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颈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林百荣
单位: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偏头痛;脑血流动力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000412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偏头痛患者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颈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用脑循环动力学分析仪检测30例偏头痛患者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颈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并与正常值比较。结果 先兆期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正常值显著降低(P<0.01~0.001);发作期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正常值显著升高(P<0.01~0.001);缓解期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偏头痛先兆期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降低,脑处于缺血状态;发作期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脑处于高灌注状态;缓解期则无异常。支持偏头痛为血管舒缩障碍的理论。
近年来,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偏头痛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的报道较多,但对偏头痛患者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研究少见报告。本研究应用脑循环动力学分析仪测定30例偏头痛患者颈动脉系统的脑血液动力学参数(CVDI),以了解偏头痛患者脑血管整体血管床的动力学及生理学特性和血液动力学状况。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系本院1998~1999年门、急诊及住院病人。男10例,女20例;年龄16~34岁,平均23±5岁。病程10个月~10年,平均3.6年。均经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均在青年期起病,3例有家族史,5例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全组病例均有先兆期症状,在头痛发作前半小时出现。14例畏光,10例有视觉症状:出现闪光点、光谱环或光点,6例偏侧肢体麻木,3例同向偏盲,3例构音障碍,2例失语。先兆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头痛发作时,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痛,以额颞部为主,呈搏动性跳痛。8例伴植物神经症状:流泪、面色苍白或潮红、恶心、呕吐等。20例头痛时有畏声,头痛持续时间数小时至2~3天,20例服止痛药有效,15例睡眠可终止头痛。14例头痛发作有一定季节性。全部病例发作间歇期均正常。按病人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正常值对照取自李惜惜等[1]报道的正常值及相应性别年龄组的数据。诊断标准及疼痛强度分级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有关标准分级[2]。Ⅰ级:不痛;Ⅱ级:轻度痛,但不影响活动;Ⅲ级:中度痛,但不停止活动;Ⅳ级:重度痛,不能参加活动。本组轻度10例,中度18例,重度2例。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脑外伤后、脑内器质性疾病、丛集性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等,由眼、耳、鼻疾病引起的头面部疼痛,以及合并有心脏、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 http://www.100md.com
1.2 检测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脑循环血液动力学分析仪(CVA LH-450型)进行检测,分别采用流速探头和压力探头,无创伤检测左右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和压力脉搏波形,经专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和分析,获得下列脑血液动力学参数:(1)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2)颈动脉血流量指标:平均血流量(Qmean)、最大血流量(Qmax)、最小血流量(Qmin);(3)小血管阻力状况指标:外周阻力(R)、舒张期阻力与收缩期阻力比(Rt);(4)大动脉弹性特性指标:脑血管床特性阻抗(Zc)、管壁弹性波波速(Wv)、脑血管窗顺应性(C)、非线性零压顺应性(Co);(5)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的指标:动态阻力(DR);(6)颅内小血管闭锁情况的指标:临界压力(CP)。本研究分别测定偏头痛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CVDI,并与正常值对照。
