对照组FVC、FEV1、mPAP的变化 两组FVC均无明显变化,基础、2年、5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LTOT组FEV12年内有明显提高,基础与2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年后呈缓慢下降趋势,2年与5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FEV1呈进行性下降,5年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LTOT组治疗前14例mPAP<20mmHg,22例>20mmHg,5年后mPAP<20mmHg的12例生存者中2例mPAP>20mmHg,mPAP>20mmHg的16例生存者中4例mPAP<20mmHg。对照组mPAP缓慢进行性上升,5年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 预后及经济学评价 HLTOT组5年存活率78%,对照组5年存活率6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LTOT组死亡8例,死亡年限为第2年、3年各2例,第4年1例,第5年3例,致死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3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例,脑出血1例,猝死1例,原发性肝癌1例。对照组死亡10例,死亡年限为第2年、3年各3例,第4年2例,第5年2例,致死原因为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4例,MOF!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坏死性胰腺炎1例。两组发病状况及医疗费用的比较见表3。
表2 HLTOT组及对照组FVC、FEV1、mPAP值(
n
时间
(年)
FVC(L)
FEV1(L)
mPAP
(mmHg)
HLTOT组
36
基础值
2.12±0.05
0.71±0.32
28±0.2
36
1
2.20±0.30
0.96±0.21*
23±2.6*
34
2
2.18±0.15
1.41±0.40**
18±1.2**
32
3
2.21±0.20
1.40±0.30**
21±1.8**
31
4
2.20±0.20
1.37±0.22**
22±6.0**
28
5
2.13±0.30
1.32±0.14**
23±4.8**
对照组
32
基础值
2.10±0.14
0.74±0.60
27±4.0
32
1
2.21±0.30
0.73±0.10
28±2.0
29
2
2.14±0.11
0.72±0.40
29±6.2
26
3
2.03±0.22
0.72±0.20
29±2.2
24
4
2.06±0.40
0.70±0.70
29±4.5
22
5
2.10±0.50
0.68±0.13
30±1.4
注:*组间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1。表3 HLTOT组及对照组发病状况、医疗费用比较 观察项目
HLTOT组
对照组
平均每次发作天数
6.2
9.6
年均住院次数
2.2
3.2
平均住院天数
8.4
11.6
年均住院费用(万)
1.76
2.56
年均门诊费用(万)
0.22
0.36
平均HLTOT费用(万)
0.54
年均总医疗费用(万)
2.52
2.92
3 讨论
COPD患者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导致缺氧和CO2潴 留。尽管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等治疗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根据近10余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资料,HLTOT是唯一能提高COPD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手段[2]。本组观察资料表明:HLTOT组最初两年PaO2可有较明显的改善,持续氧疗PaO2可长时期维持较高水平,且无CO2潴留的危险,而对照组PaO2呈缓慢下降趋势,PaCO2呈逐步增高走势。COPD患者的长期缺氧,使PaO2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关系正处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斜率最大的部分,PaO2稍微下降,既可引起SaO2大幅下降,血氧的组织输送也随之迅速减少,一方面氧输送降低,另一方面COPD患者呼吸功的增加又使氧耗量加大,结果氧供与氧耗量差值增加,组织缺氧更加明显,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HLTOT就是通过最大程度提高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增加氧的组织输送,防止和逆转缺氧所致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提高运动的耐受性,从而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HLTOT是否可以纠正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目前尚不明确。Laaban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右心漂浮导管测得值进行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80%[3],可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作者应用多普勒动态观察mPAP,结果显示:HLTOT组mPAP在治疗后2年内有明显下降,4年内维持一个较低水平,然后出现逐渐回升的趋势,5年后mPAP基础<20mmHg的患者多数(10/12)mPAP仍维持较低水平,而对照组mPAP呈逐年上升,5年后两组mP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虽然本组资料观察时间相对COPD的病程来说较短,但结果表明HLTOT至少可稳定和延缓肺动脉高压的进展,这对降低肺心病的发病、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普遍认为肺功能对HLTOT预后影响最大,而FEV1是预测HLTOT预后的最好参数。改变FEV1的下降率就意味着改变COPD的病程,国外文献报导FEV1的改变与短期生活质量改善相关[4],FEV1可作为评价生活质量的指标,作者观察结果显示:HLTOT组2年内FEV1较基础值有显著提高,2年后又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呈逐年进行性下降走势,观察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相符[5]。结果提示HLTOT在最初2年内可改变FEV1的下降率,但不能阻止病情的继续进展。作者观察中发现FEV1的改善与基础值高度相关,当FEV1<0.6L时,氧疗后FEV1均无明显改善,这提示我们HLTOT应在肺功能不全的早期即开始进行,一旦肺功能损害严重,HLTOT也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尽管HLTOT组的总医疗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仍然昂贵。HLTOT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尽量保持患者的活动能力,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接受氧疗,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氧气源主要为压缩氧、液态氧、制氧机。制氧机基本可满足患者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进行氧疗的需求,使用安全,效果可靠,但费用较昂贵。压缩氧气瓶供氧,费用较低,但运输困难、安全性差,患者活动受限,因此限制了其广泛使用。液态氧罐作为氧源,有价廉、活动不受限等优点,但目前市场生产及销售量少,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得到HLTOT的迫切要求。提示有关部门应尽快研制、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氧气源,使大多数COPD患者能承担得起HLTOT的费用,促进HLTOT在我国广泛开展。
HLTOT被认为是能影响COPD患者预后的最重要治疗手段,能完全消除缺氧对病死率的影响,但是因COPD的基本病理改变依然存在,甚至肺功能可进行性损害,因此HLTOT应尽量在病程早期进行,以获得最佳疗效。
(邹霞英主任医师 审)
作者简介:高小梅(1956-),女,河南许昌人,主治医师,从事呼吸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已在中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参考文献:
[1]Pepin JL,Barjhoux CE,Desohaux C,et al.Long-term oxygen therapy at home:compliance with medical prescrip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rapy[J].Chest,1996,109(5):44-50.
[2]陈玉玲.长期氧疗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4,14(1):18-19.
[3]Burdet L,de Muralt B,Schutz Y,et al.Thermogenic effect of bronchodilato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Thorax,1997,52(2):130-135.
[4]Chailleux E,Fauroux B,Binet F,et al.Predictors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receiving domisiliary oxygen therapy 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10-year analysis of ANTADIR observatory[J].Chest,1996,112(3):741-749.
[5]Cottrell JJ,Openbrier D,Lave JR,et al.Home oxygen therapy:a comparison of 26 months patient reevaluation[J].Chest,1995,107(2):358-361.
收稿日期:1999-12-27
修回日期:2000-04-24
闂佽娴烽弫濠氬磻婵犲洤绐楅柡鍥╁枔閳瑰秴鈹戦悩鍙夋悙婵☆偅锕㈤弻娑㈠Ψ閵忊剝鐝栭悷婊冨簻閹凤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顨呴埢宥夊即閵忕姵鐎梺缁樺姉閸庛倝宕曞畝鍕厽闁逛即娼ф晶顔姐亜鎼搭垱瀚�
闂備浇宕垫慨鏉懨洪妶鍥e亾濮樼厧鐏︽い銏$懇楠炲鏁冮埀顒傜矆閸曨垱鐓熸俊顖濐嚙缁茶崵绱撳蹇斿
闂傚倷鑳堕幊鎾诲触鐎n剙鍨濋幖娣妼绾惧ジ鏌曟繛鐐珔闁告濞婇弻鈩冨緞鐎n亞鍔稿┑鈽嗗灲閹凤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