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脏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32685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心脏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王秀兰 刘华 刘燕红

    单位:驻马店地区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关键词:心绞痛,不稳定性;尿激酶,小剂量

    心脏杂志000530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3271(2000)05-0417-0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62例,均符合1997年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2~65岁,平均54岁,病程1月~1年。对照组(行常规治疗)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0~65岁,平均52岁,病程1月~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4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0.5 h内静脉滴入,隔日1次,共5次。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口服心痛定,静滴硝酸甘油,疗程10 d。观察用药后胸痛缓解时间,用药前后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变,治疗组做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作为出血监测指标。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胸痛发作消失,心电图ST段抬高恢复正常,压低的T波恢复≥50%;有效:有胸痛发生,但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无效:胸痛未见减轻,心电图未见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症状控制时间比较 治疗组显效16例(50%),有效13例(41%),无效3例(9%),总有效率为91%,有效症状完全控制时间为6.2±0.8 d;对照组显效11例(37%),有效12例(40%),无效7例(23%),总有效率为77%,症状完全控制时间为9.2±1.3 d。两组疗效及症状控制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2.2 心电图改变 治疗组中有8例用药前心电图ST段下降0.1 mV,治疗后仅下降0.03~0.05 mV。9例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 mV,治疗后恢复至等电位线。9例心电图T波由倒置变为双向或直立,12例改变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心电图的改变无明显差异。

    2.3 两组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变化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LDL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 (±s) 组别

    例数

    LDL(mmol/L)

    纤维蛋白原(g/L)

    治疗前
, 百拇医药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2

    3.84±0.31

    2.95±0.32a

    5.14±0.14

    3.58±0.12b

    对照组

    30

    3.83±0.25
, 百拇医药
    3.13±0.32

    4.89±0.15

    4.51±0.18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bP<0.01。3 讨论

    3.1 UAP病情变化快[1],经强化治疗后能使症状缓解、相关的冠脉病变稳定,预后得到改善。若未及时治疗,病变有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2],因此积极治疗UAP对降低心梗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3.2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可明显缩短心绞痛的时间,缓解症状,改善血液粘度。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由于溶栓剂量的减少,出血并发症自然减少[3],本组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无1例有出血倾向及其它副作用,增加了溶栓治疗UAP的安全性。
, http://www.100md.com
    3.3 LDL具强烈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尿激酶是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的快速纤溶作用,可使新鲜血栓及其机化物溶解清除,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从而达到对UAP的有效治疗,预防了血栓扩展和复发。

    综上所述,该方法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剂量小,安全,疗效可靠,出血并发症少,心梗发生率低,对UAP患者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是一种可靠、临床缓解期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崔 亮,顼志敏,等. 静脉注射地尔硫艹 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3):203.

    [2] 高润霖,陈在嘉. 进一步提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4):243.

    [3] 陈纪林,徐义枢,陈在嘉. 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现状的评述[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6):409.

    (收稿 2000-01-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