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瘫痪下肢的运动疗法
作者:张国初 陶玉梅
单位: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关键词:脑卒中;瘫痪下肢;运动疗法;促通技术
现代康复000417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对35例脑卒中患者瘫痪下肢进行康复治疗,另29例作为对照组,用FUGL-MEYER评分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运动疗法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有助于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的恢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496(2000)04-0516-02
, http://www.100md.com
Exercise therapy of stroke palsy lower limb
ZHANG Guo-chu,TAO Yu-mei
(Second People Hospital,Changzou,Jiangsu province,Changzou 213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Probe into exercise therapy effect on stroke palsy lower limb.Methods:Treat 35 cases of stroke palsy lower limb with 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Another 29 cases were compared.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Exercise therapy group were made more improvement than compared group in lower limb exercise and step function(P<0.01). Conclusion :Exercise therapy(mainly PNF) contribute to restoration of stroke palsy lower limb function.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stroke;palsy lower limb;exercise therapy;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期盼首先解决的问题,从1995~1998年,应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方法(即神经促通技术)[1],对38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同时与未进行训练的29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运动疗法组(A组)38例,对照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均为1995~1998年本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和颅脑CT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但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变性质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性别(例)
年龄及平均值(岁)
出血(%)
梗塞(%)
出血梗塞(%)
男
女
A
24
14
47-72
11(29)
23(61)
, 百拇医药
4(10)
59.25±1.75
B
17
12
48-73
6(21)
21(72)
2(7)
60.58±6.01
注:两组从性别、年龄及病变性质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1.2方法治疗方法:A组患者在神经科常规治疗使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实施运动功能训练。运动疗法1~2次/d,每次30min。
, http://www.100md.com
1.2.1正常姿势控制力的训练(1)仰卧位:①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在患侧下肢大转子处垫一小枕头,使其处于中立位。②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月国窝处垫一小枕头。③髋关节伸肢的控制能力;早期双侧桥式运动,完成后给予单桥训练。④髋关节内收内旋的控制能力;健侧带动患侧夹腿训练(坐位时也练)。⑤髋和膝的屈曲,伸髋时屈膝训练。⑥髋骨松动手法,各关节的被动活动。(2)坐位:独立完成从仰卧位到坐位的转 换,训练坐位平衡能力。反复训练坐位时膝关节屈曲能力和踝关节背屈能力。(3)站位:完成坐位到站立位的转换;站位平衡训练到达三级平衡;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反复练习伸髋下的屈膝踝背屈;当患者患侧下肢负重达体重的2/3时,进行步行训练。
1.2.2步行训练站位相时训练在患腿持重下,健腿作向前向后的小幅度迈步,训练患腿负重下平衡和控制站相的每一过程。摆动相时,训练屈伸交替进行的患肢膝关节独立活动,达到不提髋,膝放松,屈膝迈步和足跟着地时踝背屈。
B组:神经科常规治疗配合中药,针灸。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2.1评测方法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数字积分法:2分功能充分,0分无功能,1分介于两者之间,有部分功能。得分越高,功能越好。步行能力标准:1级不能行走,2级需人搀扶帮助进行,3级自己扶拐步行,4级独立行走。所得数据通过秩和检验。
2.2结果
2.2.1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改善情况67例患者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后,下肢功能积分都有增加,见表2。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
2.2.2治疗前后两组步行能力见表3。
表2A、B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各功能改善情况(x±s)
, http://www.100md.com
治疗前
治疗后
下肢积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下肢积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A
24.52±8.73
3.03±1.41
, http://www.100md.com
2.97±2.13
1.97±2.53
36.76±7.05
5.83±2.17
4.81±3.21
4.10±2.81
B
14.53±7.35
2.76±4.98
1.82±1.54
1.83±1.87
35±8.03
, 百拇医药
3.93±2.31
3.61±1.91
2.01±2.41
P
>0.05
>0.05
>0.05
>0.05
<0.01
<0.01
<0.01
<0.01
, http://www.100md.com 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表3A、B两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变化情况
