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骨伤》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8902
小夹板配合甘露醇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5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骨伤》 2000年第4期
     作者:王正刚

    单位:和县人民医院 安徽 和县 238200

    关键词:

    中国骨伤000455 我科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5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甘露醇静脉推注,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中男35例,女10例;年龄3~14岁;受伤至治疗时间1小时~7天。

    2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争取即时早期手法复位,一般采用氯胺酮麻醉,在X线透视下进行。仰卧或坐卧位,术者拉住患儿上臂,助手握住其前臂,曲肘120度,徐徐用力,顺势拔伸牵引,纠正重叠,恢复肢体长度,再用两掌相对挤压,纠正侧方和旋转移位,两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向前,其余两手诸指扳提近端向后,同时嘱助手将肘徐徐屈曲70度即可。在X线下透视骨折对位对线满意,用肱骨髁上专用夹板固定,前臂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对于开放性骨折及多次复位失败造成患者肘部严重肿胀、起泡、甚至感染或入院时疑有神经血管损伤,先行鹰嘴牵引,患肘抬高,对症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尽早以甘露醇静滴(20%甘露醇2g/kg),开始每4~6小时一次,静脉推注。连续2~3次,次日改每日2次,连续3天停。临床发现病人用药后第一天肿胀好转,2~5天肿胀基本消退。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优:骨折端对位对线准确,关节伸屈功能好;良:骨折端稍有移位,关节功能好;差:即骨折端移位,可见骨突,关节伸屈功能有一定障碍。结果:优32例,良8例,差5例。肘内翻4例,肘外翻2例。

    4 讨论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端移位,是近端移向前下、远端移向后上,尤其肘前方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骨折后,骨折端的压迫、折端出血,创伤反应加重了肢体肿胀,组织压升高,神经血管受压,临床上一部分病人入院时肢体局部已有肿胀,桡动脉搏动减弱,末梢血循差,感觉减退,疑有神经血管受压损伤,甚至有肌筋膜综合征发生的早期征象,这类病人通过即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早期应用甘露醇,症状迅速改善。其原因主要是骨折端经复位后压迫解除,由于甘露醇的作用,使肢体肿胀迅速消退和组织液下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动静结合的,特别是应用肱骨髁上专用夹板,前后板末端均有80°~90°弧形弯曲,复位后对维持肘屈曲起到一定作用,根据移位方向夹板上可放置适当的纸压垫,防止折端再移位,术后前臂三角巾悬吊胸前,早期开始做手部指间、指掌关节伸屈活动,密切注意末梢血循环及桡动脉搏动等,随时调整节板松紧度,3~4周后拆除夹板,开始进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时关节功能几乎同步逐渐恢复,因此,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早期应用甘露醇是目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尺偏型是发生肘内翻的主要原因,因此,处理时以应先矫正旋转移位,后矫正侧方移位,再后矫正前后移位的原则,以防止肘内翻发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