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志学 胡杰 褚万银 倪万成 董文明
单位:张志学(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胡杰(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褚万银(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倪万成(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董文明(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
关键词: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宁夏医学杂志000515 【摘要】 本文总结了30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就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提出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成因多种多样,CT能确诊,手术适应症应综合考虑,GCS是最重要且简便实用的指征。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 百拇医药
文章编号:1001-5949(2000)05-0283-01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急性颅脑外伤中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我科于1994年1月~1992年2月,共收治30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月~64岁,平均年龄36.7岁。其中车祸伤18例,摔伤10例,打击伤2例。
1.2 临床表现:30例中,意识障碍13例;6例剧烈头痛伴呕吐;10例偏瘫;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者8例,病理征阳性者5例。2岁以下患儿6例前囟张力增高,其中3例呈癫痫样发作。GCS计分:3~5分 3例;~8分10例;~12分12例,13分以上者5例。所有病例行CT检查,发现硬膜下呈新月形低密度区。单侧16例,双侧14例。位于额颞部。所见积液大体上有二种形式:(1)单纯性硬膜下积液,本组8例,占26.7%;(2)血性积液,22例,占73.3%。积液送检21例,蛋白120~560mg%,平均450mg%。
, 百拇医药
1.3 治疗及结果:26例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常规引流3~5天。4例小儿行前囟穿刺抽液,平均每个患儿穿刺3次。本组30例,18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死亡5例。随访13例,平均16.5月,12例已恢复正常,1例轻偏瘫,但生活自理,2例重残,长期卧床。
2 讨论
2.1 病因:关于本病的成因解释众多。文献已经证实,不论通过放射核素脑池造影技术,还是手术发现,证明各种轻重型颅脑外伤都可造成蛛网膜的破裂,当这个破口存在单向活瓣作用时就会引起硬膜下积液的发生[1]。脑外伤可导致脑脊液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及脑表面小血管渗出。可能是导致硬膜下积液扩大的原因[2]。Winestock等用脑血管造影对硬膜下积液的自然史进行了研究,发现病人伤后可有一段稳定期,以后突然加重。他提出这与咳嗽、用力、烦躁等外加因素使颅内压力骤增,促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有关[3]。我们认为,当蛛网膜破裂以后,促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压差性作用:指脑脊液的静水压力作用。由于脑脊液的静水压力和蛛网膜一侧压力的改变,必然会有一部分脑脊液通过蛛网膜裂口进入硬膜下腔。(2)搏动性作用:正常情况,颅内的血管随着心脏的舒缩而搏动,脑也随之搏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为了代偿颅内供血,脉压差变大,于是脑的搏动也增强,脑的这种异常搏动是本病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心脏舒张时,脑组织及颅内大血管的体积相对缩小,蛛网膜下腔的间隙相对增大,脑脊液充盈。在心脏收缩时,颅内组织的体积相对扩大,使脑脊液受到挤压,于是经珠网膜裂口流入硬膜下腔。(3)渗透性作用:本组积液蛋白含量平均450mg%,较正常明显增高,这种高蛋白含量高渗透压的液体非但不能被硬膜下腔所吸收,而且还能将部分水分从周围组织中吸入硬膜下腔。总之,促使液体进入并潴留在硬膜下腔的作用机理是多种多样的。在病变早期,可能以压差性作用为主,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期以搏动性作用为主,慢性颅内压增高期则以渗透性作用为主。
, http://www.100md.com
2.2 诊断:硬膜下积液仅凭临床表现难以确诊,与硬膜下血肿较为相似。在CT被广泛应用前主要靠动脉造影及手术探查来诊断,误诊率相对较高。而CT能安全、迅速、准确地发现硬膜下积液,同时可与硬膜下血肿、颅内积气相鉴别。有学者将硬膜下新月形低密度与脑室密度相比较,如高于脑室密度则为血性液,低于脑室密度则为气体,只有相当或稍高于脑室密度可诊断为硬膜下积液。我们发现,以稍高于脑室密度的低密度为最多见。
2.3 治疗及预后:John提出当病情稳定,CT值在10H以下且中线结构移位轻,特别是颅高压症状不明显者,可在CT随访下保守治疗。Ston认为,对有合并其它颅内损伤及继发病变者应尽早手术以缓解颅内压力,否则将不利于脑损伤的恢复[2]。我们认为,其手术适应征综合考虑,除应考虑病情发展快慢外,GCS是最重要且简便实用的指征。
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但以钻孔引流最安全可靠,对囟门未闭的小儿可经囟门穿刺。术中第一次放液不宜太多,术后引流装置要保持一定高度,因过多引流不利于蛛网膜破口的封闭且有引起继发血肿之可能。另外,对于此类病人不要过多的使用脱水剂,以免颅压过低而使积液增多。文献报道,急性硬膜下积液的死亡率为12.5%~30%[1~2],本组为16.7%。一般而言,单纯性积液经手术或非手术积极治疗,效果均满意。
3 参考文献
[1] Matsumoto S, Tamaki N. Subdural Hydromas[J]. Neurotraumatology,1995,1:157-172
[2] Stone TL Lang RGR. Sugar O, et al.Traumatic Subdural hydroma[J].Neurosurg,1997,8:542
责编:马兴忠
(收稿:1999-11-09), 百拇医药
