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33950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治疗3例
http://www.100md.com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梁秀文 边秀兰 白淑荣

    单位:呼伦贝尔盟人民医院内二科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021008

    关键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000522 例1 男,62岁。因突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大汗2 h,于1997年10月20日急诊入院。ECG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上移>0.5~0.7 mV。患者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口唇紫绀、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停止、血压为0、ECG示:心室颤动,立即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并用300 W电击除颤,利多卡因静脉点滴,4 min后复苏成功。患者P 90次/min,BP 100/60 mmHg(1 mmHg=0.133 kPa),自主呼吸,意识转清,即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 h ST段恢复至等电位线,胸疼消失,酶峰值(梗死后14 h):肌酸激酶(CK)95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44 u/L。溶栓后常规皮下注射肝素7 500 u,12 h一次,并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未见出血等副作用。住院27 d康复出院。

    例2 男,48岁。因持续胸痛0.5 h不缓解伴大汗于1997年11月29日中午来急诊。在就诊过程中患者突然面色紫绀,呼吸、心跳停止,血压为0,立即吸痰、人工呼吸、胸外按压,ECG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3 mg,先后用300 W电击除颤3次及体外心脏起搏,4 min后复苏成功,患者恢复呼吸、心跳。P 140次/min,BP 90/50 mmHg。ECG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5导联ST段上移>0.5~2.0 mV。征求家属同意立即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 h胸痛消失,ST段最高0.4 mV,下降达80%。酶峰值(梗死后12 h):CK6 563 u/L,CK-MB537 u/L,提示冠状动脉再通。患者入院后未用肝素,仅用阿司匹林,住院28 d康复出院。

    例3 男,33岁。因劳累过度,胸闷、胸痛伴大汗2 h,于1998年11月7日在我院门诊突然意识丧失、口唇紫绀、全身抽搐、大便失禁。体检:患者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大动脉搏动消失,就地心肺复苏后立即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通气,心肺监护示直线,给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并予冰帽。3 min后ECG示心室颤动,立即电击除颤4次。15 min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P 90次/min,BP 80/50 mmHg,予可拉明、多巴胺及利多卡因治疗。由于血气pH 7.0,10 min后分次给予5% NaHCO 400 ml。50 min后,患者躁动不安,瞳孔缩小,光反射及意识恢复,自行拔出气管插管并诉胸痛。ECG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导联ST段上抬>0.4~2 mV。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2 h后患者安静,胸痛缓解,最高ST段回降到0.5 mV,下降达75%,酶峰值(梗死后16 h):CK 6 530 u/L,CK-MB 1 105 u/L,24 h CK下降至2 892 u/L,CK-MB93 u/L,仍为临床再通。患者未用肝素,住院月余恢复。

    讨论 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属高危病例。及时心肺复苏和溶栓治疗改善了预后。心肺复苏曾列为溶栓禁忌证。目前主张无创伤性心肺复苏仍可进行溶栓。国外有42例心肺复苏后予溶栓治疗而无明显并发症的报道。因此,对无创伤及出血的心肺复苏,如电除颤、电起搏的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积极的、争分夺秒的溶栓治疗对于挽救心肌、挽救生命是有效的。

    (收稿 1999-09-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