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47884
对脑卒中失语症的康复方法探讨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5期
     作者:孙新芳 丁靖 钟洁静 吴承龙 宋建良 阮海娃 王秀萍 杜筱培

    单位: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绍兴312000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546

    失语症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症状,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之一。本文自1997年2月至2000年2月,对住院的36例失语症病人,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康复训练方法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病前有视力、听力障碍及痴呆症者未统计。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1~76岁,平均63.5岁。病变部位除了6例位于右大脑半球其余30例均位于左半球。在脑出血失语13例中运动性3例,感觉性1例,完全性4例,命名5例,在脑梗塞失语23例中,运动性6例,感觉性2例,完全性7例,命名性8例。
, http://www.100md.com
    1.2 失语症程度的评判 轻度:能讲或理解缓慢表达的短语;中度:能讲或理解单词;重度:只能讲或理解单词,或完全丧失语言沟通能力。

    1.3 失语症康复训练方法 患者入院后,在意识清醒状态下给予药物治疗同时,早期即行语言康复训练。(1)听理解刺激法:各类型的失语症,早期均表现出听理解障碍,故听理解功能的恢复是其它语言功能恢复的前提[1],治疗时残存的语言功能采用集中的、恰当的、反复的感觉刺激,如视、触觉刺激。具体方法:①听语指物,指图;②执行指令(一次一个动作或同时多个动作);③复述、语句、短语或字词;④回答问题(回答熟悉问题,重度失语症回答是与否);⑤阅读书报、图片。(2)记忆、思维刺激法:对运动性、命名性失语者,应激发其记忆,思维活动,固为这些活动是语言产生的丰富基础。方法:图形记忆;回忆自己的姓名、住址、工作等;列物品名:列出属于一个大范畴的物品;物品用途:列出物品的多种用途。(3)手势与语言结合刺激法:对于完全失语、感觉性失语者,因有严重的表达及理解缺陷,开始训练时,应利用表情-手势-语言的结合,进行交流。如做手势结合,患者模仿口型。(4)医院与家庭结合方法:对任何类型的失语,康复环境是语言康复的一个重要条件,熟悉的环境和人可调动患者说话的主动性,所以训练中采用医院加家庭方式,让家人多参与训练。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效果评定,36例失语症,采用以上训练方法,随访2个月后,对其效果加以评定。无效:训练前后无变化。有效:失语症好转1度。显效:失语症好转2度或正常。命名性失语共13例,显效9例,有效4例,效果最好。运动性失语共9例,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效果次之。完全性失语,共11例,有效3例,无效8例,效果差。

    3 讨论

    正常的语言有赖于感觉-运动功能相互的协调,语言符号的联系及习惯句子模式的产生,当与这些功能有关的脑组织受损时,就会出现相应的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对说话不能理解,命名困难,复述差,说话流利性减低,失句法及文法,这些称为失语[2]。许多研究证明,感觉刺激可以改变脑的电活动,增加刺激可以改变反应阈值,反复的感觉刺激是脑内模式的组织、储存和提取的基础。语言模式也不例外,语言的熟练,大部分是由于语言刺激和经历的结果,适宜的提取需要适宜的刺激[1]。例如,说不出梳子名称,但拿梳子做梳头的动作,则可以容易地说出梳子[3]。上述研究为我们语言康复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36例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我们的体会如下:正确判断失语的类型及程度,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如文化程度、职业、兴趣、能力、语言等制定训练计划,使治疗个体化,语言康复首先针对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然后才是原职业的语言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应早期进行,坚持不懈,训练时间宜化整为零,即每日训练60min以上,分多次进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重视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脑卒中引起的失语症,在急性期过后有自然恢复现象,这与病灶周围水肿清退及病灶周围低灌注恢复有关,但较大病灶或病灶累及传统语言带时,语言康复治疗是必要的[4]。本组36例失语症,经早期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疗效,故认为语言早期康复训练应列为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的基本内容。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汪洁.失语症的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5):231

    [2]Goodlass H.Tabassessment of aphasia and re lated disorders[M].2ed.Boston:leo and fehi gen,1986.177~ 182

    [3]贾志荣,李德洋,高素荣.不同失语类型的命名障碍[J].中华神经科杂志,1987,12(6):311~333

    [4]高素荣.失语症[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4,7(1):10

    (收稿:2000-03-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