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6名献血员疟疾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玉英 李锦辉 覃业新 林珍 雷晟 傅伟忠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南宁 530021
关键词:
广西预防医学000431
疟疾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但也可经输血、医疗器械、胎盘等途经传播。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因输血感染疟疾病例不断出现[1],已影响到疟疾防治成果的巩固。为了解我区献血员的疟疾情况,我们于1998~1999年对广西大新、钦州、平果、贺州、隆安、宁明等6个县市血站的部分献血员进行疟疾筛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9866名献血员来自上述6个县市血站献血的当地常住户口居民。血站对献血员进行静脉采血除用作乙肝等项目检验外,同时作滤纸干滴带回实验室检测疟疾抗体。
1.2 方法 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疟疾抗体。按常规方法操作[2]。以抗体滴度≥1:20为阳性。
2 结果与分析
6个血站共检测献血员9866人,疟疾抗体阳性17例,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17%,阳性抗体滴度1:20、1:40均为7例,1:80为3例;其中大新县献血员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32%(10/3081),钦州为0.20%(3/1470),平果为0.13%(2/1580),贺州为0.52%(2/388),隆安(0/2345)和宁明(0/1002)均为零。据报道,河南省焦作市1992~1993年查出间日疟116例,均为献血员(65例)和受血者(51例)[3]。广西玉林市2例外伤病人及1例肿瘤术后患者均因输血而感染疟疾,追踪血检献血员查出疟原虫和疟疾抗体阳性[4]。徐华么报告,湖北省一婴儿生后的第4天和第6天分别输入血浆30ml和25ml,2个月后,新生儿发热、腹泻呕吐及谷丙转氨酶升高(74u/L),按肝炎治疗无效,经厚、薄血片检查,查到间日疟原虫[5]。表明对献血人员常规血检疟原虫,不但可以避免或减少输血后疟疾的发生,而且有助于阻止耐氯喹恶性疟原虫的扩散。
本次测得的献血员平均疟疾抗体阳性率较低(0.17%),这与上述6个县市近5年来疟疾发病率平均控制在1/万以下,尤其是其中的5个县经自治区卫生厅组织考核确认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有关。但对于疟疾抗体阳性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尚需进一步作病原学分离。因此,各级各类血站应严格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对献血人员进行疟疾筛选。禁止流动人口作为献血对象,避免因输血而导致的疟疾病例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跃进,王志强,朱涛.献血员疟疾监测与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9,11(3):181-182
2,陈佩惠,孔德芬,李慧珠.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02-204
3,尚乐园,陆全钟,李东方.河南焦作市流动献血员和受血者疟疾流动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6,9(1):49
4,廖远忠,陈伟东,赵群.输血性间日疟3例报告[J].广西预防医学,1998:4(6):370
5,徐华么.新生儿输注血浆感染间日疟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17(13):161
1999-11-24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南宁 530021
关键词:
广西预防医学000431
疟疾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但也可经输血、医疗器械、胎盘等途经传播。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因输血感染疟疾病例不断出现[1],已影响到疟疾防治成果的巩固。为了解我区献血员的疟疾情况,我们于1998~1999年对广西大新、钦州、平果、贺州、隆安、宁明等6个县市血站的部分献血员进行疟疾筛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9866名献血员来自上述6个县市血站献血的当地常住户口居民。血站对献血员进行静脉采血除用作乙肝等项目检验外,同时作滤纸干滴带回实验室检测疟疾抗体。
1.2 方法 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疟疾抗体。按常规方法操作[2]。以抗体滴度≥1:20为阳性。
2 结果与分析
6个血站共检测献血员9866人,疟疾抗体阳性17例,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17%,阳性抗体滴度1:20、1:40均为7例,1:80为3例;其中大新县献血员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32%(10/3081),钦州为0.20%(3/1470),平果为0.13%(2/1580),贺州为0.52%(2/388),隆安(0/2345)和宁明(0/1002)均为零。据报道,河南省焦作市1992~1993年查出间日疟116例,均为献血员(65例)和受血者(51例)[3]。广西玉林市2例外伤病人及1例肿瘤术后患者均因输血而感染疟疾,追踪血检献血员查出疟原虫和疟疾抗体阳性[4]。徐华么报告,湖北省一婴儿生后的第4天和第6天分别输入血浆30ml和25ml,2个月后,新生儿发热、腹泻呕吐及谷丙转氨酶升高(74u/L),按肝炎治疗无效,经厚、薄血片检查,查到间日疟原虫[5]。表明对献血人员常规血检疟原虫,不但可以避免或减少输血后疟疾的发生,而且有助于阻止耐氯喹恶性疟原虫的扩散。
本次测得的献血员平均疟疾抗体阳性率较低(0.17%),这与上述6个县市近5年来疟疾发病率平均控制在1/万以下,尤其是其中的5个县经自治区卫生厅组织考核确认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有关。但对于疟疾抗体阳性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尚需进一步作病原学分离。因此,各级各类血站应严格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对献血人员进行疟疾筛选。禁止流动人口作为献血对象,避免因输血而导致的疟疾病例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跃进,王志强,朱涛.献血员疟疾监测与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9,11(3):181-182
2,陈佩惠,孔德芬,李慧珠.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02-204
3,尚乐园,陆全钟,李东方.河南焦作市流动献血员和受血者疟疾流动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6,9(1):49
4,廖远忠,陈伟东,赵群.输血性间日疟3例报告[J].广西预防医学,1998:4(6):370
5,徐华么.新生儿输注血浆感染间日疟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17(13):161
1999-11-24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