治疗前步行能力分级
治疗后步行能力分级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A
, 百拇医药
22
10
3
3
0
9
11
18
B
21
5
2
1
9
, 百拇医药
9
6
5
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偏瘫是锥体束损伤所致的中枢性瘫痪[2],它涉及一组或多组肌群,多个关节的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的表现形式为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下肢运动表现为伸肌痉挛为主的运动模式。这是由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抑制性调控功能解除或减弱,脊髓低级中枢功能的异常亢进。
神经促通技术[3],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获得正确运动输出。通过有目的的运动,来强化和巩固皮层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利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使休眠状态的神经突触重新激活,并在反复运动中重新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即在功能康复过程中,将低位中枢控制的异常运动模式(刻板、不协调、不随意)降低到最低程度,而最大程度地恢复皮层调控的自主运动和随意运动。这样下肢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 百拇医药
在神经促通技术中,Bobath提出的偏瘫康复治疗的直列式的程序(床上运动→坐位平衡→站位平衡→步行训练)最为实用。
在国际上已广泛用于脑卒中的临床康复[4],本人在康复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顺序,没有跨越任何一个阶段。
从表2可见下肢功能积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临床观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并不平行。髋关节进步最明显,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次之。支持了偏瘫时下肢都是近端轻、远端重。恢复时先从近端关节开始,远端的足趾关节恢复最慢的观点。早期运动疗法,能提高步行质量。从表3可以看出,A组独立步行(包括无拐杖的步行)的人数明显增加,这大大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自理,而B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愈好ADL积分愈高,离床活动愈方便。下肢若不做康复,容易发生费用综合征。造成关节挛缩强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就愈差。
脑卒中偏瘫下肢的尽快恢复,有助于患者自信心的恢复和回归社会能力的提高。神经促通技术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101
2,范振华,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修订本)[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85~506
3,李冀湘.关于促通技术的几个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0,5(6):40
4,倪朝民.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J].现代康复,1999,3(4):390
(收稿:2000-02-01), 百拇医药
单位: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关键词:脑卒中;瘫痪下肢;运动疗法;促通技术
现代康复000417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对35例脑卒中患者瘫痪下肢进行康复治疗,另29例作为对照组,用FUGL-MEYER评分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运动疗法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有助于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的恢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496(2000)04-0516-02
, http://www.100md.com
Exercise therapy of stroke palsy lower limb
ZHANG Guo-chu,TAO Yu-mei
(Second People Hospital,Changzou,Jiangsu province,Changzou 213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Probe into exercise therapy effect on stroke palsy lower limb.Methods:Treat 35 cases of stroke palsy lower limb with 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Another 29 cases were compared.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Exercise therapy group were made more improvement than compared group in lower limb exercise and step function(P<0.01). Conclusion :Exercise therapy(mainly PNF) contribute to restoration of stroke palsy lower limb function.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stroke;palsy lower limb;exercise therapy;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期盼首先解决的问题,从1995~1998年,应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方法(即神经促通技术)[1],对38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同时与未进行训练的29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运动疗法组(A组)38例,对照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均为1995~1998年本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和颅脑CT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但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变性质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性别(例)
年龄及平均值(岁)
出血(%)
梗塞(%)
出血梗塞(%)
