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22331
穿刺锁骨下静脉致大量气栓形成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苗云波 孟洁 周乐今 谢红 兰炳炎 徐小南

    单位:昆明,云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650032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000437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采用足高头低位,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11 F静脉鞘管,并放置双腔电极导线后X线透视,发现心影内有2 cm×3 cm的一团块状低密度影,随心搏上下移动。多角度投照透视,确认其位于右心室流出道。随即退出静脉鞘管,患者仍足高头低位静卧。持续透视下,见该低密度团块向肺动脉方向小量弥散,渐渐稀疏,约10 min后完全消失。在此过程中患者无胸痛、气促、紫绀,也无神志及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继续植入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严密监测也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讨论 通过较粗静脉鞘管置入两根导线时,可能由于:(1)静脉鞘无活瓣,缺乏阻止外界气体进入的屏障功能;(2)2根导线在同一鞘管内,客观上易形成空气存留空隙,加之推送导线,增加空气进入的机会;(3)退出导引钢丝时未屏气,若正当患者吸气,右心室压相对较低,外界气体易进入。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可以:①让患者屏气后再退出钢丝,并迅速用拇指堵住鞘管尾端,避免负压效应产生;②待鞘管尾端溢出血后再送电极导线,防止空隙存在;③心房和心室导线均送至右心房后,立即撤出鞘管,以利于导线在皮下部分被周围组织回缩包裹,阻隔外界气体进入;④若气体进入后,采取足高头低位静卧,尽量使气体不易同时大量流向肺动脉而致急性肺动脉栓塞。最好待气体渐弥散至肺毛细血管后消散,解除急性空气栓塞的危险。

    (收稿日期:2000-02-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