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53782
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及治疗
http://www.100md.com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李晓光 郭玉璞

    单位:李晓光(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100730);郭玉璞(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100730)

    关键词: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000428

    概述: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肌肉疾病,由于上、 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球部、 四肢、 躯干的肌肉逐渐无力及萎缩,而动眼肌及括约肌不受累。发病率约1.5/10万,患病率4~6/10万,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呈致死性,通常由于呼吸衰竭死亡。发病年龄平均55岁,从发病起平均存活3.5年,5年后有20%病人存活,10年有10%存活。5%患者对疾病有抵抗,在发病后可存活20年。一般发病年龄越早,存活时间越长。球部起病者存活期平均约2.2年,存活很少超过5年。脊髓症状起病者存活期相对较长。大部分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进展是不可避免的,但难以预测速度。大多数病例为散发(90~95%),近年来有兴奋氨基酸毒性学说,自身免疫学说,自由基学说三大学说在发病机理中占主流地位。有5~10%为家族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0%遗传基因定位于第21对染色体长臂。
, http://www.100md.com
    症状和体征 最早表现的症状为一个肢体的非对称性无力,或构音不清、 饮水呛咳、 咽下困难,上肢发病者多从肩部无力开始,有时在轻微的局部损伤后常发现明显上肢远端无力,表现为持物无力。下肢发病者由于单侧足下垂而跛行或由于无力难以站立。通常上肢无力比下肢肌肉无力常见,四肢无力比球部肌肉无力常见,约1/3病例表现为球部症状。最初症状均较局限性,之后扩散累及邻近肌肉。肌萎缩在无力之后逐渐出现。临床医生首先观察到的特征性表现是肌肉跳动,大多在上肢,有时也可能引起患者重视,肌肉跳动往往早于无力和肌萎缩几个月之久。肌肉痛性痉挛也为特征性的早期所见,多在受累及的下肢近端肌肉。随着病程的发展,几乎所有四肢起病的患者都出现球部症状,无力会进一步加重,而肌肉跳动会变得不明显。相反地,以球部症状发病者最后也出现四肢症状。感觉症状通常为远端的感觉异常和麻木,大约出现在10%的患者,近50%的患者具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一般认为膀胱,肛门括约肌及动眼肌甚至到病程晚期也不受累。

    病变如果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其体征包括无力、 痉挛、 腱反射亢进、 Hoffmann征、 巴彬斯基征(约50%病人出现),如果累及下运动神经元则表现无力、 肌萎缩、 肌肉颤动。上肢远端萎缩严重可呈“爪形手”。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可由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或两者皆损害引起。情绪不稳定主要由于假性球麻痹、 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的征象。在65%的患者具有较明显的上、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在无其它下运动神经元体征时可出现肌肉颤动,10%的患者仅表现下运动神经元体征,但有些晚期发展至上运动神经元。在病程中大约5%表现为进行性肌肉萎缩。除非临床上有合理的解释如合并腕管综合症等,否则客观的感觉体征可排除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
, 百拇医药
    诊断 当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患者就会出现典型的容易识别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可以说临床诊断相对于其它疾病是并不太困难的,但不应该满足于临床上仅仅对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认识。做出初步的诊断以后,应该进一步仔细检查,以期找出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原因。目前该病没有特异的生化和病理学标志物,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疾病。

    基本检查: 所有疑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人都要检查血沉,血清生化(包括肌酶谱),也应查抗核抗体,甲状腺功能测定。血清蛋白电泳及血清电泳,尿免疫电泳。这些化验主要为了排除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和自身免疫病所伴随的运动性神经病和不典型的脊髓病。血清肌酶谱肌酸激酶可能升高(不超过正常高限的五倍),主要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症状者和缓慢发展者常见。