男
女
A
24
14
47-72
11(29)
23(61)
, 百拇医药
4(10)
59.25±1.75
B
17
12
48-73
6(21)
21(72)
2(7)
60.58±6.01
注:两组从性别、年龄及病变性质的比较无显著差异。
1.2方法治疗方法:A组患者在神经科常规治疗使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实施运动功能训练。运动疗法1~2次/d,每次30min。
, http://www.100md.com
1.2.1正常姿势控制力的训练(1)仰卧位:①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在患侧下肢大转子处垫一小枕头,使其处于中立位。②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月国窝处垫一小枕头。③髋关节伸肢的控制能力;早期双侧桥式运动,完成后给予单桥训练。④髋关节内收内旋的控制能力;健侧带动患侧夹腿训练(坐位时也练)。⑤髋和膝的屈曲,伸髋时屈膝训练。⑥髋骨松动手法,各关节的被动活动。(2)坐位:独立完成从仰卧位到坐位的转 换,训练坐位平衡能力。反复训练坐位时膝关节屈曲能力和踝关节背屈能力。(3)站位:完成坐位到站立位的转换;站位平衡训练到达三级平衡;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反复练习伸髋下的屈膝踝背屈;当患者患侧下肢负重达体重的2/3时,进行步行训练。
1.2.2步行训练站位相时训练在患腿持重下,健腿作向前向后的小幅度迈步,训练患腿负重下平衡和控制站相的每一过程。摆动相时,训练屈伸交替进行的患肢膝关节独立活动,达到不提髋,膝放松,屈膝迈步和足跟着地时踝背屈。
B组:神经科常规治疗配合中药,针灸。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2.1评测方法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数字积分法:2分功能充分,0分无功能,1分介于两者之间,有部分功能。得分越高,功能越好。步行能力标准:1级不能行走,2级需人搀扶帮助进行,3级自己扶拐步行,4级独立行走。所得数据通过秩和检验。
2.2结果
2.2.1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改善情况67例患者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后,下肢功能积分都有增加,见表2。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
2.2.2治疗前后两组步行能力见表3。
表2A、B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各功能改善情况(x±s)
, http://www.100md.com
治疗前
治疗后
下肢积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下肢积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A
24.52±8.73
3.03±1.41
, http://www.100md.com
2.97±2.13
1.97±2.53
36.76±7.05
5.83±2.17
4.81±3.21
4.10±2.81
B
14.53±7.35
2.76±4.98
1.82±1.54
1.83±1.87
35±8.03
, 百拇医药
3.93±2.31
3.61±1.91
2.01±2.41
P
>0.05
>0.05
>0.05
>0.05
<0.01
<0.01
<0.01
<0.01
, http://www.100md.com 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表3A、B两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变化情况
治疗前步行能力分级
治疗后步行能力分级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A
, 百拇医药
22
10
3
3
0
9
11
18
B
21
5
2
1
9
, 百拇医药
9
6
5
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偏瘫是锥体束损伤所致的中枢性瘫痪[2],它涉及一组或多组肌群,多个关节的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的表现形式为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下肢运动表现为伸肌痉挛为主的运动模式。这是由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抑制性调控功能解除或减弱,脊髓低级中枢功能的异常亢进。
神经促通技术[3],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获得正确运动输出。通过有目的的运动,来强化和巩固皮层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利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使休眠状态的神经突触重新激活,并在反复运动中重新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即在功能康复过程中,将低位中枢控制的异常运动模式(刻板、不协调、不随意)降低到最低程度,而最大程度地恢复皮层调控的自主运动和随意运动。这样下肢功能得到较好恢复。
, 百拇医药
在神经促通技术中,Bobath提出的偏瘫康复治疗的直列式的程序(床上运动→坐位平衡→站位平衡→步行训练)最为实用。
在国际上已广泛用于脑卒中的临床康复[4],本人在康复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顺序,没有跨越任何一个阶段。
从表2可见下肢功能积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临床观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并不平行。髋关节进步最明显,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次之。支持了偏瘫时下肢都是近端轻、远端重。恢复时先从近端关节开始,远端的足趾关节恢复最慢的观点。早期运动疗法,能提高步行质量。从表3可以看出,A组独立步行(包括无拐杖的步行)的人数明显增加,这大大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自理,而B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愈好ADL积分愈高,离床活动愈方便。下肢若不做康复,容易发生费用综合征。造成关节挛缩强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就愈差。
脑卒中偏瘫下肢的尽快恢复,有助于患者自信心的恢复和回归社会能力的提高。神经促通技术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101
2,范振华,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修订本)[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85~506
3,李冀湘.关于促通技术的几个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0,5(6):40
4,倪朝民.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J].现代康复,1999,3(4):390
(收稿:2000-02-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