1.3 统计学处理 测得各项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先兆期的Qmean、Qmax、Qmin、Vmean、Vmax、Vmin较正常值显著降低(均P<0.01~0.001);发作期的Qmean、Qmax、Qmin、Vmean、Vmax、Vmin较正常值显著增高(均P<0.01~0.001);缓解期的Qmean、Qmax、Qmin、Vmean、Vmax、Vmin与正常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R、Rt、Zc、Wv、C、Co、DR、CP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30例偏头痛患者先兆期、发作期、缓解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值比较(±s)
Vmean
(cm/s)
, 百拇医药
Vmax
(cm/s)
Vmin
(cm/s)
Qmean
(ml/s)
Qmax
(ml/s)
Qmin
(ml/s)
R
(Pas/ml)
Zc
, 百拇医药
(Pas/ml)
Wv
(m/s)
C
(ml/kPa)
Co
(ml/kPa)
DR
(Pas/cm)
CP
(kPa)
先兆期
15.41±
, 百拇医药
5.32*
38.22±
13.12*
7.25±
4.80*
8.31±
1.20△
19.63±
4.41*
3.04±
1.42△
, 百拇医药
1204±
214
120±
44
4.91±
1.99
0.473±
0.20
1.24±
0.31
20.99±
6.20
7.01±
, 百拇医药
1.51
发作期
29.35±
5.61△
70.21±
9.62*
16.82±
3.40△
14.25±
1.30△
29.52±
3.02△
, 百拇医药
7.32±
1.20△
1242±
128
125±
38
4.29±
1.77
0.402±
0.15
0.97±
0.30
20.25±
, 百拇医药
5.22
7.13±
1.22
缓解期
25.09±
4.06
54.82±
10.18
13.32±
2.46
10.57±
1.62
26.09±
, 百拇医药
4.08
5.43±
0.84
1199±
157
128±
40
5.02±
2.10
0.432±
0.12
0.98±
0.29
, 百拇医药
23.04±
5.31
6.92±
1.03
正常值
24.30±
3.89
53.91±
10.2
13.42±
2.54
10.25±
1.51
, 百拇医药
26.83±
4.25
5.17±
0.88
1203±
173
136±
41
4.68±
2.16
0.427±
0.14
1.06±
, http://www.100md.com
0.32
22.02±
5.49
6.82±
1.15
与正常值比较*P<0.001;△P<0.01
3 讨 论
血流速度是血液流经检测点血管横截面时轴向速度。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Vmean、Vmax表示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平均流速、峰值,Vmin则表示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最低值。血流量是单位时间内血液流过检测点横截面的相对血液体积,Qmean、Qmax和Qmin分别表示一个心动周期血流量的平均值、峰值和最低值。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属于血流运动学指标。脑血管痉挛、心脏功能衰竭、脑梗死、严重脑动脉硬化等都有可能引起上述指标值降低,而血管扩张、某些血管畸形和血管侧枝代偿可能引起上述指标升高。偏头痛患者先兆期Vmean、Vmax、Vmin、Qmean、Qmax、Qmin均减低,与同年龄正常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0.001),发作期Vmean、Vmax、Vmin、Qmean、Qmax和Qmin均升高,与同年龄正常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0.001),缓解期的上述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与同年龄正常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R、Rt、Zc、Wv、C、Co、DR、CP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本实验提示:偏头痛患者先兆期脑血管处于痉挛期,脑缺血;发作期脑血管处于扩张期,脑血流量明显高于正常;而缓解期脑血管舒缩正常;小血管阻力、大动脉弹性、脑血管调节功能均为良好。
, 百拇医药
关于偏头痛的发病机理目前主要有三种学说[3]:(1)血管源性学说;(2)神经源性学说;(3)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而血管源性学说仍然占主导地位。偏头痛先兆期,由于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1条或几条动脉发生痉挛,引起局部脑缺血,产生相应先兆症状;头痛发作期,继颅内动脉痉挛出现颅外动脉反应性扩张,引起充血高灌注,引发头痛。近些年对区域脑血流量(rCBF)研究发现:吸入或颈内动脉内注入133Xe,多数偏头痛患者先兆期脑血流量减少约20%~50%。Sakai及Mgcre还发现,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脑血流量比发作间歇期增加30 %左右,随着头痛的缓解和停止,脑血流量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本研究用脑循环血管动力学分析仪检测偏头痛患者先兆期、发作期及缓解期的CVDI结果支持偏头痛为血管舒缩障碍的理论。 参考文献
1,李惜惜,丁光宏,杨菊华,等.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医用生物力学,1992,7:63
2,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 cranial neuralgias and facial pain. Cephalagia, 1988,8(Suppl 7):1
3,李军编.头痛的诊断与治疗.第1版.青岛:青岛出版社出版,1998.32
