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47898
MRI及CT对脑血管病36例诊断特点分析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5期
     作者:侯俊琪 王新文 张斌 吉仁珍

    单位:吉仁珍(山西侯马市医院);侯俊琪 王新文 张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摄影

    现代康复000538

    摘要目的:介绍MRI及CT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对3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后复查MRI及CT。结果:36例患者中脑血肿18例和脑梗塞12例均获得满意的诊断。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MRI与CT检查比较,CT扫描优于MRI检查。MRI对脑血肿亚急性期和脑梗塞早期诊断明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7d之内的病灶,在MRIT1和T2加权像中信号显示不敏感,而在CT扫描显示颅内纵裂内为高密度条状影[1]。36例均做治疗后复查。脑内病灶CT和MRI显示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MRI对脑血肿、脑梗塞病灶有肯定的诊断。对蛛网膜下腔(7d之内)出血病灶的诊断CT优于MRI。
, http://www.100md.com
    笔者收集了我院从1996年~1999年以来36例MRI和CT检查材料完整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脑血肿18例,脑梗塞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共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0.5岁。31例有高血压病史,全组病例均在3~15d做了MRI和CT检查。

    1.2病例分组 (1)脑血肿,男性11例,女性7例,共18例,MRI检查采用头颅部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长T1T2扫描。显示血肿最大面积5.5cm×6.5cm,最小面积1.5cm×2cm。发生在大脑半球血肿15例,血肿定位都在内外囊部。MRI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血肿周围有水肿,对两侧脑室和中线结构明显推压移位。占位效应明显存在。CT扫描显示血肿为高密度。血肿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结构和两侧脑室有推压移位。本组18例中,其中有2例血肿发生在小脑半球,1例发生在脑干部位。MRI检查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血肿波及小脑蚓部,四脑室显示不清,环池消失,幕上各脑室有扩张,病灶形态呈园形,椭园形。CT检查显示片状高密度和混杂密度,有明显占位效应。(2)脑梗塞12例,其中基底节区腔隙梗塞2例。梗塞面积为1.5cm×4.5cm,CT扫描除小脑部2例因骨性伪影使梗塞灶显示不满意外,10例基底节区腔隙梗塞灶都显示的很清楚,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区,T2加权像呈高信号区。形态为园形、卵园形,片状。(3)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CT扫描显示:颅内纵裂内高密度条带状影环池脚间池积血征。CT值为25~95Hu范围。MRI检查T1加权像在纵裂内无明显信号,T2加权像仅有稍低信号。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做MRI和CT检查,18例脑血肿和12例脑梗塞,都获得满意诊断。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MRI与CT扫描图像比较,CT检查优胜于MRI检查,MRI对脑血肿亚急性期和脑梗塞早期诊断明确,而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病灶,在MRIT1和T2加权像信号显示不敏感。

