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合涤痰汤治疗梅核气26例
作者:田金舟 刘劲松
单位:安徽省东至县中医院,安徽 东至 247200
关键词:梅核气;咽神经官能症;半夏厚朴汤;涤痰汤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000520 中图分类号:R74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219(2000)05-0030-01
1 临床资料
依据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26例中门诊19例,住院7例;男9例,女17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8岁;病程长者3年,短者5d。所有病人均经咽、扁桃体检查,食管钡餐检查排除咽、扁桃体、食管器质性病变,并经有关检查排除风湿性心脏病等相关疾病。26例均有咽部异物感,其中伴太息、胸胁不舒17例,嗳气、恶心、呕逆12例,心悸、胸闷13例,17例女性患者伴月经异常11例。
2 治疗方法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合涤痰汤(《济生方》)加减:制半夏、茯苓、竹茹、胆南星、石菖蒲、丹参、绿萼梅、紫苏叶各10g,厚朴5g,橘红6g,黄连3g,生甘草4g。太息、胸胁不舒者加柴胡,嗳气、恶心、呕逆明显者加旋覆花(包煎)、代赭石,心悸、胸闷明显者加全瓜蒌、海浮石,月经异常、周期紊乱加柴胡、香附,苔白腻者加苍术。水煎服,每天3次,2周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3 疗效观察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26例中,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19例,好转(咽部异物等症状减轻)3例,无效(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4例。总治愈率73.07%,有效率84.61%。
4 典型病例
赵某,男,42岁,农民,1996年3月12日就诊。咽部异物感3年,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经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食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诊断癔病(癔球症)。予呋喃硫胺片50mg,口服,每天3次;50%葡萄糖20ml加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慢推注;并以语言开导,病情不见改善。该病长期不愈,病人心情焦郁,时而叹息、胸闷、心悸,伴左侧头皮麻木,嗳气频作。血压14/8kPa,心率64次/min,神清,面色憔悴,咽、扁桃体无充血水肿,心肺正常,舌苔白而厚腻,且以舌中后部明显,脉弦滑。X线食管吞钡检查未见食管器质性病变,胃及十二指肠无明显器质性病变,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梅核气。证属痰阻气结,治宜化痰开窍,行气散结,以半夏厚朴汤合涤痰汤加苍术7剂,咽部症状消失,心情舒畅。再进7剂,巩固治疗1周,6月后随访未复发。
5 讨论
中医认为梅核气因情志波动、气机不畅所致,咽中似有物阻塞是其特征。本组26例均以咽部异物感就诊,实为痰逆咽喉;17例有明显太息或胸闷不适及心情不舒,表明有气机不畅;15例有心悸、胸闷,说明患者不单是痰逆咽喉,而且有痰浊扰心。治宜化痰开窍、行气散结。方中以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臣以茯苓、竹茹、胆南星、石菖蒲以助君药化痰;绿萼梅、紫苏叶、厚朴、橘红舒肝宣肺,以调一身之气,丹参养血活血,以调一身之血,黄连苦寒兼制诸药温燥之性,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共达化痰开窍、行气散结之功。
作者简介:田金舟(1963-),男,主管中药师。
(收稿日期:2000-06-20), 百拇医药
单位:安徽省东至县中医院,安徽 东至 247200
关键词:梅核气;咽神经官能症;半夏厚朴汤;涤痰汤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000520 中图分类号:R74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219(2000)05-0030-01
1 临床资料
依据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26例中门诊19例,住院7例;男9例,女17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8岁;病程长者3年,短者5d。所有病人均经咽、扁桃体检查,食管钡餐检查排除咽、扁桃体、食管器质性病变,并经有关检查排除风湿性心脏病等相关疾病。26例均有咽部异物感,其中伴太息、胸胁不舒17例,嗳气、恶心、呕逆12例,心悸、胸闷13例,17例女性患者伴月经异常11例。
2 治疗方法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合涤痰汤(《济生方》)加减:制半夏、茯苓、竹茹、胆南星、石菖蒲、丹参、绿萼梅、紫苏叶各10g,厚朴5g,橘红6g,黄连3g,生甘草4g。太息、胸胁不舒者加柴胡,嗳气、恶心、呕逆明显者加旋覆花(包煎)、代赭石,心悸、胸闷明显者加全瓜蒌、海浮石,月经异常、周期紊乱加柴胡、香附,苔白腻者加苍术。水煎服,每天3次,2周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3 疗效观察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26例中,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19例,好转(咽部异物等症状减轻)3例,无效(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4例。总治愈率73.07%,有效率84.61%。
4 典型病例
赵某,男,42岁,农民,1996年3月12日就诊。咽部异物感3年,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经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食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诊断癔病(癔球症)。予呋喃硫胺片50mg,口服,每天3次;50%葡萄糖20ml加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慢推注;并以语言开导,病情不见改善。该病长期不愈,病人心情焦郁,时而叹息、胸闷、心悸,伴左侧头皮麻木,嗳气频作。血压14/8kPa,心率64次/min,神清,面色憔悴,咽、扁桃体无充血水肿,心肺正常,舌苔白而厚腻,且以舌中后部明显,脉弦滑。X线食管吞钡检查未见食管器质性病变,胃及十二指肠无明显器质性病变,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梅核气。证属痰阻气结,治宜化痰开窍,行气散结,以半夏厚朴汤合涤痰汤加苍术7剂,咽部症状消失,心情舒畅。再进7剂,巩固治疗1周,6月后随访未复发。
5 讨论
中医认为梅核气因情志波动、气机不畅所致,咽中似有物阻塞是其特征。本组26例均以咽部异物感就诊,实为痰逆咽喉;17例有明显太息或胸闷不适及心情不舒,表明有气机不畅;15例有心悸、胸闷,说明患者不单是痰逆咽喉,而且有痰浊扰心。治宜化痰开窍、行气散结。方中以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臣以茯苓、竹茹、胆南星、石菖蒲以助君药化痰;绿萼梅、紫苏叶、厚朴、橘红舒肝宣肺,以调一身之气,丹参养血活血,以调一身之血,黄连苦寒兼制诸药温燥之性,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共达化痰开窍、行气散结之功。
作者简介:田金舟(1963-),男,主管中药师。
(收稿日期:2000-06-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