单位:张志学(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胡杰(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褚万银(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倪万成(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董文明(宁夏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宁夏 固原 756000)
关键词: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宁夏医学杂志000515 【摘要】 本文总结了30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就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提出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成因多种多样,CT能确诊,手术适应症应综合考虑,GCS是最重要且简便实用的指征。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 百拇医药
文章编号:1001-5949(2000)05-0283-01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急性颅脑外伤中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我科于1994年1月~1992年2月,共收治30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月~64岁,平均年龄36.7岁。其中车祸伤18例,摔伤10例,打击伤2例。
1.2 临床表现:30例中,意识障碍13例;6例剧烈头痛伴呕吐;10例偏瘫;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者8例,病理征阳性者5例。2岁以下患儿6例前囟张力增高,其中3例呈癫痫样发作。GCS计分:3~5分 3例;~8分10例;~12分12例,13分以上者5例。所有病例行CT检查,发现硬膜下呈新月形低密度区。单侧16例,双侧14例。位于额颞部。所见积液大体上有二种形式:(1)单纯性硬膜下积液,本组8例,占26.7%;(2)血性积液,22例,占73.3%。积液送检21例,蛋白120~560mg%,平均450mg%。
, 百拇医药
1.3 治疗及结果:26例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常规引流3~5天。4例小儿行前囟穿刺抽液,平均每个患儿穿刺3次。本组30例,18例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死亡5例。随访13例,平均16.5月,12例已恢复正常,1例轻偏瘫,但生活自理,2例重残,长期卧床。
2 讨论
2.1 病因:关于本病的成因解释众多。文献已经证实,不论通过放射核素脑池造影技术,还是手术发现,证明各种轻重型颅脑外伤都可造成蛛网膜的破裂,当这个破口存在单向活瓣作用时就会引起硬膜下积液的发生[1]。脑外伤可导致脑脊液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及脑表面小血管渗出。可能是导致硬膜下积液扩大的原因[2]。Winestock等用脑血管造影对硬膜下积液的自然史进行了研究,发现病人伤后可有一段稳定期,以后突然加重。他提出这与咳嗽、用力、烦躁等外加因素使颅内压力骤增,促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有关[3]。我们认为,当蛛网膜破裂以后,促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压差性作用:指脑脊液的静水压力作用。由于脑脊液的静水压力和蛛网膜一侧压力的改变,必然会有一部分脑脊液通过蛛网膜裂口进入硬膜下腔。(2)搏动性作用:正常情况,颅内的血管随着心脏的舒缩而搏动,脑也随之搏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为了代偿颅内供血,脉压差变大,于是脑的搏动也增强,脑的这种异常搏动是本病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心脏舒张时,脑组织及颅内大血管的体积相对缩小,蛛网膜下腔的间隙相对增大,脑脊液充盈。在心脏收缩时,颅内组织的体积相对扩大,使脑脊液受到挤压,于是经珠网膜裂口流入硬膜下腔。(3)渗透性作用:本组积液蛋白含量平均450mg%,较正常明显增高,这种高蛋白含量高渗透压的液体非但不能被硬膜下腔所吸收,而且还能将部分水分从周围组织中吸入硬膜下腔。总之,促使液体进入并潴留在硬膜下腔的作用机理是多种多样的。在病变早期,可能以压差性作用为主,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期以搏动性作用为主,慢性颅内压增高期则以渗透性作用为主。
, http://www.100md.com
2.2 诊断:硬膜下积液仅凭临床表现难以确诊,与硬膜下血肿较为相似。在CT被广泛应用前主要靠动脉造影及手术探查来诊断,误诊率相对较高。而CT能安全、迅速、准确地发现硬膜下积液,同时可与硬膜下血肿、颅内积气相鉴别。有学者将硬膜下新月形低密度与脑室密度相比较,如高于脑室密度则为血性液,低于脑室密度则为气体,只有相当或稍高于脑室密度可诊断为硬膜下积液。我们发现,以稍高于脑室密度的低密度为最多见。
2.3 治疗及预后:John提出当病情稳定,CT值在10H以下且中线结构移位轻,特别是颅高压症状不明显者,可在CT随访下保守治疗。Ston认为,对有合并其它颅内损伤及继发病变者应尽早手术以缓解颅内压力,否则将不利于脑损伤的恢复[2]。我们认为,其手术适应征综合考虑,除应考虑病情发展快慢外,GCS是最重要且简便实用的指征。
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但以钻孔引流最安全可靠,对囟门未闭的小儿可经囟门穿刺。术中第一次放液不宜太多,术后引流装置要保持一定高度,因过多引流不利于蛛网膜破口的封闭且有引起继发血肿之可能。另外,对于此类病人不要过多的使用脱水剂,以免颅压过低而使积液增多。文献报道,急性硬膜下积液的死亡率为12.5%~30%[1~2],本组为16.7%。一般而言,单纯性积液经手术或非手术积极治疗,效果均满意。
3 参考文献
[1] Matsumoto S, Tamaki N. Subdural Hydromas[J]. Neurotraumatology,1995,1:157-172
[2] Stone TL Lang RGR. Sugar O, et al.Traumatic Subdural hydroma[J].Neurosurg,1997,8:542
责编:马兴忠
(收稿:1999-11-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