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23744
骨髓病性贫血2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2000年第4期
     作者:张辉 谢米娜 孙建群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中国湖南 邵阳 422000

    关键词:贫血;骨髓病性

    湖南医学000437 [中图分类号] R55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4-00318-02

    由恶性肿瘤细胞骨髓浸润引起的贫血(骨髓病性贫血)与其它贫血不同,是以进行性贫血,消瘦及逐渐加重的骨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诊断不易。现将本科近10年来经骨髓穿刺证实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贫血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发病年龄19~74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0~30岁3例,31~40岁4例,41~50岁8例,51~60岁8例,60岁以上4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28例患者中25例(89.3%)有不同

    程度的骨痛,其中轻度至中度疼痛16例,剧烈疼痛9例,且需用止痛剂。疼痛以腰骶椎、双下肢骨痛为主。开始多为间歇性或游走性,逐渐转为持续性,夜间疼痛更剧。所有患者都有不规则发热,以低热至中度发热为主,体温多波动在38℃左右,其中3例在39℃以上;确诊时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贫血,23例患者为中至重度贫血。皮肤粘膜出血9例,肝肿大21例,脾肿大8例,淋巴结肿大8例,消瘦21例。本组骨髓坏死3例,患者出现高热,剧烈骨痛(需用吗啡类镇痛剂止痛)及贫血进行性加重。

    1.3 实验室资料 血红蛋白<30 g/L 3例,31~60 g/L 13例,61~90 g/L 9例,91~100 g/L 3例;网织红细胞增高9例,为0.02~0.11,末梢血出现晚幼红细胞16例,破碎红细胞5例。白细胞≤4.0× 109/L 2例,(10~20)× 109/L 4例,>20× 109/L 2例;出现中、晚幼粒细胞15例,偶见早幼粒细胞1例,未见原始细胞。血小板减少19例,(100~50)× 109/L 11例,(50~30)× 109/L 6例,<30 ×109/L 2例。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3例,增生活跃9例,增生低下10例,增生极度低下6例;粒细胞中毒颗粒和空泡易见。28例均经骨髓穿剌找到恶性肿瘤细胞,瘤细胞成簇状,片状和散在分布,占骨髓有核细胞5%~90%,多时整个涂片均易见到,少者见于涂片的起始部,边缘及尾部。该类细胞常成团聚集,少者3~5个,多者20~30个,最多可达100多个细胞团块,彼此间互相拥挤,界线不清,形态不一。其中腺癌17例,未分化癌9例,鳞癌2例。7例血钙升高;16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27例血沉升高。X线检查:28例患者中23例进行X线骨髓摄片,有14例发现骨质破坏, 其中腰椎7例,胸椎2例,肋骨2例,髂骨2例,股骨1例。
, 百拇医药
    1.4 原发肿瘤 经病理细胞学检查及影像学结果所示胃癌5例;肺、肝、前列腺癌各3例;甲状腺、肾、乳腺癌各2例;骨肉瘤2例;食道癌、结肠癌、胰头癌、神经母细胞瘤、鼻咽癌、直肠癌各1例。

    1.5 治疗及转归 28例患者7例确诊后自动出院,余21例病人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6例患者给予抗癌化疗。患者从骨髓中检出癌细胞到死亡时间1个月以内2例,2~3个月6例,3~6个月8例,6~9个月10例,9~10个月2例。

    2 讨论

    骨髓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转移率约为6%~8%[1]。对原有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出现相当程度的贫血,特别是伴有幼红-幼粒细胞性贫血,应首先考虑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2]。本组13例在诊断骨髓病性贫血前明确原发灶部位,15例在诊断骨髓病性贫血后,经X线、超声波、磁共振及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11例患者原发病灶比较小,症状不明显,1~5个月后随着病灶增长浸润,病症的出现才得以明确;提示有些情况下骨髓检查有助于恶性肿瘤原发灶的发现。以下病症提示该病可能,应行骨髓穿剌或骨髓活检。①贫血;②一个部位或多部位骨痛;③末稍血出现幼粒、幼红细胞;④X线骨骼摄片有骨质破坏征象;⑤有原发恶性肿瘤存在或恶性肿瘤病史。本组初诊时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5例,骨结核3例,急性白血病2例,血小板减少2例;入院后均行骨髓检查后明确诊断。骨髓检查是确定本病的唯一依据。然而,部分骨髓转移癌患者穿刺时呈现“干抽”,碰到这类情况,可换多部位穿刺,或穿刺部位选在骨骼疼痛明显处,可提高癌细胞检出率。
, http://www.100md.com
    贫血为本病的必备条件,如无贫血只能诊断为骨髓转移瘤。贫血为正色素正细胞贫血,贫血的机理是多方面的[2,3],主要原因有:①肿瘤细胞浸润直接或间接损害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使红细胞生成减少;②肿瘤细胞浸润骨髓,在此落户和增殖,破坏了造血微环境并排挤和抑制造血细胞,使红系造血减少而出现贫血;③癌瘤细胞作为非自身组织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增生,吞噬功能增强,使红细胞先期破坏。若脾脏明显增大,这种情况更为显著;④红细胞无效生成增加。⑤由于瘤细胞增殖,干扰了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质等造血要素的吸收和利用,并增加其消耗,引起正常造血细胞生成不足;⑥失血、营养不良,继发感染可致贫血。骨髓病性贫血治疗主要是原发病治疗,贫血严重时输注浓缩红细胞。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3,4]: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这类贫血有一定疗效。本组28例患者,观察随访21例,从骨髓中检出瘤细胞到死亡无1例生存期超过1年,提示本病预后不良。

    [作者简介] 张辉(1964-),男,湖南武冈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血液病和肿瘤化疗的临床工作。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2.

    [2] 丁训杰,沈迪,林宝爵,等.实用血液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429-430.

    [3]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747.

    [4] 鲍扬漪,金运松,瞿尔鑫.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恶性肿瘤贫血[J].临床血液杂志,1995,8:166-167.

    [收稿日期] 1999-12-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