    肌电图和神经传异速度是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重要手段,有局灶性疾病不能解释的广泛前角细胞损害。不稳定运动单位增多和募集的运动单元电位下降是电生理诊断的基础,但不是特有的。出现传导阻滞时应高度怀疑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和其他脱髓神经病。
, http://www.100md.com
    肌肉活检并不是必须的,但有时病情复杂,临床及电生理不能区别神经源或肌源性损害,或肌肉活检有特征性表现如包涵体肌炎很有意义。

    拟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患者应做MRI,因为体征有可能由局灶性损害所致。MRI不仅能帮助排除常见疾病,如脊椎性脊髓病或肿瘤,而且能显示大脑皮层,内囊,脑干,脊髓等处皮质脊髓束高密度白质损害。据报告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MRI示前中央区双侧短T2和皮质脊髓束脊髓部分布高密度。

    不典型病例做腰穿进行脑脊液分析。脑脊液蛋白高(>0.75g/L),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多,出现寡克隆区带,白细胞数目增加等提示某些病因如淋巴瘤,单克隆丙球病等。有条件应查抗神经抗体(抗神经节苷脂GM1,GD1b抗体,髓鞘相关糖蛋白),氨基已糖苷脂酶A活性(如果有缺陷,可能提示家族史或30岁前发病),抗梅毒抗体和自身抗体,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1)检测,血铅和24小时尿铅。

, 百拇医药     治疗 一、 确定诊断告知患者及随访: 一旦由症状体征作出初步诊断,并经过肌电图证实,且由实验室检查除外其它疾病,应及时而恰当的告知患者及家属真实的诊断和预后。并且和患者预约,每月复诊一次,观察病情变化,以进一步确定预后和分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并不是常见病,患者和非专科医生对其所知甚少。应明确向患者交代病情进展,大部分人智力,性功能和大小便功能保持完好。应该鼓励患者尽量坚持进行正常的生活。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二、 抗兴奋毒性治疗:兴奋氨基酸毒性学说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高亲和谷氨酸转运障碍。由于转运障碍导致细胞外谷氨酸清除不能,使毒性增高,造成细胞损害。谷氨酸抑制剂力如太可以阻断谷氨酸能神经传递,通过突触前抑制谷氨酸释放和突触后干扰兴奋性氨基酸的效能,其还可以封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及和第二信使相关的鸟嘌呤核苷酸环化酶而起作用。这是第一个成功延长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生命的抗兴奋毒性药物,也是目前唯一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定确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有效的药物。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盐(AMPA)-受体抑制剂正在美国两大医学中心进行临床观察,这种口服制剂临床前期研究已得到良好评价。其它谷氨酸抑制剂右甲吗喃,拉莫三嗪已做过试验治疗,效不佳。
, http://www.100md.com
    三、 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学说基于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分离出编码Cu/Zn超氧化物岐化酶1基因。因而,部分学者正在积极进行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1活性的研究,同时推荐使用大剂量维生素,即维生素E800~1000mg/每日,维生素C500mg每日三次或每天再加维生素A1000国际单位和复合维生素B一片,并认为除了胃肠道刺激症及腹泻外无其它不良后果。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是细胞内主要的抗氧离子系统谷胱甘酞的直接和间接的前体。治疗一年后脊髓首发症状者死亡率下降。

