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痂Ⅰ号治疗Ⅲ度烧伤34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才 卢才教 刘耀亮 洪宝顺
单位:林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 浙江省温州市325000);卢才教(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 浙江省温州市325000);刘耀亮(上海瑞金医院烧伤科);洪宝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 浙江省温州市325000)
关键词:烧伤;药物疗法;脱痂
齐鲁医学杂志000439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341(2000)04-0294-01
脱痂Ⅰ号是上海瑞金医院研制的新型脱痂药,主要由苯甲酸、乳香、没药、延胡索、冰片、磺胺嘧啶银等组成,为中西医结合药物。1996年3月~1998年3月,我们应用该药治疗Ⅲ度烧伤34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Ⅲ度烧伤病人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74岁,平均31岁,其中2岁以下3例,55岁以上5例。烧伤面积2%~65%(平均18.3%),中度烧伤32例,重度2例。并发癫痫2例,糖尿病4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1例。用药面积为1.5%~8.0%,焦痂均完整。
1.2 治疗方法
全组开始用药时间为伤后3~61d,用药时痂周皮肤以油纱布保护,油膏均匀涂于焦痂上,厚约2~4mm,外加油纱布包扎固定,隔日换药。
1.3 治疗结果
全组34例均在用药后2~4d内脱痂。分离焦痂呈片状,去痂后基底肉芽较新鲜,触之易出血,未见明显炎症表现或加重。用药期间,病人最高体温与用药前3d内最高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全组病人血白细胞总数未见明显升高,分类无特殊变化。用药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其中2例重度烧伤,1例中度烧伤病人用药前已有肝损害,用药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清蛋白/球蛋白、胆红素等含量基本维持原水平。29例去痂创面改用氯霉素、生理盐水湿敷,次日植皮;4例经短暂湿敷后即植皮,皮片成活率95%~98%;1例手臂部脱痂后,创面出现多个上皮岛,经换药痊愈。
, 百拇医药
2 讨 论
目前,对Ⅲ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主要采取早期手术切痂,达到减轻中毒、控制感染、缩短疗程、恢复功能的目的。但切痂术常因病人年龄、病情、烧伤部位以及医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而不能进行[1],必须与其他处理方法如剥痂、蚕食或药物脱痂等结合起来应用。其中药物脱痂最为重要。临床上使
用的各种脱痂药物,如水火烫伤膏、化腐生肌散、番瓜素、糜蛋白酶、胶原酶等,脱痂效果均不够理想[2]。另外,由于上述各药本身无抗感染能力,常会加重感染,加深创面,甚至诱发败血症的发生。
脱痂Ⅰ号油膏用于Ⅲ度烧伤脱痂,与一般脱痂药物比较,具有强大的脱痂、分痂功能,并具有较强大的杀菌抑菌能力[3],因而用药创面炎症轻微,全身反应小,未见用药后因创面感染侵袭而致脓毒症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中并发癫痫、糖尿病者6例,气管切开者1例,婴儿及老年人8例,用药期间均未见病情加重或恶化。全组脱痂后,33例经短暂湿敷后立即植皮或次日植皮,由于脱痂创面呈新鲜肉芽,血运丰富,且炎症反应轻,渗出少,因而皮片成活率高。
, http://www.100md.com
本组1例脱痂后创面出现多个上皮岛并经换药痊愈,说明脱痂Ⅰ号对正常组织无直接或间接损害,可最大限度保留组织中残存的上皮。我们推测,该例病人为混合度而非完全Ⅲ度烧伤。这似乎提示脱痂Ⅰ号对深Ⅱ度、混合度创面的治疗以及对深Ⅱ度、Ⅲ度烧伤的鉴别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本组34例中,面颈、躯干、臀部、会阴、腹股沟周围、腋窝、女性乳房等特殊部位烧伤13例,占全组40%.这些部位手术切痂往往较难进行或因相对禁忌而受限制,经用脱痂Ⅰ号后,所有焦痂均顺利分离,痂下正常组织(如乳腺组织、脂肪组织)基本保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为某些特殊部位不能行早期切痂术而引起的严重形态、功能的改变。
综上所述,脱痂Ⅰ号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痂药物,其脱痂时间短,创面不加深,全身影响小,受皮率高,疗程缩短,费用低,不失为较理想的脱痂剂。
作者简介 林才,男,1969年12月生,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常致德,张明良,孙永华,等主编.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M].北京出版社,1993.33~34
2,黎 鳌主编.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2~222
3,刘耀亮,项明洁,林 才.脱痂Ⅰ号油膏对烧伤感染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6,26(4):224
