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0例
作者:张咏梅
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医科,天津 300074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000521中图分类号:R5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5-0299-01
1996~1998年用中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0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65例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发热时间>7日;②咽峡炎;③浅表淋巴结或肝脾肿大;④皮疹;⑤异常淋巴细胞>0.10;⑥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⑦抗衣壳抗原抗体(EBVCAIgM)阳性(以①、⑤为必备条件)。将65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14岁,平均10.08岁;入院前体温38.0~40.3 ℃;就诊时间发病后7~15日。对照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14岁,平均11.10岁;入院前体温38.2~39.8 ℃;就诊时间发病后7~16日。2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临床疗效〔例(%)〕
总有效率
(%)
平均退热时间
(±s,d)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16(40.0)
, 百拇医药 23(57.5)
1(2.50)
97.5
3.62±1.35
对照组
2( 8.0)
14(56.0)
9(36.0)
64.0
5.12±1.34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基本方:大青叶 20 g,板蓝根20 g,连翘15 g,夏枯草15 g,蚤休12 g,丹参5 g,桃仁9 g,甘草9 g。加减:咳嗽、肺有口 罗音加杏仁9 g,桔梗9 g,前胡10 g;咽痛甚加牛蒡子10 g,山豆根10 g;肝大、肝功能异常加茵陈15 g,栀子10 g,郁金10 g。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高热者仅加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照组用抗生素、无环鸟苷及对症处理。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用药3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或缓解;有效:用药5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或缓解;无效:用药5日后体温未降至正常,症状不缓解。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86和χ22=13.26,P均<0.01);2组平均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4.33,P<0.01)。见表1。
3 讨 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小儿时期常见。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发病机制为温热毒邪侵袭人体而致脏腑功能失调。热毒外袭,正气与之相争故见发热;毒热内扰,上攻咽喉,可见咽喉肿痛;热毒内蕴,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可见瘰疬及肝脾肿大;热毒波及营分,从络而发,可见皮疹。总之,外感温热毒邪是其发病原因,里热炽盛、气阻血瘀是其病理基础。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散结为辅。方中大青叶、板蓝根、夏枯草、连翘、蚤休清热解毒〔1〕、活血化瘀,夏枯草、连翘兼软坚散结;丹参、桃仁功专活血化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证明,大青叶、板蓝根、夏枯草、连翘、蚤休均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作用。连翘、大青叶还具有解热、降低转氨酶作用。丹参除抗炎抑菌外,还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 百拇医药
本病是由EB病毒感染而发病。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效治疗,常对症处理。虽然目前使用无环鸟苷来治疗一些疱疹病毒病,但对本病无效〔2〕。也有用干扰素治疗本病者〔3〕,但其价格昂贵。中医从整体出发,集抗病原微生物、退热、保肝于一体,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简介:张咏梅(1962),女(汉族),天津市人,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李云贵,刘桂春,刘淑兰.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6,3(6):253254.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16820.
〔3〕吴炎兴,罗春华,鲁正荣,等.人白细胞α型干扰素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观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27(1):8284.
(收稿日期:2000-01-05修回日期:2000-09-21), http://www.100md.com
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医科,天津 300074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000521中图分类号:R5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5-0299-01
1996~1998年用中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0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65例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发热时间>7日;②咽峡炎;③浅表淋巴结或肝脾肿大;④皮疹;⑤异常淋巴细胞>0.10;⑥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⑦抗衣壳抗原抗体(EBVCAIgM)阳性(以①、⑤为必备条件)。将65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14岁,平均10.08岁;入院前体温38.0~40.3 ℃;就诊时间发病后7~15日。对照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14岁,平均11.10岁;入院前体温38.2~39.8 ℃;就诊时间发病后7~16日。2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临床疗效〔例(%)〕
总有效率
(%)
平均退热时间
(±s,d)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16(40.0)
, 百拇医药 23(57.5)
1(2.50)
97.5
3.62±1.35
对照组
2( 8.0)
14(56.0)
9(36.0)
64.0
5.12±1.34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基本方:大青叶 20 g,板蓝根20 g,连翘15 g,夏枯草15 g,蚤休12 g,丹参5 g,桃仁9 g,甘草9 g。加减:咳嗽、肺有口 罗音加杏仁9 g,桔梗9 g,前胡10 g;咽痛甚加牛蒡子10 g,山豆根10 g;肝大、肝功能异常加茵陈15 g,栀子10 g,郁金10 g。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高热者仅加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照组用抗生素、无环鸟苷及对症处理。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用药3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或缓解;有效:用药5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或缓解;无效:用药5日后体温未降至正常,症状不缓解。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86和χ22=13.26,P均<0.01);2组平均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4.33,P<0.01)。见表1。
3 讨 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小儿时期常见。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发病机制为温热毒邪侵袭人体而致脏腑功能失调。热毒外袭,正气与之相争故见发热;毒热内扰,上攻咽喉,可见咽喉肿痛;热毒内蕴,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可见瘰疬及肝脾肿大;热毒波及营分,从络而发,可见皮疹。总之,外感温热毒邪是其发病原因,里热炽盛、气阻血瘀是其病理基础。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散结为辅。方中大青叶、板蓝根、夏枯草、连翘、蚤休清热解毒〔1〕、活血化瘀,夏枯草、连翘兼软坚散结;丹参、桃仁功专活血化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证明,大青叶、板蓝根、夏枯草、连翘、蚤休均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作用。连翘、大青叶还具有解热、降低转氨酶作用。丹参除抗炎抑菌外,还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 百拇医药
本病是由EB病毒感染而发病。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效治疗,常对症处理。虽然目前使用无环鸟苷来治疗一些疱疹病毒病,但对本病无效〔2〕。也有用干扰素治疗本病者〔3〕,但其价格昂贵。中医从整体出发,集抗病原微生物、退热、保肝于一体,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简介:张咏梅(1962),女(汉族),天津市人,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李云贵,刘桂春,刘淑兰.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6,3(6):253254.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16820.
〔3〕吴炎兴,罗春华,鲁正荣,等.人白细胞α型干扰素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观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27(1):8284.
(收稿日期:2000-01-05修回日期:2000-09-2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