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纵隔气肿
作者:张念智 赵伟
单位:张念智(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莒县 276500);赵伟(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莒县 276500)
关键词:自发性纵隔气肿;皮下气肿;X线检查
现代诊断与治疗000535 中图分类号:R5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5-0314-01
纵隔气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可因外伤,医源性损伤邻近器官所 形成。现就自发性纵隔气肿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的资料做一概 述。
1 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
自发性纵隔气肿多继发于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周新等[1]报告一组29例中 ,慢性支气管炎27.6%,哮喘24.1%,肺结核20.7%,肺炎19.2%;丛远凤等[2]报告 7例均患有慢性支气管哮喘;杨大里等[3]报告29例矽肺并发纵隔气肿(82.7%)。综 合其他报告[1~11],原发病还有肺癌、气胸、脓胸、百日咳、分娩等。其发生 机制可能由于胸肺疾病使肺组织缺氧或感染,肺顺应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易于破裂,当病 人用力咳嗽、呕吐、摒气用力收腹作业或分娩等肺内压力突然增加,可达40kPa以上,使肺 泡或小支气管破裂,气体逸出,沿血管鞘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当纵隔内气体积聚量大时 ,气体经过筋膜间隙进入颈部皮下组织,形成颈部皮下气肿。亦可扩散至头、臂、胸、腹部 组织形成皮下气肿,也可沿大血管鞘进入腹膜后,或破入胸膜腔形成气胸。但形成气腹少见 。
, http://www.100md.com
2 临床表现[1~10]
2.1 咳嗽[1~10] 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轻重不同的咳嗽,以干咳为多见 。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者咳痰明显,大叶肺炎可咯铁锈色痰,肺结核可有咯血等。
2.2 胸闷,气短 占70%~90%[1,10]。活动后加重,易误诊为冠心病、肺心 病、心功能不全。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粘膜紫绀,因气体压迫心脏使回心血受限和肺 脏通气量减少所致。
2.3 疼痛[2,9] 50%的病人出现胸骨后、颈、胸、肩等处疼痛,并随咳嗽、深 吸气而加重。部分病人有腹痛,疼痛可为持续性,疼痛与气体撕裂相应部位的软组织有关。
2.4 呕吐[4] 少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但一般较轻。
, 百拇医药
2.5 心脏表现[1,5] 80%~100%的病人有心动过速。心动过速与心脏受到机械 性压迫、心脏舒张受限以及缺氧、疼痛等有关,严重时出现循环衰竭。积气量大时,可出现 心音遥远,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2.6 皮下气肿[1~10] 皮下气肿往往为首发症状,几乎所有病例均有皮下气 肿。皮下气肿首先发生于颈前,逐渐向颈后、耳后、肩、胸、腹部发展,甚至达阴部及上、 下肢体。局部表现为饱满,有握雪感及捻发音。一般原有慢性胸、肺疾病,肺内压力高者发 展快,皮下气体量多,吸收也较慢。
2.7 Hamman氏征[1~6] 也称嚼骨音或鼠咬音。这是气体压力增加向周围扩散 过程中撕裂纵隔组织发出的音响,病人坐位时第3~6肋间清楚,与心搏相一致,少数病人与 呼吸同步。文献报告Hamman氏征发生率占自发性纵隔气肿的30%~50%,但丛远凤等[2 ]报告7例未见此征。此征也可见于部分左侧气胸、室壁瘤、食道下段扩张者,所以并非 本病的特有征象。
, http://www.100md.com
3 辅助检查
X线检查[1,4]可发现在纵隔两侧或胸骨后有透亮气带,以上纵隔最明 显,有人报告正、侧位片阳性率各占一半,因此对疑似病人应同时摄正、侧位片,以免漏诊 。X线检查也可发现原发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心电图检查可见电轴右偏, 肺心病等表现。
4 诊断和鉴别诊断[1~10]
患者有急、慢性胸肺疾病史,或有剧咳、呕吐、用力摒气,活动后出现胸闷、呼吸 困难、胸骨后痛、皮下气肿等应想到本病。如果能排除外伤、食管气管损伤等原因所形成的 颈、胸部皮下气肿可诊断本病[6]。确诊依靠X线检查[1,2,4,6] 。
自发性纵隔气肿易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心病、肺梗死、胸膜炎、纵隔肿瘤、夹层动 脉瘤等疾病,应仔细检查、鉴别[1,8]。心电图、心脏B超有助诊断。心绞痛者 也可做冠状动脉造影,其它疾病经X线或CT等项检查可资鉴别。
, 百拇医药
5 治疗
自发性纵隔气肿治疗首先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治疗纵隔积气,如果积 气量少,症状轻时不须特殊处理,一般1~2周可以吸收[1,4,8]。如果症状明 显,又有合并症者,应积极治疗[1,2,4,7~11]。针对病人不同情况选用 镇静、止咳、止呕、解痉、保持呼吸道通畅,减低呼吸道内压力,使气体外逸减少。给予高 浓度(98%)氧气吸入,以利逸出气体被组织吸收。积气量多时,可于胸骨上凹处插入多个针 头排气,针头应紧贴胸骨缘,斜向刺入胸骨后,切勿伤及心脏、血管、肺及胸膜,其治疗效 果不一定均奏效。必要时在胸骨上凹1cm处切开皮肤,剥离组织至纵隔上部排气,但应注意 勿伤及血管和神经[4,6]。亦可利用针头刺入胸骨左缘第2肋间进行排气[ 6,8],但应慎重。
6 预后
自发性纵隔气肿绝大多数有原发病存在,掩盖了自发性纵隔气肿的症状,易造成漏 诊、误诊、延误治疗,致使病死率高。周新等[1]报告29例中死亡9例(31%);杨大 里等[3]报告31例次,死亡12例(38%);另一组[4]4例死亡1例;均说明 病死率较高。但如果原发病轻,积气量少,发展速度慢,及时诊断,治疗得当者,一般预后 较好。
, 百拇医药
(陈 朋教授 审)
参考文献:
[1]周 薪,蒋 绣,朱邦英,等.自发性纵隔气肿29例临床分析[J]. 实用内科杂志,1983,3(1):25.