(1999-12-02收稿 2000-05-30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林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 浙江省温州市325000);卢才教(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 浙江省温州市325000);刘耀亮(上海瑞金医院烧伤科);洪宝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 浙江省温州市325000)
关键词:烧伤;药物疗法;脱痂
齐鲁医学杂志000439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341(2000)04-0294-01
脱痂Ⅰ号是上海瑞金医院研制的新型脱痂药,主要由苯甲酸、乳香、没药、延胡索、冰片、磺胺嘧啶银等组成,为中西医结合药物。1996年3月~1998年3月,我们应用该药治疗Ⅲ度烧伤34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Ⅲ度烧伤病人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74岁,平均31岁,其中2岁以下3例,55岁以上5例。烧伤面积2%~65%(平均18.3%),中度烧伤32例,重度2例。并发癫痫2例,糖尿病4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1例。用药面积为1.5%~8.0%,焦痂均完整。
1.2 治疗方法
全组开始用药时间为伤后3~61d,用药时痂周皮肤以油纱布保护,油膏均匀涂于焦痂上,厚约2~4mm,外加油纱布包扎固定,隔日换药。
1.3 治疗结果
全组34例均在用药后2~4d内脱痂。分离焦痂呈片状,去痂后基底肉芽较新鲜,触之易出血,未见明显炎症表现或加重。用药期间,病人最高体温与用药前3d内最高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全组病人血白细胞总数未见明显升高,分类无特殊变化。用药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其中2例重度烧伤,1例中度烧伤病人用药前已有肝损害,用药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清蛋白/球蛋白、胆红素等含量基本维持原水平。29例去痂创面改用氯霉素、生理盐水湿敷,次日植皮;4例经短暂湿敷后即植皮,皮片成活率95%~98%;1例手臂部脱痂后,创面出现多个上皮岛,经换药痊愈。
, 百拇医药
2 讨 论
目前,对Ⅲ度烧伤创面的处理主要采取早期手术切痂,达到减轻中毒、控制感染、缩短疗程、恢复功能的目的。但切痂术常因病人年龄、病情、烧伤部位以及医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而不能进行[1],必须与其他处理方法如剥痂、蚕食或药物脱痂等结合起来应用。其中药物脱痂最为重要。临床上使
用的各种脱痂药物,如水火烫伤膏、化腐生肌散、番瓜素、糜蛋白酶、胶原酶等,脱痂效果均不够理想[2]。另外,由于上述各药本身无抗感染能力,常会加重感染,加深创面,甚至诱发败血症的发生。
脱痂Ⅰ号油膏用于Ⅲ度烧伤脱痂,与一般脱痂药物比较,具有强大的脱痂、分痂功能,并具有较强大的杀菌抑菌能力[3],因而用药创面炎症轻微,全身反应小,未见用药后因创面感染侵袭而致脓毒症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中并发癫痫、糖尿病者6例,气管切开者1例,婴儿及老年人8例,用药期间均未见病情加重或恶化。全组脱痂后,33例经短暂湿敷后立即植皮或次日植皮,由于脱痂创面呈新鲜肉芽,血运丰富,且炎症反应轻,渗出少,因而皮片成活率高。
, http://www.100md.com
本组1例脱痂后创面出现多个上皮岛并经换药痊愈,说明脱痂Ⅰ号对正常组织无直接或间接损害,可最大限度保留组织中残存的上皮。我们推测,该例病人为混合度而非完全Ⅲ度烧伤。这似乎提示脱痂Ⅰ号对深Ⅱ度、混合度创面的治疗以及对深Ⅱ度、Ⅲ度烧伤的鉴别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本组34例中,面颈、躯干、臀部、会阴、腹股沟周围、腋窝、女性乳房等特殊部位烧伤13例,占全组40%.这些部位手术切痂往往较难进行或因相对禁忌而受限制,经用脱痂Ⅰ号后,所有焦痂均顺利分离,痂下正常组织(如乳腺组织、脂肪组织)基本保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为某些特殊部位不能行早期切痂术而引起的严重形态、功能的改变。
综上所述,脱痂Ⅰ号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痂药物,其脱痂时间短,创面不加深,全身影响小,受皮率高,疗程缩短,费用低,不失为较理想的脱痂剂。
作者简介 林才,男,1969年12月生,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常致德,张明良,孙永华,等主编.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M].北京出版社,1993.33~34
2,黎 鳌主编.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2~222
3,刘耀亮,项明洁,林 才.脱痂Ⅰ号油膏对烧伤感染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6,26(4):224
(1999-12-02收稿 2000-05-30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