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39695
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预防膀胱肿瘤复发随诊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詹振声 陈祥鹏 袁树森

    单位:(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外二科 521011)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0555 我院于1995~1997年对12例膀胱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或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前,于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毒C和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86岁。肿瘤部位:膀胱三角1例,前后壁9例,顶部2例。肿瘤数目:单发10例,多发2例。手术方法:肿瘤切除+电灼9例,膀胱部分切除3例。肿瘤病理:移行细胞癌Ⅰ~Ⅱ级8例,移行细胞癌Ⅲ级3例,低分化腺癌1例。

    1.2 方法 对膀胱癌患者,在切除肿瘤之前,用长局麻针头于距肿瘤约3 cm处膀胱粘膜下注入稀释抗癌药物10 ml(丝裂霉毒C 20 mg+生理盐水10 ml)采用多点刺入,尽量使之浸润粘膜下,注射后见膀胱粘膜隆起,呈水肿状,粘膜苍白,再在距肿瘤边缘约2 cm处切除肿瘤。术后常规用丝裂霉毒C灌注,每周1次,共6次,其后每月1次共3 a,所有患者术后每3个月行B超检查1次,每年行膀胱镜检查1次,3 a后不复发者,停止随访。

    1.3 结果 本组12例中,术后1~3个月行B超检查,无一例复发;术后1 a,2 a行膀胱镜检查,无一例复发;术后3 a行膀胱镜检查,有1例复发,3 a复发率8%。

    2 讨论

    膀胱癌手术后复发有两个因素:①膀胱原位癌一般术中不易发现,以致术后继续生长;②不少膀胱癌患者,膀胱肌层的淋巴管和静脉内经常有瘤细胞存在,由这些瘤细胞继续发展成新生肿瘤。所以临床上膀胱癌复发半数以上不在其原来部位,对于上述两种病灶,采用浓度较高的抗癌药物注入膀胱粘膜下,使之浸润膀胱粘膜,淋巴管和小静脉内可直接损害瘤细胞,因此,仅粘膜下局部注射丝裂霉素C可预防或减少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再加之术后膀胱灌注,可大大降低复发率。国内马卫海等[1]曾报道在膀胱肿瘤切除后于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和术后定期行膀胱内灌注,肿瘤复发率为8.5%。笔者认为,于肿瘤部分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前,在距肿瘤边缘约3 cm处局部注射丝裂霉素C,即可判定肿瘤是否浸润肌层,又可使肿瘤“浮”起来,便于切除,再者,膀胱肿瘤具有易发性、多发性的特点,若术中发现可疑病灶,也可作选择性的治疗。术中粘膜下注射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无痛苦,注射部位广泛,药液扩散均匀,即可杀灭术后存留尿路上段的肿瘤细胞,又可对微癌灶或原位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结合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可增强抗肿瘤作用,对预防肿瘤复发远期疗效可靠。本组有1例膀胱腺癌复发,考虑与丝裂霉素C对腺癌及鳞癌不敏感有关。本组患者术后经1~3 a的随访,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笔者认为,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加术后膀胱内灌注不失为一种新的膀胱肿瘤患者化疗用药及预防术后复发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卫海,刘春雷,刘铁民,等.丝裂霉素C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79

    收稿日期:2000-02-08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