[2]丛远凤,陶岳多,王光杰.支气管哮喘并发纵隔气肿7例报告[J].实用内科杂 志,1987,7(11):574.
[3]杨大里,李金川,郭武正,等.矽肺并发纵隔气肿29例分析[J].中华结核和 呼吸杂志,1994,17(1):43.
[4]刘志遐,梁永盛.自发性纵隔气肿(附4例报告)[J].中级医刊,1983,18(3) :174.
[5]谢秉煦.纵隔气肿(附8例报告)[J].新医学,1979,10(2):82.
, http://www.100md.com
[6]李惠薪,陈尔璋,刘木兰.纵隔气肿11例临床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83 ,3(6):324.
[7]魏俊哲,海 岚,周尊胜,等.纵隔气肿21例综合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 系统疾病杂志,1984,7(2):95.
[8]江苏省无锡市传染病防治院肺科.自发性纵隔气肿2例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 ,1978,17(1):33.
[9]张洪生,赵先觉,谢建敏.气胸并发纵隔气肿11例临床分析[J].医师进修杂 志,1986,9(1):43.
[10]林庆民.自发性纵隔气肿[J].山东医药,1984,24(1):43.
收稿日期:2000-03-14, 百拇医药
单位:张念智(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莒县 276500);赵伟(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莒县 276500)
关键词:自发性纵隔气肿;皮下气肿;X线检查
现代诊断与治疗000535 中图分类号:R5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5-0314-01
纵隔气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可因外伤,医源性损伤邻近器官所 形成。现就自发性纵隔气肿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的资料做一概 述。
1 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
自发性纵隔气肿多继发于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周新等[1]报告一组29例中 ,慢性支气管炎27.6%,哮喘24.1%,肺结核20.7%,肺炎19.2%;丛远凤等[2]报告 7例均患有慢性支气管哮喘;杨大里等[3]报告29例矽肺并发纵隔气肿(82.7%)。综 合其他报告[1~11],原发病还有肺癌、气胸、脓胸、百日咳、分娩等。其发生 机制可能由于胸肺疾病使肺组织缺氧或感染,肺顺应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易于破裂,当病 人用力咳嗽、呕吐、摒气用力收腹作业或分娩等肺内压力突然增加,可达40kPa以上,使肺 泡或小支气管破裂,气体逸出,沿血管鞘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当纵隔内气体积聚量大时 ,气体经过筋膜间隙进入颈部皮下组织,形成颈部皮下气肿。亦可扩散至头、臂、胸、腹部 组织形成皮下气肿,也可沿大血管鞘进入腹膜后,或破入胸膜腔形成气胸。但形成气腹少见 。
, http://www.100md.com
2 临床表现[1~10]
2.1 咳嗽[1~10] 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轻重不同的咳嗽,以干咳为多见 。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者咳痰明显,大叶肺炎可咯铁锈色痰,肺结核可有咯血等。
2.2 胸闷,气短 占70%~90%[1,10]。活动后加重,易误诊为冠心病、肺心 病、心功能不全。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粘膜紫绀,因气体压迫心脏使回心血受限和肺 脏通气量减少所致。
2.3 疼痛[2,9] 50%的病人出现胸骨后、颈、胸、肩等处疼痛,并随咳嗽、深 吸气而加重。部分病人有腹痛,疼痛可为持续性,疼痛与气体撕裂相应部位的软组织有关。
2.4 呕吐[4] 少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但一般较轻。
, 百拇医药