(收稿2000-01-15), 百拇医药
单位: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偏头痛;脑血流动力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000412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偏头痛患者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颈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用脑循环动力学分析仪检测30例偏头痛患者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颈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并与正常值比较。结果 先兆期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正常值显著降低(P<0.01~0.001);发作期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正常值显著升高(P<0.01~0.001);缓解期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偏头痛先兆期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降低,脑处于缺血状态;发作期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脑处于高灌注状态;缓解期则无异常。支持偏头痛为血管舒缩障碍的理论。
近年来,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偏头痛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的报道较多,但对偏头痛患者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研究少见报告。本研究应用脑循环动力学分析仪测定30例偏头痛患者颈动脉系统的脑血液动力学参数(CVDI),以了解偏头痛患者脑血管整体血管床的动力学及生理学特性和血液动力学状况。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系本院1998~1999年门、急诊及住院病人。男10例,女20例;年龄16~34岁,平均23±5岁。病程10个月~10年,平均3.6年。均经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均在青年期起病,3例有家族史,5例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全组病例均有先兆期症状,在头痛发作前半小时出现。14例畏光,10例有视觉症状:出现闪光点、光谱环或光点,6例偏侧肢体麻木,3例同向偏盲,3例构音障碍,2例失语。先兆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头痛发作时,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痛,以额颞部为主,呈搏动性跳痛。8例伴植物神经症状:流泪、面色苍白或潮红、恶心、呕吐等。20例头痛时有畏声,头痛持续时间数小时至2~3天,20例服止痛药有效,15例睡眠可终止头痛。14例头痛发作有一定季节性。全部病例发作间歇期均正常。按病人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正常值对照取自李惜惜等[1]报道的正常值及相应性别年龄组的数据。诊断标准及疼痛强度分级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有关标准分级[2]。Ⅰ级:不痛;Ⅱ级:轻度痛,但不影响活动;Ⅲ级:中度痛,但不停止活动;Ⅳ级:重度痛,不能参加活动。本组轻度10例,中度18例,重度2例。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脑外伤后、脑内器质性疾病、丛集性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等,由眼、耳、鼻疾病引起的头面部疼痛,以及合并有心脏、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 http://www.100md.com
1.2 检测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脑循环血液动力学分析仪(CVA LH-450型)进行检测,分别采用流速探头和压力探头,无创伤检测左右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和压力脉搏波形,经专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和分析,获得下列脑血液动力学参数:(1)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2)颈动脉血流量指标:平均血流量(Qmean)、最大血流量(Qmax)、最小血流量(Qmin);(3)小血管阻力状况指标:外周阻力(R)、舒张期阻力与收缩期阻力比(Rt);(4)大动脉弹性特性指标:脑血管床特性阻抗(Zc)、管壁弹性波波速(Wv)、脑血管窗顺应性(C)、非线性零压顺应性(Co);(5)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的指标:动态阻力(DR);(6)颅内小血管闭锁情况的指标:临界压力(CP)。本研究分别测定偏头痛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CVDI,并与正常值对照。