    3 讨论

    MRI图像是以黑白灰阶代表信号强弱(高低)。信号强弱与T1和T2弛豫时间和质子密度等参数有关,白色代表强信号,黑色代表无信号或弱信号,灰色代表中等强度信号。

    3.1 脑血肿 脑实质内形成的血肿,血清成分迅速地被吸收,血肿随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变化,信号强度与出血时间有直接关系。随着出血后时间的延长,血肿内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有不同阶段的变化,至使各个阶段血肿信号发生不同变化[1]。(1)超急性期血肿当出血开始发生,其成份是完整的红细胞,含氧合血红蛋白和生理情况下的脱氧血红蛋白,这些分子中含二价铁,没有不成对的电子,因而没有顺磁特性,没有弛豫增强。T1和T2均延长,T1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为强信号,无法与颅内肿瘤性疾病鉴别。这种超急性血肿在临床上几乎见不到[2]。(2)急性期血肿在很短时间内(以小时计算)。血肿内形成脱氧血红蛋白,含二价铁。有4个不成对的电子,有顺磁性,但是水分子不能接近,因而对T1加权像没有影响。然而这种位于细胞内的含二价铁的脱氧血红蛋白,活动范围受限,这些顺磁中心产生强的磁矩,造成局部磁场不均匀,质子在通过这些部位时,发生相散Dephasing,因而T2弛豫加速。故而在急性颅内血肿(0~2d),T1加权像上,血肿与正常脑组织比较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由于含量增加),而在T2加权像上由于T2缩短,血肿表现为低信号。这种T2缩短的效应与外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例如磁场强1.5T的(特斯拉),T2缩短效应是场强0.3T的9倍,0.15T的100倍,所以在高场强下,T2加权像上血肿的低信号尤为显著。(3)亚急性血肿闭合性颅内血肿,脱氧血红蛋白继续氧化变性,形成正铁血红蛋白,为亚急性期(第2~14d)。正铁血红蛋白含三价铁,有5个不成对的电子,是一种更强的顺磁物质,而且是水分子可以接近的,因而T1弛豫缩短。T1加权像上,亚急性血肿为强信号,而T2弛豫效应则根据正铁血红蛋白的活动性。正铁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时,由于此种顺磁中心的运动受到限制内磁场不均匀,T2弛豫缩短。在红细胞发生溶血以后,游离的正铁血红蛋白有高度的活动性。内磁场比较均匀,因而T2弛豫延长。在T2加权像上出现高信号。本组18例脑血肿病人均在发病3~15d做CT和MRI检查,属于亚急性期血肿,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显示为高信号。
, http://www.100md.com
    3.2 脑梗塞 MRI质子图像显示运动中的质子信号,人体内以水的运动质子最丰富。MRI要比任何其它的方法对组织内水份的改变更加敏感。脑梗塞早期的病理改变是水含量增加,所以MRI是发现早期脑梗塞病理改变的最敏感的方法。组织中水含量的明显增加引起T1和T2弛豫延长。组织水分子结构对弛豫时间也有影响。本组12例梗塞的患者在CT扫描中显示轻微的密度减低,在MRI的T1加权像上显示的弱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显示高信号。对于梗塞合并的周围水肿,T2像较T1像更加敏感。MRI即能发现组织信号变化。也还能发现脑组织缺血(尚未梗塞)的信号改变,但是不能区分缺血和梗塞。MRI诊断出血性梗塞较CT敏感,主要是指1周时间左右的亚急性出血性梗塞,由于有正铁血红蛋白形成,显示为强信号[2]

    3.3 蛛网膜下腔出血 (1)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7d)在CT上可清晰显示脑沟、脑裂或脑池、脑室的高密度铸型。而MRI远不如CT敏感,这是因为①小量出血被脑脊液稀释,加上氧分压与pH值较高,以致不能形成脱氧血红蛋白。②在脑脊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失去了顺磁性效应。③脑脊液搏动引起流动现象,所以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在MRI难以显影。大量出血形成局部血凝块,而氧分压与pH值又相当低,可以形成脱氧血红蛋白,那么在高场强T2加权像上会因脱氧血红蛋白的T2PRE效应而显示T2低信号。(2)亚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7d~1个月)在CT上的高密度影已经消失,红细胞溶解后放出游离稀释的正铁血红蛋白,后者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高信号。所以,MRI在显示超过1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明显优于CT,这种正铁血红蛋白高信号可持续数月之久[1]
, 百拇医药
    本组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发病3d左右做CT和MRI检查,CT扫描显示颅内纵裂池呈高密度条状影,环池出血征,脚间池亦见积血征。MRI检查显示不出特征信号,仅表现为T2加权像上低信号。因此,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选的检查仍是CT检查。而对7d后的脑血肿则应先选择MRI检查。对于肿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首选MRI检查,MRI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完整形态,CT和MRI比较,CT检查远不如MRI检查[3]

    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障碍有脑血肿、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大疾病。这些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CT是颇有用的,但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后颅凹小脑部的小梗塞灶因骨性伪影,使病灶显示不满意,又如颅内肿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只能显示局限性的横断面,远不如MRI对肿瘤病灶显示的清楚。随着MRI的普及,MRI对小脑部的病灶显示超越CT扫描,利用MRI和CT扫描各自优势,进行颅部检查,准能获得足够和满意诊断资料。尽管如此,临床也还是难免有漏诊和误诊现象出现。
, 百拇医药
    现在广泛在临床上应用的高磁场MRI装置有很多种类,以(GE社.signn.1.5T)较普及,笔者结合本组病例加以说明。T1加权像,SE400/20,阳离子密度加权像SE2000/20,T2加权像2000/80,MRI影像变静电场强度和摄影参数的影响较大,对引进的各种机器种类以及采用的摄影方法特性等需要很好的掌握了条件后,方可看懂图像。

    参考文献

    [1]隋邦林,吴恩惠,陈雁冰.磁共振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9~289

    [2]高元桂,蔡幼栓,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96~206

    [3]魏桂荣,梅元武,童萼塘,等.腔隙性脑梗塞100例临床CT与MRI卒中[J].神经疾病杂志,1997,4(4):201

    (收稿:2000-01-1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