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52146
杨家林教授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
     作者:魏绍斌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关键词:杨家林;四逆散;妇科疾病;临床经验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000402 摘 要: 总结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家林教授运用传统古方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加减,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腹痛、症瘕)的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 R271.1;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68(2000)04-0004-03

    杨家林(女,1937年12月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现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主持研究国家新药基金课题、省科委课题、省中医管理局课题多项,已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共4项,取得中药三类新药证书1个。从医38年,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结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 百拇医药
    杨老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在运用经方四逆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腹痛、症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总结介绍如下。

    1 月经不调

    老师认为,月经不调的发病与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有密切的关系,但因“肝司血海”,“女子以肝为先天”,因此肝在气血的调和、月经的化生和期、量的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肝的藏血与疏泄功能调整着血海的蓄溢,使月经如期潮止。若情志伤肝,肝经郁滞,或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血不足,均可致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肝之疏泄太过,或肝郁化热,或肝郁血瘀则可致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多;肝之疏泄不及,或肝血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或肝郁血滞,胞脉瘀阻,血行不畅,则见月经后期或月经过少;若肝之疏泄时而太过,时而不及则见月经先后不定期。老师临症常用四逆散针对其主要病机,随月经周期之先后,量之多少配以养血活血或凉血止血之品。

    1.1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 百拇医药
    (1)肝郁血热:症见月经周期提前或月经量多,经色红,质稠,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清热,凉血止血。方用四逆散酌加丹皮、栀子、黄柏、赤芍、炒槐花、地榆、茜草、炒荆芥等清热凉血,疏肝止血之品。(2)肝郁血瘀:症见月经量多,经色紫黯,夹块,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或刺痛不适,色质暗红或夹瘀点瘀班,脉弦涩。治以疏肝行气,活血祛瘀止血。方用四逆散合失笑散加血余炭、生三七、益母草等。

    1.2 月经后期、月经过少

    (1)肝郁血虚:症见月经周期延后或月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淡红,经期小腹隐痛不适,脉弦细。治以疏肝养血,和血调经。方用四逆散合四物汤加枸杞、制首乌、鸡血藤等养血之品。(2)肝郁血滞:症见月经周期延后或月经量少,经色暗红,排出不畅,经期小腹疼痛不适,脉弦涩。治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方用四逆散合四物汤加茺蔚子、桃仁、川牛膝、生山楂等活血之品。

    1.3 月经先后不定期
, http://www.100md.com
    (1)肝郁气滞:症见月经周期或提前或推后,经色暗红,或夹块,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不适,性情烦躁或抑郁,脉弦。治以疏肝行气,调理冲任。方用四逆散加香附、郁金、合欢皮等。若以月经周期提前为主,兼见热象者,酌加丹皮、栀子、黄柏、赤芍等以清热凉血;若以月经周期推后为主,可酌加当归、川芎、台乌、桂枝等以温通活血。(2)肝郁脾虚:症见月经周期或提前或推后,经色暗红或淡红,或夹块,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不适,纳少便溏,脉弦。治以疏肝健脾,调理冲任。方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制香附、陈皮、淮山药、苡仁等。

    病案举例:刘某某,37岁,工人,已婚,生产1+2。1998-10-12初诊。

    主诉:月经延后1年,量少3月。

    病史:14岁初潮,既往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基本正常。1年前,因下岗后精神抑郁,情志不畅,出现月经周期延后,40~50天一行,经期5~7天,经量中等,经色黯红,夹块,经行小腹隐痛不适。曾间断服中药治疗,有时需口服或肌注黄体酮方可经潮。近3月出现月经量减少约1/2,色紫黯,夹小血块。现周期38天经未潮。症见面部色素沉着较明显,神情抑郁,经前乳房胀痛,心烦,眠差多梦,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末次月经1998-09-04。妇科检查:(一)。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诊断:中医: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肝郁血滞证);西医:月经稀发,月经量少。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方药: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减:柴胡、当归、川芎、熟地各10 g,白芍、茺蔚子、生山楂、合欢皮各15 g,枳壳、制香附各12 g,鸡血藤18 g。连服6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药5天后就诊,经潮2天,经量较前稍增多,色暗红,夹块,乳房胀痛减轻,感小腹胀痛不适,舌脉同前。中药继服上方加川牛膝15g以引血下行,增加经量。血净后更方:上方去川牛膝,茺蔚子,加枸杞子10 g,菟丝子15 g,覆盆子12 g以培其本,两日1剂,连服1月后周期35天经潮,经量较前增多1/3,色暗红无块,5天净。此后间断服中药上方加减2月,诸症缓解,月经周期30~32天,经量、经期正常。

    2 痛经

    老师认为痛经其证虽有虚实之分,但以实证为多,其发病与肝的关系密切,肝之疏泄失职,肝经郁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故老师治疗痛经重在疏肝行气止痛,并随其气滞、血瘀的侧重加减用药。
, 百拇医药
    (1)肝郁气滞:临床症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按之不减,伴见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脉弦。治以疏肝行气止痛。方用四逆散加金铃子散、制香附、郁金、青藤香、广木香等。若偏热,症兼少腹胀痛,有灼热感,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酌加丹皮、赤芍、山栀、黄柏;若偏寒,症兼少腹疼痛有冷感,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脉弦紧,酌加台乌、艾叶、小茴香、吴茱萸、桂枝等。(2)肝郁血瘀:临床症见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或刺痛,痛处固定拒按,经血排出不畅,经色紫黯或夹块,舌质暗红或见瘀点,脉弦涩。治以疏肝行气止痛,佐以活血化瘀。方用四逆散合失笑散加益母草、鸡血藤、生山楂或桃红四物汤,瘀阻痛甚,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病案举例:陈某,32岁,干部,已婚,生产1+3。1999-06-05日初诊。