    四、 免疫治疗: 尽管自身免疫的证据逐年增多,但免疫治疗效果尚不肯定。和肌萎缩侧索硬化酷似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对大剂量环磷酰胺和静脉注射用免疫球治疗反应良好。但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并未改变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程,意味着在阻止肌萎缩侧索硬化进展中抑制T细胞非依赖性B细胞反应并无益处。病理性抗体存在于轴突和神经元细胞体内,它可起动疾病的免疫反应,但继发性损害和攻击的抗体无关。因此,只有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早期治疗可以有效。
, http://www.100md.com
    五、神经保护性治疗: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是一种不考虑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保护性治疗。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可促进组织培养中的大鼠和人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延缓进展性运动神经元神经病模型鼠运动神经元变性的进展。但人类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试验结果使人失望。国外正在尝试采取鞘内注射和导入CNTF基因,以提高中枢神经中运动神经元作用位点内CNTF的生物利用度和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体外可促进运动神经元末稍发芽,增加大鼠肌肉终板大小。已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可减缓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运动功能的衰退,正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审批上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D)可以促进轴突切断后运动神经元存活,能挽救发育中的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大型的经皮下给药临床治疗试验未得出肯定有效的结论,目前正尝试椎管内给药。另一种由法国研制的类神经营养因子SR57746A已通过大型的Ⅱ期临床治疗试验证实其可减缓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功能衰退,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现已知在一个功能系统中可能有几个不同的营养因子独立起作用且缺一不可,提示临床应用中如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营养因子将会有显著的疗效,目前已证明这是可能的,CNTF和BDNF联合应用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鼠模型能在1个月内阻止疾病的发展,而无论CNTF或BDNF单个使用都只能减慢而不能阻止疾病进展。
, http://www.100md.com
    六、 抗抑郁治疗: 大多数患者都可表现有幻灭,绝望,愤怒,易激惹。后期绝大多数不仅对配偶、 朋友,而且对医生也产生对立情绪。要及时使用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常用阿米替林25mg~150mg/每日,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副作用更小如帕罗西叮20mg/每日,氟西叮20mg/每日。

    七、 并发症的治疗 ①构音障碍: 在临终前绝大多数患者有构音障碍,在国外临终关怀机构入院时只有25%的患者有正常说话能力。及早期由语言康复医生指导非常重要。处理措施包括鼓励患者减慢讲话速度,局部使用冰块或巴氯芬能帮助患者减轻舌肌痉挛,软腭修复及抬高软腭也有帮助。②流涎: 严重球部症状的患者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流涎。正常人每天有2~3百亳升的唾液产生并吞咽入肚。丧失自主吞咽功能后,头部在直立位时就可造成流涎。应该让家属及朋友知道流涎并不是智能受损的征象。帮助措施包括颈部支持,头位校正,口腔感染的治疗。抗胆碱能制剂如阿托品或东莨菪碱局部皮肤涂擦有效,阿米替林可帮助患者改善睡眠,心境和流涎。③吞咽困难: 50~70%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咽下困难是主要问题,可导致窒息脱水体重下降流涎和吸入性肺炎。应鼓励患者吃自己觉得轻松舒适的食品,避免刺激性食物造成的咳嗽和憋气。巴氯芬减轻痉挛可帮助解决吞咽困难,有时剂量可达80至90毫克。必要时可下鼻饲避免经口呛咳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④痉挛及疼痛: 大约45~64%的患者会因肌肉痉挛、 关节僵硬、 便秘腹强直及皮肤压迫出现疼痛。处理措施包括: 首选摆正姿势使患者处于放松的体位。药物可用肌松剂巴氯芬5mg/每天三次,盐酸乙哌立松50mg/每日一次,非激素类抗炎药及阿片制剂(病情晚期)。⑤便秘: 由于会阴肌肉无力,不恰当的饮食及使用抗胆碱能制剂和阿片制剂。处理措施包括增加食物内纤维含量及增加水分摄入。⑥通气衰竭及最后阶段: 绝大多数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死于呼吸衰竭,通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吸入性肺炎。为减轻患者痛苦可使用吗啡类制剂。

    综上所述,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处理包括: 恰当和准确的诊断: 对自然病程,预后的充分理解; 熟悉对症治疗及康复治疗; 积极尝试新的治疗。未来治疗的策略可能是集中于新的谷氨酸拮抗剂、 免疫抑制剂、 自由基损伤的保护剂或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最终形成这些治疗所组成的综合方案,类似于癌症化疗方案而取得成功。另外,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也应受到重视。

    收稿日期:2000-03-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