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10012
导管留置抽液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评价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赵长林 张书刚 陈鳞 梁真 易敏慈

    单位:510630 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心内科

    关键词:心包积液;导管留置;引流

    实用医学杂志000522 摘 要 目的:评价导管留置抽液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1999年7月收治的2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诊疗情况。所有患者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后行导管留置抽液术。结果:本组患者心包穿刺置管的成功率100%,术后心包压塞症状立即缓解;平均置管时间为15.2 d;无误伤心脏、血管、气胸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穿刺口炎症反应轻微,患者较容易接受。结论:导管留置抽液术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理想方法。

    大量心包积液的抽液方法包括心包穿刺术、导管留置抽液术和心包开窗引流术。目前对这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安全性、并发症及适应证仍有争议。本文对导管留置抽液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进行评价。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23~85岁,平均46.8岁;均为我院1995年1月~1999年7月收治的病人。病因:结核性7例,肿瘤性12例,未明原因2例。本组患者有心包压塞症状者14例,其他7例暂无心包压塞症状,但积液量较大,进展较快。所有病例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

    1.2 治疗方法 治疗均在病床旁进行,术中常规心电监护。患者半坐卧位,均取剑突下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1%普鲁卡因局麻,用动静脉穿刺针穿刺(18 G×35 mm),针尖指向左肩方向,当回抽见积液流出时,固定穿刺针;然后按Seldinger方法依次送入导丝(0.035 in×50 cm)、扩张管,最后送入导管(7 F×30 cm),并用3M无菌胶布固定,外鞘远端接三通开关。手术完成。

    术后根据病情抽液,起初每天1~2次,病情好转后改为2~3 d 1次。结核性心包积液于每次抽液后以异烟肼0.2 g、地塞米松6 mg加生理盐水10 ml稀释后注入心包腔。癌性积液则根据肿瘤性质选用丝裂霉素或顺铂等心包腔注射。若连续5 d未抽出积液则拔管。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患者心包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无误伤心脏,无气胸和心律失常等穿刺并发症发生。患者对该方法的耐受性好,手术过程原病情无加重,穿刺口炎症反应轻微。本组患者中起初有5例发生导管堵塞,经用生理盐水灌洗或导丝介入后均可复通,后在抽液结束时用肝素水10 U/ml封管,导管堵塞现象未再发生。未发现管周渗漏现象。

    导管留置时间7~46 d,平均15.1 d。第一次抽液量150~500 ml。14例有心包压塞表现的患者在抽液后症状迅速缓解。7例结核性心包积液除1例失访外,均未发生心包缩窄。肿瘤性心包积液患者中未发现因心包压塞而死亡。

    3 讨论

    心包穿刺术,导管留置抽液术和心包开窗引流术都是治疗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多次心包穿刺不仅并发症多,如误伤心脏、导致气胸和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的精神也是巨大打击,故对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多采用后二种方法[1]。对于导管留置抽液术和心包开窗引流术这二种方法的评价,目前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心包开窗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作为大量心包积液治疗的首选方法[3]。较多学者则认为,导管留置抽液术比心包开窗引流术更有优越性,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其优点主要有:(1)导管留置抽液术技术操作比心包开窗引流术更简便和快速,对抢救患者很有利;(2)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故更适合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癌性心包积液患者;(3)对于儿童患者,导管留置抽液术仍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心包开窗引流术则较困难;(4)对患者精神上的不良刺激最小;(5)创伤小,穿刺口炎症反应轻微无需特别护理[3]
, http://www.100md.com
    本组21例大量心包积液,主要是癌性和结核性,采用导管留置抽液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无并发症。这也支持了导管留置抽液术在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具有优越性的观点。本组选用国产中心静脉导管为留置导管,管径细(7F),刺激性小,穿刺口炎症反应轻,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价钱也较适中,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Kirkorian JK,Handcock WE. Pericardiocentesis. Am J Cardial,1978,65:808.

    2,Allen KB,Faber LP,Warren WH,et al. Pericardial effusion:subxiphoid pericardiostomy versus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Ann Thorac Surg,1999,67(2):473~440.

    3,Tsang TS,Najdawi EK,Seward JB,et al. Percutaneous echocardiog-

    raphically guided pericardiocentesis in pediatric patients:evaluation of safety and efficacy. J Am Soc Echocardiogr,1998,11(11):1072~107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