1.3 统计学处理 测得各项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先兆期的Qmean、Qmax、Qmin、Vmean、Vmax、Vmin较正常值显著降低(均P<0.01~0.001);发作期的Qmean、Qmax、Qmin、Vmean、Vmax、Vmin较正常值显著增高(均P<0.01~0.001);缓解期的Qmean、Qmax、Qmin、Vmean、Vmax、Vmin与正常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R、Rt、Zc、Wv、C、Co、DR、CP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30例偏头痛患者先兆期、发作期、缓解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值比较(±s)
Vmean
(cm/s)
, 百拇医药
Vmax
(cm/s)
Vmin
(cm/s)
Qmean
(ml/s)
Qmax
(ml/s)
Qmin
(ml/s)
R
(Pas/ml)
Zc
, 百拇医药
(Pas/ml)
Wv
(m/s)
C
(ml/kPa)
Co
(ml/kPa)
DR
(Pas/cm)
CP
(kPa)
先兆期
15.41±
, 百拇医药
5.32*
38.22±
13.12*
7.25±
4.80*
8.31±
1.20△
19.63±
4.41*
3.04±
1.42△
, 百拇医药
1204±
214
120±
44
4.91±
1.99
0.473±
0.20
1.24±
0.31
20.99±
6.20
7.01±
, 百拇医药
1.51
发作期
29.35±
5.61△
70.21±
9.62*
16.82±
3.40△
14.25±
1.30△
29.52±
3.02△
, 百拇医药
7.32±
1.20△
1242±
128
125±
38
4.29±
1.77
0.402±
0.15
0.97±
0.30
20.25±
, 百拇医药
5.22
7.13±
1.22
缓解期
25.09±
4.06
54.82±
10.18
13.32±
2.46
10.57±
1.62
26.09±
, 百拇医药
4.08
5.43±
0.84
1199±
157
128±
40
5.02±
2.10
0.432±
0.12
0.98±
0.29
, 百拇医药
23.04±
5.31
6.92±
1.03
正常值
24.30±
3.89
53.91±
10.2
13.42±
2.54
10.25±
1.51
, 百拇医药
26.83±
4.25
5.17±
0.88
1203±
173
136±
41
4.68±
2.16
0.427±
0.14
1.06±
, http://www.100md.com
0.32
22.02±
5.49
6.82±
1.15
与正常值比较*P<0.001;△P<0.01
3 讨 论
血流速度是血液流经检测点血管横截面时轴向速度。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Vmean、Vmax表示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平均流速、峰值,Vmin则表示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最低值。血流量是单位时间内血液流过检测点横截面的相对血液体积,Qmean、Qmax和Qmin分别表示一个心动周期血流量的平均值、峰值和最低值。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属于血流运动学指标。脑血管痉挛、心脏功能衰竭、脑梗死、严重脑动脉硬化等都有可能引起上述指标值降低,而血管扩张、某些血管畸形和血管侧枝代偿可能引起上述指标升高。偏头痛患者先兆期Vmean、Vmax、Vmin、Qmean、Qmax、Qmin均减低,与同年龄正常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0.001),发作期Vmean、Vmax、Vmin、Qmean、Qmax和Qmin均升高,与同年龄正常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0.001),缓解期的上述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与同年龄正常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先兆期、发作期和缓解期的R、Rt、Zc、Wv、C、Co、DR、CP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统计学差异。本实验提示:偏头痛患者先兆期脑血管处于痉挛期,脑缺血;发作期脑血管处于扩张期,脑血流量明显高于正常;而缓解期脑血管舒缩正常;小血管阻力、大动脉弹性、脑血管调节功能均为良好。
, 百拇医药
关于偏头痛的发病机理目前主要有三种学说[3]:(1)血管源性学说;(2)神经源性学说;(3)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而血管源性学说仍然占主导地位。偏头痛先兆期,由于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1条或几条动脉发生痉挛,引起局部脑缺血,产生相应先兆症状;头痛发作期,继颅内动脉痉挛出现颅外动脉反应性扩张,引起充血高灌注,引发头痛。近些年对区域脑血流量(rCBF)研究发现:吸入或颈内动脉内注入133Xe,多数偏头痛患者先兆期脑血流量减少约20%~50%。Sakai及Mgcre还发现,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脑血流量比发作间歇期增加30 %左右,随着头痛的缓解和停止,脑血流量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本研究用脑循环血管动力学分析仪检测偏头痛患者先兆期、发作期及缓解期的CVDI结果支持偏头痛为血管舒缩障碍的理论。 参考文献
1,李惜惜,丁光宏,杨菊华,等.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医用生物力学,1992,7:63
2,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 cranial neuralgias and facial pain. Cephalagia, 1988,8(Suppl 7):1
3,李军编.头痛的诊断与治疗.第1版.青岛:青岛出版社出版,1998.32
(收稿2000-01-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