    主诉:经行腹痛2年,量多6月。

    病史:13岁初潮,既往月经正常,无明显痛经史。3年前离异后性情抑郁,逐渐出现经前经行腹痛,持续3~4天,疼痛时轻时重,伴乳房胀痛,经前加重。近6月出现月经量增多,曾间断服中药治疗。现经行第2天,量多,色暗红,夹块,感下腹胀痛明显,肛门坠痛不适,大便不畅,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滑。
, http://www.100md.com
    诊断:中医:痛经,月经过多(气滞血瘀证);西医:痛经(继发性),月经量多。

    治法:疏肝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止血。方药: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失笑散加减:柴胡、炒川楝、炒蒲黄、炒五灵脂各10 g,白芍、益母草各15 g,枳壳、延胡索、制香附、茜草各12 g,制乳没各6 g,甘草5g。4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服药7天后就诊,诉服药后经行腹痛较前减轻,经量有所减少,色红,无块,乳房胀痛减轻,舌脉同前。经净后妇检:外阴、阴道:(一),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偏大,质中,欠活动,附件:(一)。B超:子宫偏大,余(一)。中药继服上方去制乳没,加鸡血藤18g,郁金12g,平时间断服药,经期连续服药4~6剂,用药3月后经行腹痛消失,经量基本恢复正常。

    3 盆腔炎(妇人腹痛、症瘕)

    老师认为盆腔炎以小腹疼痛及腰骶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病因虽有湿热(毒)瘀结,但这些病理因素,既可是肝经郁滞,气机不畅的结果,又可因外感所致,最终导致气机阻滞,影响气血运行,出现不通则痛的临床症状。对此,老师针对其主要的病理机转,治疗以调畅气机为主,疏肝行气止痛贯穿始终,常选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为基础方加减,疏畅气机,调和气血,使气血流畅,通则不痛,并根据气滞、血瘀的程度,湿热、湿毒的不同情况加减用药。
, http://www.100md.com
    (1)气滞血瘀:症见下腹胀痛或刺痛,或腰骶部疼痛,或少腹包块,色质暗红,苔白,脉弦或弦涩。治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方用四逆散合金铃失笑散加减,偏于气滞,加广木香,制香附等;偏于血瘀加丹参、桃仁、赤芍或制鳖甲、土鳖虫等。(2)湿热阻滞:症见下腹或腰骶部胀痛,白带量多色黄臭,色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以行气止痛,清热除湿,方用四逆散合金铃四妙散,酌加草红藤、蒲公英、土茯苓、茵陈等清热解毒除湿之品。(3)湿毒蕴结:症见下腹或腰骶部胀痛难忍,或见恶寒发热,白带量多色黄如脓,色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行气止痛,清热解毒除湿,方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草红藤、败酱草、银花藤、蒲公英或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若上述各证病情迁延,缠绵难愈,致胞络瘀滞,胞脉受阻而不孕者,当酌加川楝、夏枯草、鸡血藤、路路通、穿山甲等疏肝活血通络。

    病案举例:吴某某,28岁,职员,已婚,生产1+2。1999-03-18初诊。
, http://www.100md.com
    主诉:反复下腹及腰骶胀痛1+年。

    病史:患者1年多前因人工流产后出现下腹及腰骶部胀痛,时轻时重,曾间断服中西药治疗,但病情常反复。近日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明显,伴白带量偏多,色黄,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14岁初潮,既往月经基本正常,末次月经在1999-03-09。近6月常有行经时间延长,7~8天始净,经量偏多。妇科检查:外阴、阴道:(一);宫颈:中糜,子宫:后位,常大,欠活动,压痛;附件:左侧呈片状增厚,压痛,右侧扪及3 cm×4 cm×4 cm 包块,质中,边界欠清,不活动,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25 mm/h;白带常规:未见滴虫、霉菌,清洁度Ⅲ度;B超检查:右附件混合性占位(炎性包块)。

    诊断:中医:腹痛,症瘕(湿热瘀血互结证);西医:慢性盆腔炎。

    治法:清热除湿,行气活血止痛,消症散结。方药:四逆散合金铃四妙散加减:柴胡、炒川楝、苍术各10 g,枳壳12g,,延胡索、黄柏、桃仁各12 g,赤白芍、川牛膝、丹参各15 g,草红藤、蒲公英各20 g,苡仁24 g。6剂,水煎服,日1剂。
, 百拇医药
    复诊:服药1周后就诊,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白带量较前减少,色淡黄,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中药继服上方酌情加减,每2日1剂,坚持服药1月,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消失,白带正常,纳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妇检:外阴、阴道:(一);宫颈:中糜;子宫:后位,常大,欠活动,无明显压痛;附件:左侧对合尚可,无压痛,右侧对合稍差,无明显压痛;血常规、血沉正常,白带常规:未见滴虫、霉菌,清洁度Ⅱ度。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随访1月未复发。

    作者简介:魏绍斌,女,1957年10月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炎症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收稿日期:2000-06-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