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分析
作者:王晓武 秦晓春 王晓辉
单位:鞍山钢铁公司铁东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2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4113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搐,临床主要特征以面、颈、肩部开始的进行性、不自主的重复抽搐,晚期除运动性抽搐外,还有发声性抽搐。现将我院1994~1999年10月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30例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男23例,女7例,发病年龄5~6岁8例,7~9岁10例,10~13岁12例,临床表现:眨眼、皱眉、嗅鼻8例,摇头伴咳声5例,耸肩、缩头、伸舌7例,突然停止正常活动迅速低头鞠弓伴喉发出咯咯声2例,噘嘴弄鼻伴清喉声3例,端肩伴四肢不自主抽动5例。本文病例中有3例患儿合并焦虑及抑郁情绪,有4例合并轻微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智力均正常。30例做脑电图检查结果21例正常,9例为非特异性轻度异常,脑CT21例均正常。就诊时间距发病时间20d到半年不等。
2结果
5例未经药物治疗,其中3例学前儿童停止送幼儿园,由家人陪护经2~6个月心理疗法症状明显改善,另2例小学生暂时休学,经医生和家长的心理康复疗法2~4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25例心理康复与药物联合治疗,常规剂量和方法服用氟哌啶醇和等量安坦,其中7例服药1个月症状缓解,半年后症状消失,以后维持用药2~3年基本治愈。另18例服氟哌啶醇1个月症状不缓解换泰必利,服药1个月症状均有改善,但其中1例因家长打骂后症状加重,2例平时疗效尚好,但遇考试前、开学前或与同学口角等精神紧张因素刺激,症状加重,其余15例经心理康复与药物联合治疗2年基本治愈。
3讨论
本文报道发病年龄多为儿童,男多于女。
3.1发病特点(1)单组或多组肌群表现为迅速重复刻板的不自主抽动,病初抽搐多见于眼、面、颈、肩等。随之以后出现上下肢抽动及喉肌抽搐。(2)抽搐在精神紧张时加重,分散其注意力时略可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3)自已不易控制症状,有时能控制片刻,但不久再发,休息或游戏时均可出现症状。(4)表现形式不一,多为进行性慢性过程,波动性,多发性的抽搐,可有周期性改变,也可由新症状代替旧的症状或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增加新症状。(5)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体征,如反射、肌力、肌张力、精细动作和共济运动等均正常。(6)脑电图大多正常,少数有轻度非特异性改变。脑CT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2病因本病的病因尚不太清楚,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神经递质研究认为本病脑内多巴胺增多,也有研究认为患本病时脑啡呔减少,有的认为可能存在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因素为促发因素。总之,认为本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是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高度统一,个体与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疾病。
3.3治疗(1)改善周围环境,家长及周围人不宜对症状表示过分注意、焦虑,以免患儿紧张不安,更不应责骂或惩罚,应引导患儿从事正常学习、文体活动,向家长说明本病的特点及可治愈性,以消除顾虑,建立康复信心。(2)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有效,泰必利疗效此氟哌啶醇好,副作用小。服用等量安坦可减少前者副作用。
收稿:1999-11-01, http://www.100md.com
单位:鞍山钢铁公司铁东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2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4113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搐,临床主要特征以面、颈、肩部开始的进行性、不自主的重复抽搐,晚期除运动性抽搐外,还有发声性抽搐。现将我院1994~1999年10月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30例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男23例,女7例,发病年龄5~6岁8例,7~9岁10例,10~13岁12例,临床表现:眨眼、皱眉、嗅鼻8例,摇头伴咳声5例,耸肩、缩头、伸舌7例,突然停止正常活动迅速低头鞠弓伴喉发出咯咯声2例,噘嘴弄鼻伴清喉声3例,端肩伴四肢不自主抽动5例。本文病例中有3例患儿合并焦虑及抑郁情绪,有4例合并轻微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智力均正常。30例做脑电图检查结果21例正常,9例为非特异性轻度异常,脑CT21例均正常。就诊时间距发病时间20d到半年不等。
2结果
5例未经药物治疗,其中3例学前儿童停止送幼儿园,由家人陪护经2~6个月心理疗法症状明显改善,另2例小学生暂时休学,经医生和家长的心理康复疗法2~4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25例心理康复与药物联合治疗,常规剂量和方法服用氟哌啶醇和等量安坦,其中7例服药1个月症状缓解,半年后症状消失,以后维持用药2~3年基本治愈。另18例服氟哌啶醇1个月症状不缓解换泰必利,服药1个月症状均有改善,但其中1例因家长打骂后症状加重,2例平时疗效尚好,但遇考试前、开学前或与同学口角等精神紧张因素刺激,症状加重,其余15例经心理康复与药物联合治疗2年基本治愈。
3讨论
本文报道发病年龄多为儿童,男多于女。
3.1发病特点(1)单组或多组肌群表现为迅速重复刻板的不自主抽动,病初抽搐多见于眼、面、颈、肩等。随之以后出现上下肢抽动及喉肌抽搐。(2)抽搐在精神紧张时加重,分散其注意力时略可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3)自已不易控制症状,有时能控制片刻,但不久再发,休息或游戏时均可出现症状。(4)表现形式不一,多为进行性慢性过程,波动性,多发性的抽搐,可有周期性改变,也可由新症状代替旧的症状或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增加新症状。(5)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体征,如反射、肌力、肌张力、精细动作和共济运动等均正常。(6)脑电图大多正常,少数有轻度非特异性改变。脑CT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2病因本病的病因尚不太清楚,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神经递质研究认为本病脑内多巴胺增多,也有研究认为患本病时脑啡呔减少,有的认为可能存在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因素为促发因素。总之,认为本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是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高度统一,个体与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疾病。
3.3治疗(1)改善周围环境,家长及周围人不宜对症状表示过分注意、焦虑,以免患儿紧张不安,更不应责骂或惩罚,应引导患儿从事正常学习、文体活动,向家长说明本病的特点及可治愈性,以消除顾虑,建立康复信心。(2)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有效,泰必利疗效此氟哌啶醇好,副作用小。服用等量安坦可减少前者副作用。
收稿:1999-11-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