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11214
针法手术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嵌压症的常见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6期
     作者:税旭 黄枢

    单位:税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职工医院外科 710068);黄枢(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669 在临床上,顽固背痛的患者并不少见,常以推拿、针炙、中西 药物等方法治疗,可暂时改善症状,但易复发。黄枢通过对37具尸体的解剖,发现了脊神经 后支内侧支在棘突旁走行的特点。以解剖为依据,提出了本病的诊断,并成功的运用于针法 手术器械—斜刃针在不切开条件下,松解嵌压,达到高选择性手术的目的,取得了肯定的疗 效。

    1 解剖特点:脊神经后支分出后向后行,经骨纤维孔至横突 间肌内侧缘,分为内侧支和外侧以。内侧支在下位椎骨上关节突的根部外侧斜向下,经骨纤 维管至椎弓板后面转向下行,位于半棘肌和多裂肌之间,穿过棘肌在棘旁近尖部达菱形肌、 斜方肌或背阔肌深面改变走形方向近乎于垂直向下行至下个棘突平面,穿出肌肉或腱膜,深 筋膜到皮下直角转向外方,分布到背部的皮肤。因此胸神经在菱形肌、斜方肌或背阔肌深面 下行这段,最易受这些肌肉张力的影响,发生病理变化。
, http://www.100md.com
    2 病因分析:由脊神经的解剖特点可看也,胸脊神经在菱形 肌、斜方肌和背阔肌深面下行这段,最易受到这些肌肉张力的影响而受到嵌压,使嵌压部位 神经外膜纤维化增厚,神经束间在严重时也纤维化,从而出现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该病多 发生在胸4至胸12的棘旁,相当于中医经络理论中背俞穴的部位,与长期伏案的姿势、内脏 的功能及病理变化有关。伏案时在这些部位斜方肌、菱形肌和背阔肌持续拉紧,神经在这里 易受静力持续嵌压而发病,这些神经受到持续静力作用,可影响其兴奋性,也可产生背根反 射引起远端及内脏的神经源性炎症,对脏腑功能产生影响而发病,中医认识到,脏腑病变其 阳性反应表现在足太阳膀胱经相应的背俞穴上,在这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样 变,这些阳性反应点恰恰是脊神经后支内外侧支的穿出部位;内脏疾病的长期刺激,使这些 部位的肌纤维、筋膜增粗增厚,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反过来这些部位的变化加重了对神经的 嵌压刺激而加重内脏病情,这可能就是背根传入,逆向传出引起的背根反射。通过治疗背俞 穴,不仅能理除局部的疼痛,同时对内脏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故中医提出每一脏腑在背 部都有相应的背俞穴,脏腑病取其背俞穴治疗。通过刺激这些部位会改善脏腑的功能。我们 的治疗是通过斜刃针直接松解肌肉及纤维组织对神经血管束造成的嵌压、消除引起疾病的原 因,达到治疗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3 诊断与方法:顽固的背痛或相应内脏疾病经各种辅助检查 未发现阳性结果,查体在棘旁有明显压痛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诊断。病史上如有夜间痛醒 、伏案时间较长、背部不适等情况,一般均可诊断此病。治疗方法:在压痛的棘旁紧贴棘旁 侧方骨面,注入麻药和川芎嗪,斜刃针针体垂直皮肤,针刃与矢状面平行刺切,松解上肢 肌在棘突上附着处一般疗效较好。治疗病人32例,痊愈30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1)刘××,女,45岁,宝鸡某厂儿科医生。 顽固性背痛20年,夜间入睡后至早晨4点钟准时痛醒,各种辅助检查未发现阳性结果。一些 医院认为“没病”或功能症,患者精神压力较大,查体胸5棘旁压痛明显,经斜刃针松解棘 旁附着的上肢肌,一周后复查患者已能睡于6点钟,五次治疗后患者痊愈。(2)张×,女,50 岁,西安某大学教师,长期伏案工作,胃痛,伴返酸,嗳气10年,胃痛时向背部放射,胃镜 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时轻时重,其它各种检查未发现阳性结果,查 体胸9棘旁压痛明显,经斜刃针松解棘突旁附着的上肢肌,3次治疗背痛消失,1月后胃痛 消失,无反酸、嗳气,停药观察2年,未再发作。, http://www.100md.com