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宁夏医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43145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胆管选择及穿刺方法应用
http://www.100md.com 《宁夏医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米成嵘 王文

    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B超室,宁夏 银川 750004)

    关键词:超声引导;肝胆管;穿刺

    宁夏医学杂志000522 【摘要】 对32例在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置管,经X线(PTC)造影证实,30例成功,其中2例置管不理想,2例失败(均因胆管内癌栓)。结果提示,PTBD术注重胆管穿刺点、角度选择及患者配合可显著提高成功率及置管质量;低位胆道梗阻应首选右肝管穿刺置管引流。

    【中图分类号】 R6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1-5949(2000)05-0292-01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BD)是治疗晚期胆道恶性梗阻的姑息性方法之一,成功的PTBD引流管需要置于梗阻部位,这样不仅引流效果好,而且置留时间长。由于操作过程复杂,需临床、放射、超声医生共同协作完成,胆管选择及穿刺的成功与否决定PTBD能否顺利完成以及引流效果及留置时间。本文总结了我院近10年来32例采用PTBD引流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病例,旨在探讨超声引导胆管选择及穿刺方法,以提高PTBD成功率及置管位置质量。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89~1999年行PTBD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2例,其中胆管癌19例(肝门部6例,胆总管13例),胰头癌10例,胆囊癌侵润胆总管3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PTC或ERCP证实。仪器采用Aloka256穿刺探头或HP-IP穿刺探头,穿刺针具采用18GPTCD套管针,针尖呈三棱锥形,外套管比针体短10mm。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在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确定刺针穿入胆管后,取出针芯,抽取胆汁,置入导丝;取出套管针,置入引流管,观察确定导管到达部位,后行X线造影证实。

    2 结果

    32例患者30例成功,2例失败(均为置管位置不理想)。置管位置的优劣以导管位置是否达到梗阻部位为标准,在肝门部或肝内胆管梗阻穿刺左右支胆管均可达到梗阻部位。低位胆管梗阻的24例,18例选择右肝管穿刺,引流管置管位置均可达到梗阻部位。其中7例通过梗阻部位形成内引流;6例选择左外下肝管穿刺,4例到达梗阻部位,2例引流管置于左外上或左肝管内。低位胆道梗阻病例选择右肝管穿刺引流,明显优于选择左肝管穿刺。本文中失败的2例患者均因胆管内充满癌栓无法留置引流管。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通过32例PTBD治疗病例分析,我们认为PTBD术成功以及置管位置优劣的关键在于穿刺胆管选择及穿刺方法。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3.1 穿刺胆管选择要求:①选择显著扩张胆管穿刺,直径≥6mm。②穿刺路径要避开大血管。③如梗阻部位较高在肝门或肝内,应选择肝内Ⅱ级胆管分枝的近端穿刺,以保证胆管内留置足够长的引流管;肝门部梗阻如左右肝管相通,选择左右肝管均可,左右不通,则左右分别引流效果好。④如梗阻部位在胆总管最好选择右肝管。因为右肝管与胆总管夹角小,导丝及导管能顺利进入胆总管;其次左外下分支距肝表面近,走向与声来垂直,显示清晰,穿刺容易。然而置管方向与穿刺针方向几乎垂直是其缺点,并且从左外下支欲将引流管插至肝门附近拐2个弯,再进入胆管非常不易[1]。本文中2例置管不满意的病例都是选择左外下分支穿刺,梗阻部位较低,但导丝难以进入胆总管,引流管进入左外上或右肝的小分支内,术后引流不畅,引流效果较差。⑤选择左右肝管为穿刺胆管时距肝门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穿刺到肝外。
, http://www.100md.com
    3.2 穿刺点的选择:①避开肋骨,尽可能在肋骨上缘进针,以免操作肋间动静脉及肋间神经。②避开手术疤痕,疤痕质地坚韧容易造成套管针的损害,使针偏向,而且引流管不易通过疤痕处。③避开胸膜腔及肺。

    3.3 穿刺角度选择:①穿刺胆管显示完整、连续,这样即使穿刺针稍偏移针道也能刺中目标。②在胆道显示最宽的平面穿刺。③穿刺针的方向斜指向肝门,尽量减少针与胆管的夹角,这样导丝自然走向远端胆管,避免垂直进针。④探头与皮肤保持垂直,避免加压大角度,否则穿刺探头不稳定,穿刺针拔出后导丝在腹壁与肝脏之间形成转折,造成导管需要转两个弯进入肝内胆管。

    3.4 患者呼吸配合:①术前必须向患者交代术中情况,消除顾虑和紧张,教会浅呼吸、屏气等。②术中穿刺针沿预定路线穿刺到腹膜层,让患者在平静呼吸时屏气迅速穿刺至胆管,然后病人浅呼吸。

    依照上述原则选择穿刺胆管操作,能够显著提高PTBD成功率以及置管位置质量。

    4 参考文献

    [1] 董宝玮,等.临床介入性超声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77~178

    责编:杨自革

    (收稿:1999-11-1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