2.5 心脏表现[1,5] 80%~100%的病人有心动过速。心动过速与心脏受到机械 性压迫、心脏舒张受限以及缺氧、疼痛等有关,严重时出现循环衰竭。积气量大时,可出现 心音遥远,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2.6 皮下气肿[1~10] 皮下气肿往往为首发症状,几乎所有病例均有皮下气 肿。皮下气肿首先发生于颈前,逐渐向颈后、耳后、肩、胸、腹部发展,甚至达阴部及上、 下肢体。局部表现为饱满,有握雪感及捻发音。一般原有慢性胸、肺疾病,肺内压力高者发 展快,皮下气体量多,吸收也较慢。
2.7 Hamman氏征[1~6] 也称嚼骨音或鼠咬音。这是气体压力增加向周围扩散 过程中撕裂纵隔组织发出的音响,病人坐位时第3~6肋间清楚,与心搏相一致,少数病人与 呼吸同步。文献报告Hamman氏征发生率占自发性纵隔气肿的30%~50%,但丛远凤等[2 ]报告7例未见此征。此征也可见于部分左侧气胸、室壁瘤、食道下段扩张者,所以并非 本病的特有征象。
, http://www.100md.com
3 辅助检查
X线检查[1,4]可发现在纵隔两侧或胸骨后有透亮气带,以上纵隔最明 显,有人报告正、侧位片阳性率各占一半,因此对疑似病人应同时摄正、侧位片,以免漏诊 。X线检查也可发现原发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心电图检查可见电轴右偏, 肺心病等表现。
4 诊断和鉴别诊断[1~10]
患者有急、慢性胸肺疾病史,或有剧咳、呕吐、用力摒气,活动后出现胸闷、呼吸 困难、胸骨后痛、皮下气肿等应想到本病。如果能排除外伤、食管气管损伤等原因所形成的 颈、胸部皮下气肿可诊断本病[6]。确诊依靠X线检查[1,2,4,6] 。
自发性纵隔气肿易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心病、肺梗死、胸膜炎、纵隔肿瘤、夹层动 脉瘤等疾病,应仔细检查、鉴别[1,8]。心电图、心脏B超有助诊断。心绞痛者 也可做冠状动脉造影,其它疾病经X线或CT等项检查可资鉴别。
, 百拇医药
5 治疗
自发性纵隔气肿治疗首先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治疗纵隔积气,如果积 气量少,症状轻时不须特殊处理,一般1~2周可以吸收[1,4,8]。如果症状明 显,又有合并症者,应积极治疗[1,2,4,7~11]。针对病人不同情况选用 镇静、止咳、止呕、解痉、保持呼吸道通畅,减低呼吸道内压力,使气体外逸减少。给予高 浓度(98%)氧气吸入,以利逸出气体被组织吸收。积气量多时,可于胸骨上凹处插入多个针 头排气,针头应紧贴胸骨缘,斜向刺入胸骨后,切勿伤及心脏、血管、肺及胸膜,其治疗效 果不一定均奏效。必要时在胸骨上凹1cm处切开皮肤,剥离组织至纵隔上部排气,但应注意 勿伤及血管和神经[4,6]。亦可利用针头刺入胸骨左缘第2肋间进行排气[ 6,8],但应慎重。
6 预后
自发性纵隔气肿绝大多数有原发病存在,掩盖了自发性纵隔气肿的症状,易造成漏 诊、误诊、延误治疗,致使病死率高。周新等[1]报告29例中死亡9例(31%);杨大 里等[3]报告31例次,死亡12例(38%);另一组[4]4例死亡1例;均说明 病死率较高。但如果原发病轻,积气量少,发展速度慢,及时诊断,治疗得当者,一般预后 较好。
, 百拇医药
(陈 朋教授 审)
参考文献:
[1]周 薪,蒋 绣,朱邦英,等.自发性纵隔气肿29例临床分析[J]. 实用内科杂志,1983,3(1):25.
[2]丛远凤,陶岳多,王光杰.支气管哮喘并发纵隔气肿7例报告[J].实用内科杂 志,1987,7(11):574.
[3]杨大里,李金川,郭武正,等.矽肺并发纵隔气肿29例分析[J].中华结核和 呼吸杂志,1994,17(1):43.
[4]刘志遐,梁永盛.自发性纵隔气肿(附4例报告)[J].中级医刊,1983,18(3) :174.
[5]谢秉煦.纵隔气肿(附8例报告)[J].新医学,1979,10(2):82.
, http://www.100md.com
[6]李惠薪,陈尔璋,刘木兰.纵隔气肿11例临床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83 ,3(6):324.
[7]魏俊哲,海 岚,周尊胜,等.纵隔气肿21例综合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 系统疾病杂志,1984,7(2):95.
[8]江苏省无锡市传染病防治院肺科.自发性纵隔气肿2例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 ,1978,17(1):33.
[9]张洪生,赵先觉,谢建敏.气胸并发纵隔气肿11例临床分析[J].医师进修杂 志,1986,9(1):43.
[10]林庆民.自发性纵隔气肿[J].山东医药,1984,24(1):43.
收稿日期:2000-03-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